1021年4月25日夜,夜色如墨,安南边境的军帐里燃着微弱的油灯。李佛玛面色凝重,盯着一张已经标满红蓝箭头的地图,许久不语。他的铠甲还未卸下,满是尘土与血迹。陶甘沐坐在一旁,沉声道:“太子殿下,如今宋军步步紧逼,不只两广未得,反倒让他们越境而入,我军士气低迷,怕是再这样硬拼下去,只会越打越输。”
李佛玛叹息:“本太子也知硬拼不行,但我不甘心就此退兵。”
陶甘沐沉思片刻,低声说:“殿下放心,我熟知安南山林地形,尤其这片区域多丛林、丘陵,若打阵地战自然不敌,但若化整为零,四处设伏,打游击战,宋军再强也必然死伤惨重。”
李佛玛眼神一亮:“也好,便依你之策。让士兵隐入山林中,利用地形伏击敌军,我们以地利拖垮宋军士气,待其兵疲将惫,再集中兵力一击必杀。”
“是。”陶甘沐抱拳应下,旋即下令全军迅速分散隐匿,严阵以待。
4月26日清晨,朝阳尚未升起,宋军已行进至安南北境的一片密林。穆桂英、乔峰与狄青身披战甲,策马立于山头之上,俯瞰林中地势。
“这地形不对劲。”穆桂英凝眉道,“山林密集,视野受限,适合设伏。”
乔峰点头:“狄青,你怎么看?”
狄青说道:“这里山势起伏,道路蜿蜒,易守难攻,若敌人躲在林中放冷箭,我军必然吃亏。”
穆桂英沉声道:“传令各军,加强警戒,前军成锥形推进,中军策应,后军断后,务必小心埋伏。”
宋军缓缓推进,但刚入密林不久,只听“嗖嗖嗖”箭雨如蝗而至,藏于密林的安南士兵从两侧猛然发起攻击,数百宋军当场中箭倒地。
“是埋伏!”有士兵惊呼,军阵顿时大乱。
陶甘沐在密林另一头冷笑:“中了。宋军虽强,但此等地势,正是我军主场。”
眼见前军被乱箭压制,乔峰怒吼一声:“尔等安南鼠辈,也敢偷袭我大宋铁军!”
话音未落,乔峰纵身一跃,竟然一跃三丈,身形如虎,直扑向林中密集之处,双掌齐出——“太祖长拳——横扫千军!”
拳风如雷,树木断裂,藏身其中的安南士兵纷纷中拳倒飞,鲜血四溅。
狄青紧随其后,也纵马冲入林中,一声厉喝:“杨家枪第七式——穿云破风!”
枪如长龙,直取敌首,随即他又变招,施展太祖长拳,拳脚交替,所过之处敌军片甲不留。
穆桂英见状,振臂一挥:“全军反击!”
宋军将士士气大振,发起猛烈还击,弓箭手立即压制安南远程部队,刀盾兵冲入密林肉搏。
陶甘沐脸色骤变:“不好,他们识破了!”
李佛玛远远望见乔峰与狄青横扫密林,顿觉不妙,急令收兵:“撤退!立刻撤回防线!”
安南军队如潮水般退去,宋军紧追不舍,趁机夺下数个战略要地,将战线推进至安南腹地。
至傍晚时分,宋军已占据安南北部一座要塞。营帐内,穆桂英、乔峰、狄青三人围坐在一张地图前。
穆桂英面带疲色却神情坚定:“今日虽大胜,但我军也伤亡不小,不能掉以轻心。”
乔峰冷声道:“安南虽败,但尚有余力,他们不会轻易服输。”
狄青抱拳道:“属下请命,率精锐部队夜探敌营。”
穆桂英摆手:“不急,今晚安营扎寨,明日再图。”
乔峰站起身:“他们若不服,咱们便打得他们服。”
帐外夜风拂过,战鼓未息。此役虽胜,安南仍未彻底屈服,而大辽的阴影亦在北方渐渐凝聚。风暴未歇,山河未定,一场更大的战争仍在酝酿之中……
一个月后,1021年5月25日,昇龙皇城外,战云密布,风声紧急。
穆桂英身穿银甲,策马立于城下,手执关刀,目光如电。身旁乔峰虎躯挺立,神情冷峻,狄青年少英锐,双眼炯炯,浑身是未散尽的杀气。
城头之上,李公蕴身披龙袍,双目布满血丝。他身旁是披甲持剑的太子李佛玛,以及伤痕累累、脸色阴沉的陶甘沐。
“将军,”李公蕴高声喊话,“我安南虽小,但百姓亦是生灵。若今日攻城,血流成河,两国百姓皆遭战火荼毒。若能退兵,我愿岁岁进贡,安边息战。”
穆桂英朗声回应:“安南若非穷兵黩武,焉会引来大宋之师?今日若不攻下此城,天下人将如何看我大宋?安南屡犯边境,杀我将士,今来求和,晚矣!”
乔峰亦大喝:“你等南蛮小国,不识天朝威仪,自恃一地偏安,便敢妄图中原?若不杀鸡儆猴,天下还有几国敢服我大宋?”
李佛玛愤怒不已,拔剑欲出战,被陶甘沐拦下:“太子,今日不能硬拼,守城为上。”
李公蕴脸色铁青,怒视穆桂英等人,终是一甩龙袖,转身而去,留下李佛玛与陶甘沐守城。他回到皇宫内殿,召集群臣紧急议政。
“朕亲征而来,竟仍不能止宋军锋芒。”他自语,眼中满是挫败。
与此同时,穆桂英军中,攻城的准备已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乔峰率步军在正门佯攻,吸引城防注意;狄青带精锐夜行部队绕至西门,准备夜袭开门;穆桂英则亲率中军,准备趁夜间风势强烈时火攻破城。
夜幕降临,昇龙皇城灯火通明,安南军士紧张备战。陶甘沐巡视城墙,心知守城之难,咬牙下令:“每一寸城砖,都必须用命来守!”
夜里三更,乔峰率军猛攻正门,喊杀震天。陶甘沐亲自出战,凭一己之力,挡住了乔峰三掌。
“安南刀法果然不弱!”乔峰心中赞叹,双掌不留情,连发六式“降龙十八掌”,每一招都如雷霆万钧。
就在此时,西门忽然火光冲天,原来狄青已经带人点燃箭塔,安南士兵惊慌四窜,西门守军顿时大乱。
“开门!”狄青大喝一声,宋军破门而入,如猛虎入羊群。
穆桂英率中军乘势杀来,三军合围,直逼城中心。
李佛玛仓皇上马,欲带亲军冲杀,遇上乔峰,被连退十丈。他满脸是血,惊惧道:“此人怎如此可怕?”
陶甘沐拼死杀出重围,救下太子,两人败走入皇宫。
昇龙皇宫内,火光映红了整片夜空。李公蕴站在殿前,看着那片滚滚而来的火光与刀剑,仿佛看到了安南末日。
他喃喃自语:“终究还是低估了大宋。”
1021年5月25日夜,宋军主将穆桂英率领大军踏入皇宫,身披银甲,眉眼冷峻,关刀尚有未干的血迹。乔峰、狄青紧随其后,一身征尘,满面杀气。大殿内火光摇曳,昏黄中照出李公蕴父子几分狼狈的脸色。
李佛玛单膝跪地,胸前染血,剑断了,人也憔悴了。他抬头望向穆桂英,怒意中带着悲凉:“你们胜了。昇龙城,归你们了。”
李公蕴眼神复杂,缓缓摘下头冠,交于穆桂英面前:“自今日起,安南愿归大宋,臣服天朝,听命差遣。但恳请将军手下留情,不要屠我百姓。”
穆桂英冷冷望着他:“你当初起兵犯我疆土,可曾想过边关将士与岭南百姓的血泪?”
“……我知罪。”李公蕴低头,声音沉重,“愿以一国之主之身,赎此过错。”
乔峰拂了拂沾血的掌心,道:“李公蕴虽有野心,但不是庸主,若真降,便无须再造杀孽。”
穆桂英沉吟片刻,最终点头:“将李公蕴父子交押岭南,封为‘归化侯’,不得离开封地,不得与外人勾连,若违此令,杀无赦。”
安南亡国,皇宫悬起大宋铁旗。城中百姓本忧遭屠,却见宋军秋毫无犯,士卒自律,秩序井然,心中惶恐方才稍安。
陶甘沐负伤未死,在昇龙陷落当晚自请投诚。他虽为安南柱国重将,却目睹本国败亡后,深知再战无益。穆桂英不杀降将,命他率原安南旧部协助宋军防备北辽。
“陶将军,安南已亡,你愿为我宋国出力?”穆桂英问。
陶甘沐拱手:“我陶某非忠于某朝某代之人,只服强者。宋能容我,陶甘沐愿以余生守边土。”
穆桂英点头:“好,我便信你一次。”
安南百姓多感宋军军纪严明,纷纷归顺。自此,安南并入宋土。
6月2日,消息传至汴京。
太后刘娥坐于紫宸殿中,听完宰相包拯呈上战报,沉默良久。
“安南亡了……百年南藩,终归大宋。”她低声道。
包拯正色道:“穆将军、乔大侠、狄青三人合力,攻陷昇龙,收复两广之南,可谓大功一件。”
太后点头:“穆桂英果然不愧为巾帼英雄。”
“臣请封穆桂英为‘靖南大将军’,加封三等侯爵。乔峰、狄青亦应有功封赏。”
“准。”
随后,她目光落在另一份奏章上,神色沉重。
“但北方呢?”
包拯神色一肃:“辽国虎视眈眈,边境不断骚扰。孙悟空、杨戬、哪吒等人已于五月初秘密北上,协助杨延昭镇守云中之地。”
“辽人如今借口为李公蕴鸣不平,或将以此为由南下征战。”
“可我宋朝皇帝年幼,天子龙气已失……”太后说到这里,突然停住,语气低沉。
包拯亦叹:“如今人心浮动,正该用铁腕安邦。”
太后眼神坚定:“传令下去,安南并入岭南道,设‘安南行府’,由岭南节度使节制。陶甘沐暂为副使,试用三月,若无异心,再议实封。”
“是。”
她又望向窗外,道:“安南已平,接下来,就该收拾北方那帮狼子野心了。”
与此同时,北地边境,孙悟空站在边塞高台之上,披风烈烈。
“猴哥,”哪吒踩着风火轮飞来,“安南那边打完了,汴京让我们准备接辽人的主攻了。”
孙悟空捏了捏手腕:“俺老孙正想活动活动筋骨。”
杨戬也在一旁,天眼微睁:“辽国已有异动,耶律隆绪召集了无天、萧远山、李元昊等人,或将合兵南下。”
哪吒眼神一凛:“看来大战要开始了。”
孙悟空咧嘴一笑:“来得好,俺老孙早就想找无天算账了!”
风起北地,战云再临。
大宋平定南方,北地却风雨欲来,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