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首善之地,民国时就有了相对完善的电力系统,建国后,电力作为一五计划里的核心之一,这里更是最优先改造的地方。
58年左右,城京城区主要街道跟建筑都基本实现通电,老百姓也都用上了电灯。
城里改造完毕,农村也不能放弃,京城电力系统基本成型后,就开始逐步推行公社电气化的进程。
尤其是京城周边的一些矿区、厂区跟铁路沿线,电力都是必不可少的资源,58年以后,就开始以京城为中心,往四周辐射进行电网建设。
这本来跟巫马没多大关系,只是回旋镖砸到了头上,精简下乡后,原先好多干野外竖电线杆等重活的临时工,不少也都被遣返回去。
没法子,只能在各个供电局抽人,由公社电工协助,参与到电网建设中去。
当然,这次还是巫马主动报名参加,博得了单位一众同事的赞赏。
也不是他贱,没苦非要找苦吃,只是一来马彩娟生产,回来坐月子的时候,他在家不方便。
二来参与野外电网建设,补助比在城里还高,最重要的事,劳动积极分子,可以缩减工级晋升的考核时间。
六月份工级考核的时候,巫马不知道情况,也跑去打了申请,报考二级电工。
他自认技术不算多么高超,但四、五级电工的水平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他可知道,等起风以后,国内所有工种的工级考核基本都停滞,现在考高点,以后也能多拿点工资不是。
结果,报告刚交上去,当场就被他们科长打下。
人家也明确跟他说明,想升工级,除了技术,还得有相应的工作年限。
不计算学徒三年外,比如一级升二级,要得累计一年工龄,二级升三级就得三年,最高八级工,技术精湛的也得二十年的工作经验。
想考二级工,年底再说~
现在目前国内最年轻的八级工,是59年晋升,年仅29岁的一个大佬。
不过人家那属于特例,本身天赋异禀不说,十三岁还没解放就在工厂当学徒工,56年第一次定级直接就是七级工。
后来又参与了杭钢和一系列军工任务,得到了嘉奖,从而缩短考核时间,这才博得这个荣誉。
除了56年那次不计算工作年限外,其余无论什么工种,都需要对应的工作年限,相应的,也有一些能够缩减这个年限的机会。
也不难,全国劳模、全国技术标兵、参与重大科技研发制造或者全国性比赛拔得头筹,完成一项,基本都可以免掉下一个工级的考核年限。
以上都做不到的话,就跟巫马一样,老老实实当个劳动积极分子,到时候翻翻功劳簿,单位多多少少也会缩减一部分年限。
也不知道那些抽到神级钳工、神级电工技能的同行,一进厂就是八级工是怎么办到的,他巫某人也想取取经的说。
再有一个,野外...
巫马从床下抽出便宜老爹留下的弓,擦拭完表面的灰尘,系上弓弦后,抽出一支下班在文体商店买来的箭矢。
虎口紧贴弓身,右手两指夹住箭矢,扣住弓弦,慢慢发力。
嚓嚓~
弓弦紧绷,弓身因受力吱吱作响。
这弓的力道太大,巫马紧咬槽牙,用尽全身力气,也只能拉个半满。
屏住呼吸,目测了一下弓弦的开度,觉得应该比在乡下时多拉开一些,这才满意的慢慢松开。
三石弓,半满,够劲了,三、四十米距离,完全可以射穿野猪皮。
一周休一天,他赶不上往深山里跑,但到野外铺设线路,是要在外面扎营,住在野外的。
原身父亲传授的狩猎技巧一直都在他脑子里,不耽误工作的同时,顺便看能不能打个什么猎物。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而且他申请去的地方,还是给门头沟附近的煤矿拉线,那里是山区,封建时期也是皇家猎场之一,往里钻肯定少不了猎物。
那里虽属公社管辖,山林野兽都是公社财产,野猪、斑羚这些大猎物,打到肯定要分润出去,但打俩兔子,总不能还让他上交吧。
你公社用电灯要不要电,看电影要不要电,发电报要不要电,广播要不要电。
俩兔子,他们公社的领导都得主动帮他开好证明信不信。
堂堂电老虎,还有没有点牌面了。
爱惜的摸了摸弓身,放到一边后,巫马继续收拾行李。
他们是几个单位人员组成的工程队,人数不少,有专门的炊事员跟着,粮票也早已拿着单位证明和粮本,到粮站换好,只要带两身换洗衣服和洗漱用品就齐活。
第二天,因为下午出发的缘故,今天上午不用去单位报到,留给个人收拾行李和换粮票。
巫马东西昨天就收拾妥当,今天说好了上午给马彩娟他们送饭,一大早也爬了起来。
大热天的也没铺虎皮褥子,从许大茂那借来的门板抬起来往墙角一靠,卧室瞬间变成厨房。
洗漱完,掏了掏煤炉子下面的积灰,用火钳夹了个新的煤球,走到阎埠贵家门口,“二大爷,我跟您换个煤球啊。”
“行,炉子在那,你自己夹好了。”有人换煤球,阎埠贵开心还来不及,指着屋里说道。
巫马家的煤球是买的现成的,他的煤球是自己做的,土掺的多不说,一个新煤球换已经燃烧不少了煤球,白占的便宜不是。
“哎。”把煤球放到阎家的煤堆上,拎起放在炉子上温着的水壶,夹出一个烧的还算旺的,“谢谢您了,二大爷。”
“没事,没事,想换煤球随时过来。”阎埠贵乐呵呵,随后关心道:“对了,巫马,你妈怎么样,生了么。”
得,阎埠贵屁股一抬,巫马就知道他要拉什么屎。
他刚来京城的时候穷的叮当响,阎埠贵都想让他办白席,现在现成的添丁之喜,他又怎么会放过。
“生了,母女平安。”夹着煤球,巫马苦着脸道:“就是太瘦,才四斤多,我看着都揪心。”
“今年年景也不好,我娘生产,街道就给了两个鸡蛋跟三两红糖,我还在发愁到哪找补点有营养的东西呢。”
“嚯,这么瘦啊。”喝着糊糊的二大妈一脸惊讶,“贾家的小当,我记得生下来,得有快六斤了。”
“这孩子不是早产吧。”
“月份够了,是我娘之前在乡下亏了身子。”唏嘘的叹着气,巫马希冀的看着阎埠贵,“哎,二大爷,您是院里的慈善长者,我有件事想请您帮忙。”
“您看,我家里只有两个人的定量,平时吃饭都勉强。”
“您能不能借我点精粮,还有这个月肉票也先借给我,让我娘补充补充营养,等缓过来我一定还给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