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常组长问起车接车送的事,胡建强没法不崩溃。
这年头小轿车很少,而井冈山牌总共才100多辆,上面可以轻松的查出每一辆车的动向,如此一来那天参加聚会的一个都别想跑。
而纪检部门都出手了,胡建强不相信那么多人都能扛住审讯,自己不交待再来个罪加一等,那才彻底完了。
还不如现在先老老实实交待清楚,说明自己是被逼无奈,说不定还能混个坦白从宽!
想明白这点以后,胡建强瘫在地上大喊道:“我坦白、我交待!我都是被逼的啊!”
常组长暗自一撇嘴:“就这?还以为让自己出马是多顽固的腐败份子呢,三句话就不行了!”,冷冷的看着胡建强:“那你说说吧,是谁逼的你?”
胡建强就从接到了工业局黄局长的电话开始说起,一边说还一边不忘为自己辩解:“领导,我也没办法啊!黄局长是我们主管上级、顶头上司,他叫我去我不能不去啊!”
常组长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的问道:“后来呢?”
一直听到参加聚会的人都有谁常组长才微微变了脸色。好家伙,党、政、企都齐全了,还清一色是厅级的领导,难怪这个胡建强扛不住压力!
不过这不是自己操心的事,让领导们头疼去吧,自己只要如实记录就行。
也亏得胡建强的记忆力不错,那次聚会上每个人说了什么话都还记个七七八八,也都一一说了出来。一边说还一边想着都是这群王八蛋,要不是他们自己怎么能落到如今这个下场?
听完聚会的事常组长就大概明白了,后面无非是这姓胡的在威逼利诱下答应合作,进展不顺利又狗急跳墙而已。
等胡建强整个说完,旁边记录员也写了满满三大张。常组长便把记录本递给他:“看看和你说的一不一样?一样了就在每一页上签字摁手印!”
走完这些流程常组长给手下交待一声:看好胡建强不允许和任何人联系、也不允许有任何意外!就拿着记录本直奔市里去了。
他的授权只限调查东风厂,如今又牵扯出一群人,当然要找领导汇报去。
留下胡建强被那一句意外吓得魂不守舍,脑子中开始翻滚着各种“被自杀”的情节!
很快市里大领导就看到了这份记录,当场又气的拍桌子了:“他们想干什么?是想搞小团伙吗?还威逼利诱?怎么,现在还搞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这一套?”
对于这种团伙上面是深恶痛绝,如今你为了小团体的利益对别的厂子威逼利诱,后面会不会上级下达的命令不符合小团体利益时也来个选择性执行?
“通知纪检部门,把所有涉及到的干部都控制起来!”大领导干脆的下达命令道。
即便是石景山钢铁厂、第一轧钢厂属于一机部管理,市里大领导也顾不上这么多,先把人抓住再说。
为什么这么干,那是市里大领导经历过很多次斗争,意识也很强,想的就要多一些。
如今浮出水面的是一帮子厅级的小家伙们,可这背后是不是还有级别更高的人在参与、在组织?搞这样的小团体,目的又是什么?
如今东风厂的事已经不重要了,搞清楚这个小团体的由来、目的、谁组织的才最重要。市里大领导带着材料又直接去到更上级那里汇报了,也不出所料的获得了彻查的批准。
很快,李副厂长他们就看到市里派来的第二个调查组直接把胡建强、王德峰两个人带走,整个调查组也没留下任何话就走的干干净净。
王德峰被带走时还一直喊冤,可谁让你在会上支持胡建强呢?既然有可能是胡建强的党羽,那就要查个清楚了!
这下让东风厂的人都搞不懂了,怎么来了两个调查组调查完就走,好歹也得给个结论吧!不过看到胡建强、王德峰这两个人都被带走,大家自然明白输的一方肯定不是宋厂长这边。
没办法的李副厂长只好临时主持厂里工作,好在以前就干过也不陌生,而且宋远他们也快回来了。
再说上面也很重视这次的事件,眼皮底下还有人敢搞小动作?
认真起来后上面能动用的力量是一般人根本想不到的,数百人一起动手,没两天就把这事查的清清楚楚。
汇总结果后上面也松了一口气,没牵扯到大佬身上,比预想的要好很多。
这个小团体牵头的人正是汽车制造厂的周厂长。他是为了加强京城汽车城的力量而从东北那边调过来的。
来到京城后没了熟悉的人脉,这让周厂长很不适应,开始利用工作上的机会和手里的权力拉拢一批人,美其名曰为互帮互助。
能被他拉拢的也都是各厂、局委里的副职,还是那种没什么大背景不太重要岗位上的。
一直到去年他利用汽车厂人事调整的机会和组织部接触比较多,开始尝试拉拢负责企事业单位、高校的三处处长。
三处处长是个老革命不吃他那一套,却意外的和干部监督处的王处长打好了关系。
王处长本身在干部监督处干的也比较郁闷,谁都知道只有三大处才是部里的核心部门,历年来部里提拔人都是从三大处开始的。
可论资历、论年龄还是论背景,王处长都要弱了三大处处长一头,只好委委屈屈的当着干部监督处的处长。一般外人哪知道部里还有个干部监督处?这让自认为工作能力不差的王处长心里很不平衡。
于是在王处长和周厂长熟络以后,听了他那套互帮互助的歪理后王处长敏锐的认识到了这也是个机会。
依靠着部里这个大平台,王处长只要有心就可以得到不少消息,也能推一些级别低的干部人进步。毕竟部里一位实权处长和区县的领导打个招呼给某人提个副处,那一般区县都会卖这个面子。
一来二去的王处长反客为主,成为了这个小团体的核心人物,周厂长则自觉的退到了老二的位置。
这么一年多下来,他们这个小团体已经有了二十多人,平常工作上互相支持,资源共享之下每个人的日子也都好过不少,直到这次贪心宋远弄回来的技术和生产线,算是撞上了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