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钢铁产量稳步提升,矿产资源开发步入正轨,大秦的工业浪潮愈发汹涌之际,胡亥心中那马踏倭国赏樱花的壮志愈发炽热。他深知,若要实现这一宏愿,高效的通讯至关重要。于是,他将墨渊等工部能臣紧急召至咸阳宫。
咸阳宫的大殿庄严肃穆,胡亥高坐于龙椅之上,神色凝重,目光如炬,缓缓扫过殿下站得整整齐齐的墨渊等人。殿内安静得落针可闻,唯有烛火偶尔“噼啪”作响。良久,胡亥开口,声音低沉却充满力量:“朕志在踏平倭国,一览那樱花之景。可如今通讯迟缓,前线军情传递、后方物资调配皆受掣肘。诸位爱卿,务必为朕研制出一种能远距离快速传递信息的装置。” 墨渊等人连忙跪地领命,不敢有丝毫懈怠。
自那日起,工部的工坊里便灯火长明。墨渊带着几名年轻工匠,日夜钻研,查阅了无数典籍,尝试了各种奇思妙想。起初,他们从烽火台和旗语中获取灵感,试图制作出一种能利用光线或旗帜传递复杂信息的设备。他们在工坊后的空地上竖起高高的杆子,挂上色彩各异的旗帜,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来代表文字和数字。然而,实际操作时却发现,这种方式受天气和距离的限制极大,稍有云雾或距离稍远,便无法看清旗帜。
胡亥得知此事后,并未气馁,而是亲自前往工坊。他看着那些被风吹得猎猎作响的旗帜,沉思片刻后说道:“光与影虽能传递信息,但终究受限。朕听闻,电这种奇妙的力量,能瞬间传遍各处,可否从这方面着手?” 墨渊等人眼前一亮,当即开始研究电的特性。
他们四处寻找能产生电的材料和方法。有一次,一名工匠在摆弄琥珀时,发现摩擦后的琥珀能够吸附细小的纸屑,这一现象让大家兴奋不已。他们开始大量收集琥珀、毛皮等物品,进行反复试验,试图积累足够的电量来实现远距离传输。但经过无数次尝试,他们发现这种方式产生的电量微弱且不稳定,根本无法用于远距离通讯。
胡亥又一次来到工坊,看到工匠们沮丧的神情,他鼓励道:“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次失败都是向成功靠近一步。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是否有一种稳定的发电方式,再配合某种能将电信号转化为可识别信息的装置?” 墨渊受到启发,开始带领工匠们制作简单的电池。他们用铜片、锌片和盐水等材料,组装出了原始的电池,虽然电量依然有限,但总算是有了稳定的电源。
接下来的难题是如何将电信号转化为有意义的信息。胡亥与墨渊等人围坐在一起,展开激烈的讨论。有人提出利用电的通断来代表不同的符号,就像摩尔斯电码那样。于是,他们开始设计一种特制的按键,通过按下和松开的不同时长来表示点和划,进而组成文字。
为了制作出合适的接收器,工匠们绞尽脑汁。他们尝试了各种材料和结构,从最初的简单金属片,到后来加入电磁感应原理的复杂装置。在一次试验中,他们发现当电流通过线圈时,旁边的铁片会产生震动并发出声音。经过不断改进,他们终于制作出了一种类似喇叭的接收器,能够将电信号转化为清晰的声音,通过声音的长短来识别传递的信息。
经过无数次失败与尝试,墨渊带着几名工部的年轻工匠,神色兴奋又忐忑地求见胡亥。他们手中捧着一个形状奇特的物件,墨渊恭敬上前:“陛下,臣等幸不辱命,这便是可远距离传递信息的装置,暂称‘电报’。” 胡亥眼中闪过一丝惊喜,示意立刻展示。
工匠们迅速在咸阳宫大殿内架起设备。一端是刻满各种符号的特制按键,另一端是类似喇叭的接收器。一名工匠熟练按下按键,发出有节奏的“滴滴答答”声,眨眼间,接收器那边便传出清晰回应。胡亥见状,激动不已,他明白,这便是助力他实现梦想的关键。
为了验证电报的可靠性,胡亥当即下令,在咸阳与距离最近的一座军事重镇之间建立电报线路。数日后,一切准备就绪。胡亥坐在咸阳宫的电报室里,亲自按下按键,向远方的军事重镇发出指令:“整军备战,演练加急。” 片刻之后,回信传来,看着准确无误的回复,胡亥的信心大增。
然而,推广电报时却遭遇朝中部分大臣的质疑。他们认为传统通讯方式已然足够,何必耗费巨大精力推广这新奇之物。胡亥深知,若想实现踏平倭国的大业,必须统一思想。
于是,胡亥在朝堂上精心安排了一场演示。他让前线的军队通过电报实时汇报军事演练情况,士兵的行动、物资的调配等细节清晰呈现。大臣们亲眼目睹信息瞬间传递,无不震惊。最终,他们纷纷表示支持电报的推广。
随着电报线路在大秦境内迅速铺设,军事指挥体系焕然一新。边疆的军情能第一时间传至咸阳宫,胡亥得以迅速调兵遣将,制定战略。军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大幅提升,为出征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后宫之中,赵灵儿、叶澜、张静以及两位洋女听闻电报的发明,也为胡亥感到高兴。赵灵儿轻抚着日益隆起的腹部,微笑着说:“陛下有此神器,定能早日实现心中壮志。” 胡亥握住她的手,温柔回应:“爱妃放心,待朕凯旋,再与你们共享这盛世繁华。”
随着时间的推移,电报逐渐融入大秦百姓生活。而胡亥站在咸阳宫城楼上,望着下方繁华热闹的景象,心中满是对踏平倭国的期待。他知道,电报只是他宏图霸业的开端,未来,他将带领大秦铁骑,踏上那片樱花之地,实现心中的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