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阳光刚刚洒落在大明宫那金碧辉煌的琉璃瓦上,整个皇宫还沉浸在一片宁静之中,然而,这份宁静却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无情地打破。只见一名信使骑着一匹汗流浃背的快马,风驰电掣般地冲进皇宫,一路直奔大明宫。
信使翻身下马,顾不上擦拭额头的汗水,便匆匆将一份加急战报递到了等候在宫门口的太监手中。太监接过战报,脸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这份战报的重要性,不敢有丝毫耽搁,立刻一路小跑,神色匆匆地朝着李隆基所在的宫殿奔去。
此时的李隆基,正坐在宫殿内,悠闲地喝着早茶,享受着这难得的清晨时光。看到太监如此慌张地进来,他微微皱眉,心中涌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陛下,边疆加急战报!” 太监气喘吁吁地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紧张。
李隆基闻言,脸色一变,他迅速放下手中的茶杯,伸手接过战报。展开战报的那一刻,他的眼神瞬间变得凝重起来,原本平和的面容也笼罩上了一层阴霾。
战报上详细记录着,边疆地区,一伙游牧部落趁大唐历经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之际,如饿狼般频繁侵扰边境城镇。首当其冲的玉门关外的安宁城,遭受了极为惨烈的攻击。游牧部落的铁骑如潮水般涌入,瞬间冲破了城镇那并不坚固的防线。他们挥舞着长刀,肆意砍杀城中的百姓,鲜血染红了街道,惨叫声此起彼伏。城镇中的房屋大多是木质结构,在侵略者的火把下,瞬间燃起熊熊大火,滚滚浓烟遮天蔽日,将整个安宁城笼罩在一片火海之中。
再看距离安宁城不远的清平镇,情况同样危急。镇中的粮仓被劫掠一空,农民们辛苦劳作一年的收成化为乌有。游牧部落的士兵们骑着高头大马,在农田里肆意践踏,刚刚抽穗的庄稼被马蹄无情地碾碎,这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里,百姓们将面临严重的饥荒。许多无辜的百姓被驱赶至广场,财物被洗劫一空,年轻的女子被掳走,老人和孩子则在一旁哭泣求饶,却得不到丝毫怜悯。
还有那连接着内地与边疆的交通要道上的驿站,也未能幸免。驿站中的马匹被抢走,信使被杀害,这使得大唐边境与内地之间的信息传递陷入了困境。原本负责传递情报的驿站,如今变成了一片废墟,残垣断壁间,弥漫着死亡的气息。
“这些蛮夷,竟敢如此嚣张!” 李隆基愤怒地将战报拍在桌子上,眼中闪烁着怒火。他深知,边境的安宁对于大唐的稳定至关重要,如今游牧部落的侵扰,无疑是对大唐威严的严重挑衅。
片刻之后,李隆基强压下心中的怒火,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此刻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是要想出应对之策。
“来人啊,立刻召集众大臣,到朝堂议事!” 李隆基大声下令道。
太监领命后,迅速退下,去传达皇帝的旨意。不多时,朝堂之上便聚集了一众大臣。大臣们看到皇帝脸色阴沉,心中都明白,定是发生了重大的事情。
“诸位爱卿,今日一早,朕收到边疆战报,一伙游牧部落频繁侵扰我大唐边境,烧杀抢掠,百姓深受其害。” 李隆基神色凝重地说道,“朕想听听,诸位爱卿有何应对之策?”
大臣们听了,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过了一会儿,一位老臣站出来,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我大唐兵强马壮,绝不能容忍这些蛮夷的肆意侵扰。应当立刻派遣大军,前往边疆,给他们一个狠狠的教训,让他们知道我大唐的威严不可侵犯!”
“老臣赞同。” 另一位大臣也附和道,“只是如今我大唐刚历经内乱,国力尚未完全恢复,这粮草辎重的供应,恐怕会有些困难。”
“粮草之事,朕自会想办法解决。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出兵,击退敌军,保护百姓。” 李隆基说道。
这时,一位年轻的将领站出来,说道:“陛下,末将愿请缨前往边疆,率领大军,与敌军决一死战!”
李隆基看着这位年轻将领,眼中露出一丝赞赏之色,“好,有你这份勇气,朕很欣慰。不过,行军打仗,不可意气用事,还需从长计议。”
朝堂之上,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主张立刻出兵,以武力解决问题;有的则建议先派遣使者,与游牧部落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一时间,朝堂上争论不休。
而在后宫之中,杨玉环也听闻了边疆战事的消息。她心中十分担忧,深知战争对于百姓来说,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她坐在宫殿内,眉头紧锁,心中默默祈祷,希望大唐能够早日平息战乱,恢复和平。
“娘娘,您别太忧心了,陛下和大臣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 绿儿在一旁安慰道。
杨玉环微微点头,说道:“我只是担心百姓们,他们本就生活不易,如今又遭受战乱之苦,实在是可怜。”
“娘娘宅心仁厚,可这战争之事,咱们后宫女子也帮不上什么忙啊。” 绿儿无奈地说道。
杨玉环沉思片刻,说道:“虽然咱们不能直接参与战事,但也可以为前线的将士们和受苦的百姓们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娘娘,您有什么想法?” 绿儿好奇地问道。
“咱们可以组织后宫的妃嫔们,为前线的将士们缝制一些衣物,送去一些生活用品,让他们感受到后方的支持。同时,也可以筹集一些钱粮,用于救济受灾的百姓。” 杨玉环说道。
“娘娘这个主意好,这样既能让将士们安心作战,又能帮助百姓渡过难关。” 绿儿兴奋地说道。
于是,杨玉环立刻行动起来。她先是召集了后宫的妃嫔们,将边疆战事的情况告诉了她们。妃嫔们听了,也都十分震惊和担忧。
“姐妹们,如今边疆战事吃紧,百姓受苦,咱们虽身处后宫,但也不能袖手旁观。咱们要为前线的将士们和受苦的百姓们出一份力。” 杨玉环说道。
“娘娘说得对,我们愿意听从娘娘的安排。” 妃嫔们纷纷说道。
在杨玉环的带领下,妃嫔们开始忙碌起来。她们有的拿起针线,为将士们缝制衣物;有的四处筹集钱粮,为救济百姓做准备。一时间,后宫之中充满了忙碌的身影。
而在朝堂上,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最终,李隆基决定,先派遣使者前往游牧部落,进行谈判,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同时,暗中调集军队,做好备战准备。如果谈判破裂,便立刻出兵,给敌军以沉重打击。
朝堂上的决议传至后宫,杨玉环得知后,心中稍稍松了一口气。她知道,和平谈判是最好的结果,但她也明白,战争的阴影依然笼罩在大唐的上空,未来的局势依然充满了不确定性。她只能继续带领后宫的妃嫔们,为前线的将士们和受苦的百姓们默默祈祷,希望这场战争能够早日结束,让大唐恢复往日的安宁与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