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的第二天,人流量依旧火爆,江尘与夏晓月早上起了床后,便着急洗漱了。
他们今天要去品尝当地的生煎,害怕排队,所以早早的就起床了。
两人来到了一家小店,门头不大,但是门口却排上了长长的队伍,江尘和夏晓月排在队尾,虽然队伍很长但两人没有怨言。
毕竟来到了当地肯定要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要不然怎么能称为旅游呢。
两人排了大约20分钟,才坐了下来,老板递来了菜单,江尘和夏晓月已经提前做好了攻略,要了一笼蟹黄的一笼鲜肉的,同时还要了一碗小米粥。
不一会,两笼生煎一碗粥就端了上来,扑鼻而来的香味,令得夏晓月和江尘顿时刚才排的时间值了。
江尘轻轻咬了一口,便流出来许多汤汁,蟹黄的香味搭配上煎的有些焦脆的外皮,简直人间美味。
夏晓月小口吃着生煎,喝着小米粥,嘴角处还流出来些许汤汁,江尘拿起了一张纸,替夏晓月擦了擦嘴角。
“慢点吃,不够咱在要”
江尘看着挽着头发的夏晓月,不知从哪里变出来一个发簪,有模有样的为夏晓月盘起了头发。
夏晓月有些吃惊地道:“你从哪弄的发簪,你怎么还会盘头发?”
江尘笑而不语,而是继续为夏晓月盘头发,他是昨日去烧烤店的时候,等待饭菜的时候,旁边恰巧有一个卖发簪的小摊。
江尘就买了一个,然后闲着也是闲着就向人家摊主学了一学怎么盘头发。
现在江尘就是照着昨日在摊位上学来的手法为夏晓月盘头发,夏晓月低下头配合着江尘。
过了一会江尘已经将夏晓月的头发盘好了,夏晓月拿出了手机看了看,是一个银色的发簪,上面还有花的图案,虽然不知道是什么花,但整体很美观。
看着盘好的,夏晓月很是满意,不过还是问了一下江尘怎么会的。
江尘将昨天晚上的事情告诉给了夏晓月,夏晓月满意了,出门在外还想着自己,不错不错,小江子还算可以,回头奖励一番吧。
吃过了饭,今天上午两人要去当地一座有名的寺庙,前去祈福烧香。
依旧是坐地铁,江尘觉得有地铁不坐还要去叫车,那简直是..
江尘跟夏晓月乘坐地铁来到了寺庙的地铁站处,出了地铁站江尘便见到了一个一个结构独特、造型优美的庙宇。
寺庙的钟声悠扬,此刻江尘和夏晓月感觉心里都得到了沉淀,宁静而和平。
进入了寺庙,便看到人们手拿着长香,在那祈福,江尘同样在一旁的售香处买了一把香,递给了夏晓月三根,自己拿了三根。
将香点燃后,两人低下了头。
江尘心里默念:“愿我的家人无病无灾,愿与夏晓月长长久久。”
而夏晓月心中所想:“愿江尘永远开心,愿姥姥姥爷安享晚年。”
两人虔诚的拜了一拜,便将香插到香炉中去。
离开了烧香拜佛的地方后,江尘看到一处院子里有许许多多的红牌系于大树之上,江尘自然就去一旁买了两个小牌子。
一个给了夏晓月,另一个自己拿着。
要来了笔后,递给了夏晓月,夏晓月在上面写下了:“红线相连,终身相守”便系了上去。
江尘则写下了:“来年再来写上一写”
同样将红牌系了上去,两人并没有询问对方写的什么。
江尘与夏晓月就这样漫步在寺庙中,感受着人的嘈杂以及自然的宁静,好不惬意。
慢慢地,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即将到了中午。
江尘带着夏晓月来到了寺庙的另一侧,这是专门卖素面的一个地方,也是这座寺庙中的一个打卡点。
江尘还没有尝过素面,他有些疑惑这素面难道跟平日里的清汤面有很大区别吗,竟然这么出名。
等到两人看到了排的队伍后,都被眼前的长队震惊到了,只见人已经从店门口曲曲弯弯地排到了江尘与夏晓月这里。
他们两个可是离店门口少说还有30米左右,这还呈s弯排上了。
这更加吸引了江尘的好奇心,究竟是多么好吃的一碗面,才能如此大排长队啊。
两人秉持着到了就要吃当地美食的心理,开始了排队,不过出乎江尘预料的是,这队伍前进的还挺快,一直在往前走,没有一直停留。
照这个速度,一会就能吃上了。
……
终于排到了,江尘与夏晓月进了门,发现他们这里装修很是简约,但座无虚席,整个分上下两层。
而且点单模式还有些不一样,他们这里是拿牌子,然后拿着牌子去结账。
江尘拿了两份素面,夏晓月递过来一些小食的牌子,他们今天主要是来尝一尝素面的,因此其余的也是随便点了一些。
结过了账,夏晓月与江尘找了个地方坐了下来。
江尘关心的问道:“月月,你累吗,脚疼吗”
“不算很累,脚现在已经好的差不多了。”
江尘一脸不容抗拒:“不,你累,晚上我给你按摩按摩脚。”
夏晓月有些狐疑,事出反常必有妖,眯起眼打量着江尘:“你不对劲,小老弟,说吧,你想干什么”
江尘一脸悲伤的样子:“哎,我这是关心你,你却说我不对劲,太伤我心了。”
夏晓月早已习惯了江尘的样子,眉毛轻挑:“好,那这可是你说的,不准提要求哈。”
江尘一怔:“别啊月月,有要求我才有动力,这样我才能更好的为你服务。”
夏晓月没去理会他,因为此时素面上来了,夏晓月看着面条泡在棕色的汤底中,夏晓月凑近闻了闻,闻着还不错。
于是拿起筷子小心的品尝了一口,这一口仿佛打开了夏晓月的味蕾,虽是素面但却比一些打卤面还要香。
江尘同样发出了赞叹,果然排这么长的队伍不是没有原因的,大众诚不欺我。
吃过了饭,两人便离开了此地,去了博物馆,去参观一下当地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