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过多久,马车就成功地跨越了两座大山,这等神速简直可以与传说中的宝儿马相媲美。这样迅猛的奔跑对于普通人乘客来说可真是一种煎熬,车厢内的司司和飞飞只能相互抱紧彼此的胳膊,叫苦不迭。
终于,在经过一段漫长的路程后,马车来到了一片平坦开阔地方。那匹英勇的白马像是完成了使命一样,缓缓停下了脚步。
早已被颠得晕头转向的蓝叶飞飞和狐璐司司,费了好大一番力气才从半趴着的状态下艰难地拖拽着身体爬下车厢。一下车,两人便再也忍不住胃里翻江倒海的难受感,蹲在地上呕吐起来,一直持续了好久方才停歇。
待稍稍恢复一些体力之后,他俩如释重负地长舒一口气,然后又重新爬上马车坐下。司司赶紧拿起水壶,大口大口地灌了几口清水用来漱口,以缓解口腔中的异味。过了一会儿,逐渐缓过神来的司司,连忙跑到飞飞身边关切地问道:“飞飞,你现在感觉好点儿了吗?”
飞飞一脸痛苦地皱着眉头抱怨:“哎呀,刚才感觉自己整个人都快要散架了,这一路颠簸得好像我的肺和肠胃都要从肚子里掉出来一样……”
尽管经历了如此惊心动魄的一幕,但经此一事后,他们对这匹勇猛无比的白马却越发喜爱有加。稍作休息调整后,二人再次踏上旅途,朝着南方继续前进。
两人悠然自得地坐在马车上,那匹毛色纯白马儿拉着车迈着稳健的步伐,沿着宽阔的大路缓缓前行。
放眼望去,道路两旁尽是郁郁葱葱的景象,大片大片的庄稼随风摇曳,像绿色的海洋泛起层层波浪。大片土地金黄色的小麦颗粒饱满,沉甸甸地低垂着头;嫩绿的桑叶犹如翡翠晶莹剔透,在微风中轻轻摆动。还有很多大片大片的葛麻叶,应该是人们用来做衣服的材料。
他们一路欣赏着这田园风光,白马已经稳步向前走了大约两个时辰。一座雄伟壮观的城池映入眼帘。
这座城城墙目测三米多高,城门楼两侧站立着全副武装的士兵,他们神情肃穆,警惕地注视着过往行人。城门上方高悬着一块巨大的牌匾,上面龙飞凤舞地书写着三个大字——“秣陵城”。
飞飞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她满脸喜色地指着前方对司司喊着:“司司快看啊,原来这西汉时期的秣陵城,也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南京呀!咱们赶紧进城去,说不定能赚到足够多的路费,然后就可以继续更方便地行走江湖啦!”
司司也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连连点头:“是啊是啊,那咱们赶快进城瞧瞧吧!”两人便迫不及待地赶着马车朝着城门方向去。
司司跟飞飞已经换上当地的服装打扮,所以这些护卫没有为难。很顺利就入城了。
进城之后,司司好奇地左顾右盼,城中热闹非凡,各种新奇的玩意儿让她目不暇接。飞飞则紧紧拉着司司的手,生怕她走丢。
飞飞这看看那瞄瞄“这就是西汉初期的光景啊!看来城墙还是前朝留下的!”
西汉初期的阳光,轻柔地洒在这秣陵城内的大街小巷。街道并不宽阔,却熙熙攘攘,充满着人间烟火的质朴与活力。
街头的建筑大多是土木结构,矮小而错落有致。用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一个个小院,院里传出鸡鸣犬吠。街边的店铺门面简单,却各有特色。
布庄的老板,正将色泽各异的布帛一匹一匹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那鲜艳的色彩吸引着过往行人的目光。粗糙的麻布最便宜,其次青衣白衣布料价格,再其次黑布,最贵的黄布跟紫布。难怪,百姓大多穿麻灰布衣、青衣白衣。
铁匠铺里,铁匠赤裸着上身,挥舞着大锤,火星四溅,叮当声不绝于耳,打造出的农具和兵器,都是百姓和军队所需之物。
街道上,行人摩肩接踵。有身着粗布麻衣的平民百姓,他们或是挑着扁担,担子里装着自家种的新鲜蔬菜,准备到集市上去摆摊;或是背着竹篓,里面装满了采集来的草药,匆匆赶往药铺。
也有穿着较为华丽的商贾,他们骑着高头大马,身后跟着几个仆从,带着各地的珍奇货物,穿梭于城市之间,寻求商机。还有一些身着素袍的文人,手持书卷,不紧不慢地走着,神态悠然,谈论着儒家经典和天下大事。
街头的角落里,有几个孩童在嬉笑玩耍。他们有的在玩蹴鞠,那用皮革制成的小球,在孩子们的脚下欢快地跳跃;有的在玩投壶游戏,专注地将箭矢投向壶中,笑声、欢呼声此起彼伏。老人们则坐在门口,晒着太阳,看着孩子们玩耍,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集市是街道上最热闹的地方。各种摊位琳琅满目,有卖陶器的,那些造型古朴的陶罐、陶碗,被摆放在地上,任人挑选;有卖香料的,来自遥远西域的香料,散发着奇异而迷人的香气,引得不少人驻足;还有卖小吃的,热气腾腾的馄饨、香气四溢的烧饼,让人垂涎欲滴。买卖双方讨价还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曲独特的市井乐章。
街头偶尔也会出现一队巡逻的士兵,他们身着黑色铠甲,手持长枪,神情严肃,步伐整齐。这些士兵的存在,给这座城市带来了一种安定的力量,让百姓们在这繁华的街头能够安心生活。
西汉初期的街上,虽然没有后世的奢华与宏伟,但却也充满了生机与希望。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辛勤劳作,努力生活,为这个新生的王朝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街头走到街尾,看了许久,飞飞此时在想的是“我能做些什么赚钱呢?又要实用,又要让普通百姓用得起愿意买单的。按照历史的西汉初期啊,经过这几年的休养生息啊,这个时候百姓已经好过很多 经济也在好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