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飘荡着一股寂静的金色光晕,仿佛岁月在这里停滞了一瞬。我站在李强的老乡屋外,望着他的办公室里传出阵阵蓝色的光芒。这个男孩,如同从未安定下来的一缕青烟,在科技与农田间穿梭。
\"最近收到好多家农户来咨询新产品,我都快交卷了。\"李强的声音从房内传来,带着一丝疲惫,却又透着不易察觉的兴奋。我推开门,看见他正在手势频频地点向平板电脑,屏幕上密密麻麻地闪烁着各种数据。
\"这是去年收集的病虫害监测数据。\"他的指尖在虚拟图表上轻叩,一片黄色面积正在增长,他皱起眉头,\"我想,我们可以用这项AR技术让农户们快速识别新出现的害虫,对症予以对付,就像智能手机上的药盒一样,直接显示具体的施肥或杀虫方案。\"
我的目光落在办公室窗边的剪纸人上,它穿着陈旧的农民服,头发间缠绕着几根稀疏的谷物,这是李强的祖父——张老员所画,每一个皱纹都饱含着半世纪的坚持与沧桑。阳光从窗外斜射进来,将那张剪纸人的影子拉得很长。
\"小王,你觉得这技术能不能带到实践中?\"李强突然转身看向我,手中的咖啡杯在阳光下泛着温暖的反光。我站直身形,脑海中快速计算:新农村有多少户家庭适合先试验?该开发哪些具体功能?
我注意到李强的手指微微发抖,那是不是因为这些日夜颠倒作案让我才看见?还是说,这个可亲的面具下藏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烦恼。\"听说新农村最近的作物病害率骤然上升,我建议从麦子开始试点。\"
李强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手指在键盘上快速敲击,他调出了一张地图,上面标注着各个试验点的地理位置、土壤类型,还有一些他匿名收集的作物生长日志。我看到某亩地周围密集分布着各种传感器,它们就像神秘的守望者,静静地监测着这片土地。
\"小王,你去实地考察一下,这个月底的会议上要做重点汇报。\"李强说完,便从抽屉里拿出一个便携式扫描仪。我仔细检查每一个装置,感受着它们传递来的电子微光,那是科技与土地最珍贵的对话。
回到农田,清晨的露水还未散去,我用手机扫描一株麦苗。镜头通过手机屏幕跳出的数字提示:幼叶带菌病风险指数为8.4。这让我想起李强曾说的一句话:\"技术固然重要,但最关键的是让每个农户都能理解它的价值。\"
我走到田心,观察着这片新种下的麦田。我注意到,地边有几株野草在顽强地挤开土壤,每一株都是大地的嘱讶。一阵风过,夹杂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这是属于春天最动人的味道。
远处传来引擎的轿声,我朝那边望去,看见一辆稀旧的拖拉机靠近。那是在李强提倡的农家作坊,车身上还挂着上个月收获的稻穗,当它们与麦苗相遇时,那场景令人唏嘘。
\"老张,你这是要给我打什么主意?\"我快步走过去,看见老张挥动着一把锈迹斑斑的镰刀。他只是摇摇头,然后用浊液将刚拔起的麦苗喷洒在田边。我注意到他时不时弯腰查看地面,手机屏幕亮起后,他眉头微皱,似乎又在思考什么。
\"老张,您有没有发现这些小草对病害有什么影响?\"我走近询问。老张默许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颗枯叶子:\"你看,这片枯叶子边缘全是这样的斑点,在前一阵暴雨过后才这样。\"
我的心电图突然疯狂跳动——这是否就是我们所寻找的答案?我急忙把这发现记录下来,同时检查周围其他作物的情况,生怕有遗漏。
回到城里,我对李强说:\"这些野草可能是一种抗病基因库。\"他的眼神闪烁着精光,像看到了希望的曙光。他立刻联系起来几个权威专家,开始设计新一代的抗病品种。
然而,也有不测之虞。就在这狂欢之际,我发现有人在暗中收集我们所试验的数据,有些关键数据竟然已经被抄袭。我知道,在科技领域,创新往往会伴随着利益的纷争,而我们的这项研究,本来就需要更谨慎地保护。
午夜里,我忍不住给李强打电话。\"最近有没有觉得有些人对你表示过于关注?\"我问他。一边说,一边想象那些潜藏在暗处的利益集团,仿佛有一只无形的手,在暗中收紧着我们脖子的弦。
这样的时刻总让人生出一股异样的不舒服,恍惚间,我仿佛看到了李强多年来,在各个角落奔波时那身影,他孤独地站在土地上,用科技和智慧与自然对话。那一刻,我更加理解了他为何选择了这条道路,也明白了他为什么如此执着于实现这一点。
第二天清晨,我又在麦田里找到了老张。当我告诉他我的发现时,他只是沉默地笑了笑。这是怎么回事?我心头一紧,急忙去查看资料:这种野草确实是一种极少见的古代农作物基因库,其抗病性质在现代农业中颇为珍贵。但为什么老张会这样反应?
\"小王,你知道吗?我的父亲曾说过,以前人们不仅种麦子,也种各种杂草,因为它们都是这片土地的孩子。后来,农业科学发展,纷纷只追求主作物的高产,而忽视了这些'杂种'。但我总觉得,这草地上藏着太多未知的奥秘。\"
这一刻,我感觉李强和老张之间存在着某种默契,为此,我决定将这段发现暂时瞒着对方。
回到城市,我的办公桌上灯光依然亮着。我开始了新的计划:利用现有的传感器网络,大规模采集杂草基因数据;同时,开发一套简单易懂的识别系统,供农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