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彤彤红着眼睛“阿姨,谢谢你,这几天就麻烦你了。”
杜敏摸了摸她的头,叹了一口气,还真是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这都是什么事啊。
刘彤彤在杜敏家住了一个星期才回学校上课,期间她的爸爸妈妈真的一个电话也没打来。
杜敏有些心疼刘彤彤,她却一副就知道会这样的样子,“阿姨,我都习惯了,只要她给我钱就行了,如果有一天她对着我嘘寒问暖,我才不习惯呢,我还怕是不是家里破产了,要用我去联姻去呢。”
“你这孩子,想的太多了。”
别人家的事,杜敏也不好指手画脚乱发表评论,只能尴尬的笑笑,还是给她多炖点汤,好好补补身子是正经。
杜敏和黄新如以为,经过了这件事,刘彤彤会长点记性,谁知道她还是我行我素,没过多久又谈了个男朋友,不过她还是学精了一点,只谈恋爱,不走心,也没有再闹出意外的事。
孙斌隐隐约约的知道一点刘彤彤的事情,看到黄新如对刘彤彤还是那么好,觉得有点不理解,黄新如这么优秀的人,怎么会和一个学渣是好朋友,挺让人费解的。
时间进入了初三,紧张的中考终于来了,刘彤彤也知道黄新如非常重视这次考试,不再来拿琐事麻烦她。
对于黄新如孙斌这样的学霸来说,中考并不是特别难的事,只要正常发挥,直升本部高中是手拿把攥的事情。
果然紧张的三天考试过后,黄新如表示自己考的还可以,就等着出成绩了。
七月下旬,黄新如收到了通知书,如愿进入了本部高中,孙斌同样也考上了。
刘彤彤的爸爸真的给学校捐了一个图书馆,她也升入了高中。
暑假里,孙斌来找黄新如,问她要上补习班预习高一的课程吗?
黄新如摇摇头,“我自己在家预习就好了,没必要花这个钱。”
孙斌说“那我也不去,我爸爸给我寄了一些京师那边资料和卷子,你要看看吗?”
黄新如一听有些动心,可还是说“算了不看了,你自己学吧。”
他们是在杜敏的店里说这个话题的,孙斌见状就对杜敏说“阿姨,我爸爸给我寄来了一些京师那边的资料和卷子,我能来你这里和黄新如一起学习吗?”
杜敏温和的说道“你要是方便就来是的,我这边有桌子椅子,你随便坐。”
当初放了两张桌子,这会儿倒方便了他们在这学习。
孙斌得意的冲黄新如挑了挑眉头,意思是“看吧,阿姨都同意了,在她眼皮子底下学习,你还有什么顾虑呢?”
这个暑假,孙斌每天带着书包来杜敏店里,他和黄新如一起预习新高一的课程,一起做卷子,饿了就在杜敏这里吃饭,一个暑假飞快的过去了。
孙妈妈知道他每天去杜敏店里吃饭,给他转了一千块钱,要他交给杜敏当饭钱,杜敏不肯要,“你还能吃多少饭,我就顺手多做一点的事,反正我们娘俩也得吃饭。”
“阿姨,收下吧,我妈妈说非常感谢你替她照顾儿子,她在海市出差,说您要是不收,她就亲自来一趟拿给您。”
“你说说你妈妈,这么客气干嘛,这样吧,我拿五百,你一个小人能吃多少。”
孙斌还要说话“阿姨……”
杜敏见状板起脸来“好了,再推让我连这五百也不收了,你以后也不用来我这写作业了。”
孙斌只好无奈的说“谢谢您阿姨。”
孙妈妈得知杜敏只肯收五百块钱,有点意外的对孙爸爸说“黄新如的妈妈还不错啊,不像是从农村出来的,这事办的体面。”
孙爸爸白了她一眼“我早跟你说过,这母女两个做事大方,不是那小里小气的,偏你还不信,人家农村出来的怎么了?咱们祖上往上数三代,不,不用三代,我爷爷他们老家不也是农村嘛,别瞧不起人。”
孙妈妈辩解道“我哪有瞧不起她们,我只是觉得她妈妈一个人带孩子辛苦,有钱赚还不抓住嘛,没想到她还真不占这个便宜。”
孙妈妈从此收起了漫不经心的态度,以前她觉得这小丫头能让儿子从之前的厌女症走出来,就还行吧,但是孩子嘛,谁知道能有几分热度,说不定一段时间就散了。
现在嘛,这母女两个做事大方,小丫头学习这么好,如果高中还能保持这样的势头,那名牌大学是稳稳的了,毕业了一份好工作没跑了,如果儿子到时候还是要跟她在一起,也不是不行。
杜敏听系统转述了那夫妻二人的对话,只是一笑而过,她大概能理解孙妈妈的想法,她的儿子虽然心理上有一点障碍,现在在这个省城中学上学,但是早晚是要回京师上大学的,这母女二人才从农村出来几年,眼皮子还浅着呢,被她儿子看上了还不得能薅多少羊毛就薅多少羊毛。
其实杜敏想对她说,放心,我才看不上这三瓜两枣的呢,我手里的古董拿出来一个卖了,在京师买套房子也是妥妥的,现在开这个店只是因为我爱吃甜的,挣不挣钱的无所谓。
进入高中以后,黄新如和孙斌一如既往的努力学习,每次大考小考的她们两个都排在前面,有同学见她俩一起来一起走,中午一起吃饭,就暗戳戳的说她们两个谈恋爱,她俩从不理会别人说什么,老师见她们的成绩一向很稳,还训斥了那些说闲话的同学,有这个功夫多做几道题,没见人家吃饭的时候也在讨论题目吗?管好自己得了。
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终于到了高考的时间,黄新如告别了来送她考试的妈妈,信心满满的进了考场。
杜敏左看右看,发现了黄新如的好几个同学,孙斌也进去了,没看到刘彤彤。
系统撇撇嘴,如果它有嘴的话“她呀,不参加高考,她爸爸花了一大笔钱,要送她出国呢。”
哎,这该死的有钱人,就是门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