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女子商会的持续壮大以及女子经商活动的愈发繁荣,灾区原本潜藏的矛盾和冲突,终于如火山般汹涌爆发。
这一天,阳光炽热灼人,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林婉儿的锦绣坊新到了一批精美的丝绸,吸引众多顾客前来选购。柳云儿的香茗居也是座无虚席,茶香袅袅弥漫。
然而,就在这看似祥和的表象背后,一场风暴正在悄然孕育。
在集市的一角,一群保守派的长者们聚集一处,他们面色阴沉,交头接耳,对女子经商的现象表达出强烈的不满。
“瞧瞧这像什么样子!女人家不在家里操持家务,却在外面抛头露面做生意,简直是败坏了祖宗的规矩!”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怒不可遏地说道。
“就是就是,这般下去,咱们灾区的风气都要被带坏了!”另一位长者随声附和道。
他们决定付诸行动,阻止女子们继续经商。
于是,他们开始在集市上散播谣言,宣称女子经商是不吉利的,会给灾区带来更多的灾祸。这些谣言迅速在人群中传播开来,引发了一些人的恐慌与担忧。
与此同时,他们还组织了一批年轻人,在女子们的店铺前寻衅滋事。
“你们这些不知羞耻的女人,赶紧关门回家!”一个年轻人大声嚷嚷着。
林婉儿听到外面的喧闹声,走出来查看。看到眼前的情景,她气得脸色煞白。
“我们凭借自己的本事做生意,有何过错?”林婉儿据理力争。
“女人就应当在家相夫教子,出来抛头露面就是不对!”闹事者蛮横无理。
锦绣坊的顾客们目睹这一幕,纷纷摇头离去。林婉儿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柳云儿的香茗居也遭遇了相同的状况。闹事者不仅大声辱骂,还故意掀翻了桌椅,吓得客人纷纷逃窜。
“你们实在太过分了!”柳云儿眼中噙着泪水。
此时,苏瑶正在商会里与其他女子商讨如何扩大生意规模的事宜。突然,一名女子匆匆忙忙地跑来。
“苏姑娘,不好了,外面有人在咱们的店铺前闹事!”
苏瑶一听,眉头紧皱,“走,咱们去瞧瞧!”
当苏瑶带着众女子赶到集市时,看到的是一片混乱的景象。店铺前围满了人,闹事者的叫骂声和女子们的哭声相互交织。
苏瑶挺身而出,大声说道:“大家安静!有什么问题可以好好商谈,为何要这般闹事?”
“哼,你就是那个带头支持女子经商的苏瑶?你这是在破坏祖宗的礼法!”一位闹事者指着苏瑶说道。
苏瑶毫不退缩,“祖宗的礼法也要顺应时代发展。女子经商,自力更生,有何不可?”
双方互不相让,争吵愈发激烈。
就在这时,凌轩得到消息,带着官兵赶到了现场。
“都给我住手!”凌轩的声音威严而有力。
闹事者看到凌轩,顿时安静了下来。
凌轩看着众人,严肃地说道:“女子经商是为了灾区的发展,是经过准许的正当行为。谁要是再无理取闹,休怪我不客气!”
闹事者们虽然心中不服,但也不敢违抗凌轩的命令,只好暂且散去。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终结。
保守派的长者们不甘心就此罢手,他们决定联合起来,向凌轩施压。
他们来到县衙,要求凌轩禁止女子经商。
“凌大人,女子经商有违礼法,必须加以制止,否则灾区将永无安宁之日!”一位长者说道。
凌轩坐在堂上,面色凝重,“各位长者,女子经商是为了改善生活,促进灾区的繁荣,为何要加以禁止?”
“自古以来,女子就应该遵循三从四德,经商之事绝非女子所能涉足。”另一位长者说道。
凌轩耐心地解释道:“时代在变迁,我们不能一味地墨守成规。女子也具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能力。”
但长者们根本听不进去,他们坚决要求凌轩采取行动。
凌轩陷入了两难的困境。一方面,他理解保守派长者们的观念根深蒂固;另一方面,他又深知女子经商对于灾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凌轩决定召开一个公开的辩论会,让双方能够充分表达自身的观点,由民众来评判是非。
辩论会的消息一经传出,整个灾区都为之沸腾。人们纷纷期待着这场激烈的辩论。
辩论会当天,县衙前人山人海。保守派的长者们坐在一侧,苏瑶和女子商会的代表们坐在另一侧。
凌轩站在中间,宣布辩论会开始。
保守派的长者首先发言,他们引经据典,阐述女子经商的种种弊端,强调祖宗礼法不可违背。
苏瑶则不卑不亢地回应,她列举了女子经商以来为灾区带来的变化和好处,指出时代在进步,不能因循守旧。
双方你来我往,辩论异常激烈。台下的民众也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就在辩论进入白热化阶段时,突然有人站起来说道:“我支持女子经商!我家的女儿就是因为经商,让我们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接着,又有不少人站起来表示支持女子经商。
保守派的长者们见势不妙,更加激动地强调传统的重要性。
但此时,民众的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判断。
最终,凌轩宣布,女子经商是合法合理的行为,任何人不得加以阻挠。
这场冲突虽然暂时平息,但苏瑶明白,要真正改变人们的观念,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
接下来的日子里,苏瑶和女子商会的成员们更加努力地经营生意,用实际行动证明女子的价值。
她们不仅为灾区带来了经济的繁荣,还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看法。
然而,保守派的势力并没有完全消失,他们仍在暗中寻觅机会,企图再次掀起风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