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轩与李大人在宴会上的偶然碰面,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他们移步到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周围的喧闹声渐渐淡去,仿佛为他们的深入交流营造了一个专属的空间。
凌轩身着一袭精致的蓝色锦袍,袍上绣着的云纹若隐若现,更显其气质不凡。他微微拱手,恭敬地说道:“李大人,久闻您为官清正,见解独到,今日得幸与您交谈,实乃凌某之荣幸。”
李大人一身褐色官服,神色和蔼,回礼道:“凌公子过奖了,侯府之名,京城谁人不知?今日一见,凌公子也是一表人才。”
凌轩微微一笑,目光中透着真诚:“李大人,如今这世道,风云变幻,朝堂之事复杂多变,凌某对这局势也是颇多困惑。”
李大人轻轻捋了捋胡须,点头说道:“是啊,当今圣上励精图治,一心想要国家昌盛,但这途中难免遇到诸多阻碍。”
凌轩紧接着说道:“正如大人所言,边疆战事频繁,百姓赋税沉重,若不加以改革,恐生民怨。”
李大人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凌公子能有此忧国忧民之心,实乃难得。我认为当务之急是整顿军备,加强边防防御,同时减轻百姓负担,推行一些利民之策。”
凌轩深表赞同:“大人高见!只是这改革之路必定艰难,各方势力盘根错节,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
李大人叹了口气:“凌公子所言极是。就拿这官场来说,贪污腐败之风屡禁不止,一些官员为了私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
凌轩皱起眉头,语气坚定:“若要彻底整治,必须要有雷霆手段,严惩不贷。”
李大人微微颔首:“然,也要注意分寸,不可操之过急,否则容易引起动荡。”
他们的话题从朝政逐渐转向民生。
凌轩说道:“如今这京城物价飞涨,百姓生活日益艰难,而那些富商巨贾却囤积居奇,大发横财。”
李大人眉头紧锁:“此乃一大弊病,当加强市场监管,调控物价,保障百姓的基本生活需求。”
凌轩眼中闪过一丝忧虑:“可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利益关系,要想真正落实,谈何容易?”
李大人沉思片刻:“需得制定完善的律法,同时派遣清正廉洁的官员去执行。”
凌轩点了点头:“大人所言甚是。还有这教育之事,关乎国家之未来,可如今寒门子弟求学艰难,上升之路狭窄。”
李大人感慨道:“应当增加官学数量,广纳贤才,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凌轩眼神中充满期待:“若能如此,国家必将人才辈出,繁荣昌盛。”
李大人笑了笑:“凌公子年纪轻轻,却有如此深刻的见解,实在令人刮目相看。”
凌轩谦虚地说道:“大人过誉了,凌某不过是略抒己见,还望大人多多指点。”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丝丝凉意。
李大人望着远处的灯火,缓缓说道:“凌公子,这世间之事,知易行难。但只要有像你我这样心怀正义之人,不懈努力,终有一日,这国家会变得更加美好。”
凌轩目光坚定:“愿与大人一同为这天下苍生谋福祉。”
他们的交谈愈发深入,从治国方略到为人处世,从诗词歌赋到历史典故,彼此的思想不断碰撞,产生了更多的共鸣。
凌轩谈到:“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乃是根本。”
李大人深表认同:“不错,为官者若不能自身清正,又如何能治理好一方百姓?”
凌轩接着说:“而齐家亦是重要一环,家族和睦,方能心无旁骛地为国家效力。”
李大人点头:“凌公子所言极是,一个家族的风气往往能影响到族人的品行和作为。”
凌轩感慨道:“如今这社会,人心浮躁,追名逐利者众多,能坚守本心者寥寥无几。”
李大人语重心长地说:“所以我们更要以身作则,为世人树立榜样。”
他们又谈到了文学艺术。
凌轩说道:“诗词乃心灵之寄托,能反映出时代的风貌和人民的心声。”
李大人微笑着回应:“不错,好的诗词能鼓舞人心,激发斗志。”
凌轩吟诵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此等豪迈之句,令人心潮澎湃。”
李大人也不禁吟诵起来:“‘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等自信之语,更是令人振奋。”
不知不觉中,时间悄然流逝。
凌轩说道:“与大人交谈,如沐春风,凌某受益匪浅。”
李大人笑着说:“凌公子客气了,今日与你交流,也让老夫思绪开阔了许多。”
此时,远处传来宴会结束的乐声。
凌轩拱手道:“大人,今日暂且别过,改日再向大人请教。”
李大人回礼:“凌公子,后会有期。”
两人在这短暂而深刻的交流中,找到了彼此的知音之感,也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