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肯定的,大爷,这槐花村的苹果可是培育了几年的新品种,人县农业局的局长都来看过的,味道杠杠的,你看个头,都比这普通的大一圈。”
俞泽说着,拿刀切了一小块给大爷的孙子尝。
小男孩嚼吧嚼吧,眼睛一亮,“爷爷,好好吃,我要买!”
大爷宠溺地摸摸孙子的小脑袋,还是有点犹豫,他本来打算今天去菜市场买点肉给孙子做红烧肉的,这三个苹果都能买半斤肉了。
“小军啊,买了苹果,肉你就得少吃几块了,你还要不?”
没等小军说话,俞泽又道:“大爷,这肉供销社、菜市场集市都经常有,可槐花村的这苹果就这一车了,卖完了今年可就没了。
而且这苹果啊,对男女老少都有好处的,老人吃了可以调节血压,预防心脏病;
小孩吃了那维生素c对大脑发育更好;
女人吃了,里头的抗氧化物质能美容养颜,好处多多的嘞!”
小孩哥哪见过这宣传架势,拉着爷爷的衣角就开始撒娇,“爷爷,苹果可太好了,快买吧!”
“好好好,买买买!你这小馋虫!”
俞泽的声音好听又洪亮,对大爷的一番话路过的人都听见的人,有汉子狐疑道:“你这是自卖自夸吧,这些词俺都没听过?”
“那怎么能呢,我可是老实的农村人,不搞虚头巴脑那一套!”俞泽当即从怀里掏出了1972年的一份人民日报,“你瞅瞅,这上面是不是写了锦州苹果的好处?”
好奇心重的将脑袋探过来一看,嗐,还真是。
谁家卖苹果还随时带报纸啊,这又听又看的,路过的,兜里带了票子的,都不禁上前去买苹果了。
就算那家里不太宽裕的,也买上了一个。
尝尝鲜嘛,人家可说了,卖完这车就没了。
这就是从众效应和稀缺心理。
当人们感到某一物品供应有限的时候,就会觉得它价值更高,引发了消费者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担心错过,从而更有动力去获取它。
俞泽跟村长洪学军忙忙碌碌一上午,再回头,车斗都空了三分之一。
要不是累得底衫都汗湿了,洪学军都要怀疑自己是在做梦。
这生意咋这么好做?这么多苹果,一上午都是按牌子上的价格卖出去的。
除了买的多的十块钱四斤的,一点都不带少的。
忙活到下午一点多,人渐渐少了,都回家做饭去了,俞泽也跟村长将车开到空旷的地方歇息。
俞泽掏出上午的钱票,给洪学军数,“怎么样,村长,要是卖到供销社去,可没这么多钱吧?”
洪学军数着钱,笑得见牙不见眼,“那可不是,供销社收五分钱都悬呐!”
这多出来的盈利,都是能改造村里的,村里头钱包宽裕了,干啥事也方便呐。
洪学军数完钱,拍拍俞泽的肩膀,竖起了大拇指,“你小子,我真是没想到你还有这口才和本事,可太能干了!”
洪学军觉得,俞泽这孩子,以后一定是有大前途的。
这脑子、这做派,干什么都会成功的。
俞泽也不谦虚,昂起头,“必须滴,我这一身能耐,以前是没地施展,现在村长你可发现了。”
洪学军哈哈大笑,那笑声响的,跟敲锣似的。
俞泽跟村长歇息了一会,吃了点干粮,下午,又转到了别处去卖苹果。
有大队开的证明,他们的苹果卖的很顺利,比上午的量只多不少。
那些工人、学校门口的家长,消费实力都杠杠的。
忙忙碌碌了一下午,夕阳西下,俞泽跟着村长开着空了一半的拖拉机回村了。
一到村门口,就有人上来搭讪,“哟,俞泽,咋这么晚才回来啊?我都说了三毛一斤就是扯犊子嘛,哪个冤大头会买!”
拖拉机的车斗被草帘子盖着,看不到里面,这人理所应当的以为,俞泽是跟着村长卖不出去,所以才耽搁到天快黑了才回来。
村长洪学军跳下车,拿手里的草根给了这人一下子,“胡咧咧啥呢,卖了一大半呢,俞泽,可是咱村的大功臣!”
那人跑去掀开草帘子,顿时目瞪口呆,“卖出去这么多?都是三毛钱一斤卖的?”
洪学军点头,“是啊,三毛一斤,一块四斤,钱又没你的份,骗你干啥?”
村口的男女老少都围了过来,看这空了一半的车斗,连连惊叹,“哎哟喂,这城里人的钱,咋这么好赚呢?
村长,按你们今儿个这速度,岂不是明天就能卖完啦?”
“差不多啦,都是俞泽的功劳,年轻人,脑子活,你们多学着点啊。”
俞泽被村长夸,周围人也跟着夸。
曾经俞泽做得那些不好的事,现在都成了能夸的点。
“小时候俞泽总来俺家拔鸡毛做毽子,俺那时候看出来他是个人才!”
俞泽抽了抽嘴角,“咋看出来的?”
“跑得快啊,有那个运动细菌,有出息!”
俞泽汗颜,“大爷,那叫运动细胞。”
大爷旁边的大娘也不甘示弱,“俞泽小时候嘴巴就可会说了,怪不得现在卖苹果卖这么好!”
旁边的婶子附和,“是啊是啊,那时候我刚嫁来槐花村,俞泽把俺家的木锨给拆了,虽然没组装回去,但是说明这孩子手儿巧啊,你们瞅瞅,现在修个农具啥的,多能啊。”
俞泽自诩是个厚脸皮,此时也听的脸老臊了。
这都是啥时候的事儿,都多久了这些人还记着。
不行,听不下去了。俞泽忙找借口溜了,再听下去,他都要被美化成天上有地下无的人物了。
天色已经不早了,俞泽哼着小调回了家。
一到家门口,俞泽就感觉倍儿舒坦。
瞧瞧附近别人家,基本都是黑漆漆的。
就他家从外头望着里面亮着暖黄色的光,一进门,还有一股子饭菜香,闻着就饿了。
别人家也会点灯,但煤油灯哪有电灯泡亮堂呢。
“阿瑶,我回来了,今天苹果卖的不错嘞!”
云瑶见俞泽回来,嘴边弯起一个温柔的笑容,“我就知道,以你那说话的本事,苹果肯定卖得顺顺利利的。”
云瑶进厨房把菜又温了一遍。
做的是前几日俞泽山上打来的野鸡,小鸡炖松蘑、还有炒豆芽,外加一盆菠菜蛋花汤。
“今晚吃这么好呢。”俞泽有些意外,一般家里最多做一荤一素,云瑶节俭,再加菜得他要求才会加的。
“知道你今天在外面累着了,而且外头吃的都是干的,回家肯定得吃点带汤水的。”
菠菜是他爹那屋子里自留地种的,这月份还能收点来吃。菠菜补铁,正好适合孕妇吃,所以俞鹏川自个儿都没吃,全送来了。
俞泽心里暖暖的,“我媳妇就是贴心哈。”
俞泽洗了个手,端起云瑶给他盛好的饭菜就开始大快朵颐。
俞泽嘴里嚼着,连连点头,“你别说,这松蘑我感觉比榛蘑还好吃。”
“松蘑榛蘑咱家现在都多着呢,吃一个冬天的量都够了。”
“嘿嘿,那还不够,我寻思着搞点腊肉。
我还没跟你说呢,我已经和村长说好了——我说:唐老师冬天住牛棚太简陋了,到咱家‘借住’。
村长马上就同意了。”
云瑶筷子一顿,嘴角止不住的上扬,“真的?”
“当然是真的,咱妈和咱过冬,得多搞点吃的才行呢。”
云瑶想到再过一两月,能和亲妈住在一起了,心里就高兴极了,她眉眼弯弯道:“我妈吃什么都行,不用特地搞那么多。”
“不打紧,反正我们也要吃的,过两天我还得上山。”
*
翌日,俞泽又陪着村长卖了一天苹果,比昨儿个卖得还要快。
因为许多上次买过苹果的,告诉了亲朋好友,带来了不少回头客。
这些回头客,听到这是最后一批苹果,都是几斤几斤的买,说苹果能放,存着慢慢吃。
卖完苹果,俞泽又收获了一百个工分。
他现在就期待着分粮了,那种感觉,就好像给一家公司打工,等着发大大的年终奖一样。
卖完苹果,俞泽依旧忙得不行,秋收啊,工分够了也得偶尔帮着点干活,毕竟地里已经忙到,打谷机都要半夜排着队用的程度了。
这天,俞泽抽了个空进空间,看看他的猪猪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