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终于到了皮国都城皮城。
说是都城,不过相当于中原的一座小城,连郑国的栎邑都不如。
说实话,要是让郑突夺取这座城的话,他还有些看不上呢。
但话又说回来,在这种化外之地,能有这样的城池已经很了不起了。
虽然城墙是泥土和一些不知名的茅草建起来的,但仍不失为因地制宜的典范。
郑突看到,内心对其赞美了一番。
歌颂了一下皮国先人们杰出的动手和实践能力。
在进入城时,并没有得到像华夏地区一样的隆重欢迎。
相反的,百姓对此仿佛司空见惯一般,一点都没有惊奇。
一行这才发现,百姓的衣着与他们很不一样,虽然还是穿着短褐,但却融入了许多当地特色。
衣服整体比他们的长,颜色又偏浅一点儿。
在士兵的带领之下,他们一行才进到皮宫的大殿。
这里倒是没有怎么为难他们,没有像历史上的楚国一样让他们钻狗洞。
这么看来,估计这就是皮国人入乡随俗的待客之道吧。
皮伯是一个白胡子老头,他一见面,就向嬴说问道:
“敢问镐京现在如何?周天子传到第几代了?”
嬴说对曰:“镐京先前被犬戎毁坏,现已废弃。
周天子自武王始已传至第十一代,现为桓王之子姬佗在位。”
“哦,那也就是说,我大周仍然统御万民,可喜可贺呀。”
说着,皮伯还对着东方拜了拜。
他这一下,搞的郑突和嬴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就在那呆呆地看着他进行着这一切。
完毕,皮伯又言:“敢问上国来使所为何事?寡人可否帮得上忙?”
嬴说正欲说话,郑突却率先开口:
“吾等此行,请贤伯殿下代天讨郑国不臣之罪!”
“什么?郑与周同出一脉,难不成小宗要取代大宗?”
见皮伯如此惊疑,郑突便知郑国统一整个华夏的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
于是便将列国近几年发生的事添油加醋地说了一番。
里面主要讲了郑国如何以臣拒君,又如何贪得无厌地向周天子讨封。
随后在周都,又是如何放肆地大行封赏,完全没把天子当一回事。
虽说郑国现在还没有篡夺大周,但是其实力早已凌驾于整个周朝之上了,说郑国是整个华夏大地的实际掌权者一点也不为过。
“这样呀,这郑国当真是无礼,祖宗家法都能被他们忘记,他们眼里还有没有周礼呀!?”
这皮伯离开镐京时,周朝还是以周礼的宗法治国的。
所以听说了郑国所做的事,顿时义愤填膺,完全没有了一个国君该有的稳重。
郑突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于是接下来便请命让皮伯派遣一支人马,随其打回去,复立周朝。
皮伯本来在气头上,立马就准备发兵。
可令下到一半,他突然愣住了:
“依寡人看,这讨伐郑国之事还得从长计议,切不了操之过急呀。”
靠,没想到,这老东西不糊涂呀。郑突心中吐槽,嘴里却表示赞同:
“是呀,贤伯殿下说的没错,伐郑之事,的确不是凭借一腔热血就能够完成的。”
“寡人与贵使想法一致,这真是英雄所见略同,你我真是相见恨晚呀。”
恨晚,恨个毛线我恨,郑突心中不由吐槽。
这老东西他算是看出来了,说漂亮话,站在道德制高点评判别人他行,但要是让他亲自涉险,他肯定第一个抛弃盟友。
所以对他来说,此人极不可信。
想到此,郑突便退而求其次:
“现在吾大秦商队经过贵地,还望殿下念及吾等同出于大周,给吾秦人行个方便,吾与秦君一道,对殿下感激不尽。”
“这是自然,自然。”
听闻他们不叫自己陪着攻打郑国了,皮伯心下一松,不用担惊受怕的他立马就同意了。
他真不想跟郑国作对,虽然他不知道郑国的实力,但大周那么强大的国家都被其给架空了,实力可想而知。
他可不想在自己有生之年,因为一个不慎,将先祖传到手中的基业给葬送了。
那样,他将再无面目去见九泉之下的列祖列宗了。
有了皮伯的答应,郑突与嬴说一起起身向皮伯表示了感谢。
皮伯也开心,毕竟不用打仗,大家都皆大欢喜嘛。
于是趁着在兴头上,直接拿过地图,画了一块地方给秦人。
嬴说感激涕零,发誓将来一定会报答皮伯的大恩。
皮伯眯眼笑道:
“贤侄言过了,尔等前来鄙邑,寡人理应相帮,今日只不过是尽了地主之谊罢了。”
随后双方恭维了一会儿,才上酒宴。
中间有西域女子歌舞,舞姿曼妙,神态怡人,几人当真是好好享受了一番。
临别,皮伯亲自将郑突一行送出城去,并嘱咐下属,陪同秦人一起,将其带到他划分的土地上。
郑突则没想到,皮伯竟真的给了他们土地让其休养。
不止如此,皮伯还答应给他们供应粮食,够他们几个月之用了。
而这些,仅仅是由于他将从秦国带来的纸张,铁制武器拿出一部分,送给皮伯就得到了。
当初秦妍说了姬忽搞的这些发明有用,他还不明白。
今天要来见一位诸侯,必须得拿出点儿像样的东西做见面礼。
发现金玉珠宝人家不缺,而粮食自己也短缺。无奈之下,想起自己与秦妍一起去新郑采购了许多物品。
便将其挑出来一些,带给皮伯。
没想到皮伯如此喜欢,这也算是意外惊喜吧。
有了皮伯的同意,他们也就能在皮国的土地上生存下去了,再也不用四处流浪了。
回到驻地,发现风暴对众人没有多大影响。
这才发现,他们无意间将营地驻扎在一座山石之后,因此才避免了全军覆没。
而且走丢的侍卫也回来二十几人,这算是意外惊喜了。
这真是秦人老祖宗保佑呀,至此,他们终于可以在西域安身了。
随后,由向导带领下,秦人商队拖着长长的队伍,绕过了一座座沙丘,来到了一块绿洲。
这里,将成为新的秦地,秦人,将在这里建立一座新的秦城。
并借此,抵御各种危险降临。
与天地战斗,与人战斗,与他们永恒的敌人郑国战斗,直至流干最后一滴血。
这时,远方仿佛有城破之后传来的声音,伴随着风沙,听不真切。
那是秦人发出的最后一声怒吼: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誓不休战!
吾大秦,誓死不降!吾大秦,誓死不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