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落座后,才发现张媚娘和小霞她们戴的发饰,某些相近,忙打听是在哪里购买的?
张媚娘,忙一努嘴,“在李小姐家里购买的,看!她家的布料也好,我今天穿的里外丝绸都是从她家购买的,家里还有几块布没做呢,跟你们说个小秘密,她家做里衣的布料穿上可舒服了”
“赶紧去买两批做几套里衣,出嫁时穿婆家去,那感觉……”
“还敢说这些你羞不羞?”金巧巧说道
“羞什么?谁听到我说什么了?”
“什么也没听到”大家小声的回答
几位贵女都伸出手来到她身上摸去,还有几位直接上里面去摸,莫得她咯咯咯直笑直笑。
“去!去!去!”
引得那两位不合群的也转过来,“你们乐什么呢?这么开心,来说说,我们也听一听吗”于是她们俩转过来。
是这样,那位张媚娘,伸出胳膊,让他摸了摸布料,然后把刚才的话跟她说一遍,“哪天你想去买?我带你去”这样她也融入过来了。
只有那个婉儿,还高傲的直着腰板坐在那里,这时又来了几位贵女,大家认识后,各自三三两两坐在一起说悄悄话。
“听说了下月皇宫要选秀女了,你们都准备好没?家里先招女红好的,做几套服装?进宫选秀女时换着样的穿。”
“娘亲已经在锦绣庄给我订了几套绣品正逢在赶制的衣服上那些布料我不喜欢”。
“我们大家哪天上李小姐家选几款布料?”
“我们都去买布料,能不能买撞款了?”
“不能,我家布料有20来款,每一种款式都有二十多种颜色,也就是说,有400种不同款式和颜色的布料,”
“姐姐还会根据每个人的气质肤色帮你们进行搭配”
“一进皇宫深似海我不想去,我现在就想找一个如意郎君,嫁过去……”
“我爹爹早就给我挑选好了嬷嬷,让我在家学宫廷礼仪,……”
这时底下的肉串已经烤好,十多位公子,大家手持肉串,边吃边聊。
“听说这次二皇子欧阳宇出征,一举歼退了翻帮,快要德胜返朝回京……”
“我看不能那么快就返京,还有一些余党的没有消灭……”
“要知道,这场仗已经打了三年多了,死伤二十多员大将,屡战屡败,实在不得已,半年前皇上才把二皇子召回京城,没想到他一出征战报频频,龙颜大悦……”
“我看未来的皇位继承人……”
“……”
地上足足升起了五个烤炉,烤肉的香气直飘过来,一个小厮端着盘子过来,上面摆放二十多个肉串,张大小姐,一手就抓过一把肉串,分给身边的人,小霞和小云接过肉串,开始品尝,小云点点头,低声的说“姐,是那个味儿就是火候过点”
“你说什么?”张大小姐坐下凑过来问小云
“我说火候差点,有点烤过火了”
“你怎么见得,我觉得挺好吃的?”
“我姐姐烤的才好吃呢,”
“你姐姐,你们能烤出这味?”她不解的问小霞
小云凑近她耳旁,小声的说“他们烤肉的配方是从我家买的,这上粘的调料是姐姐买他们的”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好,说好了哪天上你们家吃去?……”不知不觉,俩人成了好朋友
这时底下的几位公子分别拿着肉串上来,分给众人。
其中一位公子,拿着肉串送给唐婉儿,小声的说
“婉婉,这几串是我烤的,可香了”,婉儿,不好意思的接过来说
“谢谢”,张小姐,拿起几串新送来的肉串,来到婉儿身边
“婉婉,这几串是我烤的,可香了”
“哈哈哈”
“哈哈哈”
众人哈哈大笑,笑的得几位拿着肉串想上来送的公子都站住了脚,“快拿上来呀,你们想放凉了再给我们吃”张媚娘,可不管那一套?众人走上来,把手里的肉串分下去,这时张公子也拿上一把肉串,来到小霞身边“怎样,我家烤的肉串口味,还合乎要求吗?”
“不错,口味儿很好”小霞肯定的说,
“今天带来蔬菜串没有?”
“有我下去就吩咐他们考”
就这样,今天贵女们的笑声,把众公子都整毛愣了,不知道是哪里错了,送上肉串后,慌慌的跑掉,连张公子也在其中。
看这架势张公子忙让几位小厮,搬上了一张桌子 几个小厮轮流摆上新烤出来的肉串?
半个小时又端来了蔬菜的肉串“怎么怕肉不够用,用蔬菜顶上?”张媚娘,真是一个心直口快的人,小霞拿起两串递给了张媚娘一串。
“快别说了,你尝尝就知道了,”张小姐只吃了两口,就瞪大了眼睛“哇!好好吃呀”
她这一咋呼不要紧,一盘子蔬菜串就见底,看看姑娘家还是钟爱素点的
这时小厮摆上,茶碗,拎着茶壶给大家一一倒奶茶
“别说了喝口奶茶,真解腻”不知是谁说了一句。
“吃了肉串,喝了奶茶,我怎么觉得还有点饿呢?”下面一个公子说道,
这时小霞想起了车里的小馒头,忙让珊珊去取。
取来后,珊珊把它交给了张公子,和他吩咐几句,又回到小霞身边。
不多时,几位公子举着烤好的馒头上来,“趁热吃奶香小馒头”
张媚娘,接过去,咬了一口,嘴含着馒头说“哇!这几串是谁烤的?可香了”大家又哄堂大笑。
“笑归笑啊,咱们大家今年还是要多谢张公子的盛情款待,让我们大家品尝如此美味的烤串,也让我们听到了众贵女们银铃般的笑声,是不是?”
“是的,我们爱听。”这一句话不要紧,众人又哄堂大笑
“哈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
“……”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不知哪位公子在底下吟唱道,
“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静自顾夜不眠”张媚娘,突然来了一句。
这时大家都肃静下来,想听哪个人在吟诗?
“青袍美少年,黄缓一神仙。……”
写到这里,环顾少男少女,笔者不免借诗为己感叹:
初来人间不知苦,潦草半生一身无。
转身回望来时路,才知生时为何哭。
半生已过半生缘,九分酸楚一分甜 。
半坛烈酒迎风吹,留有一杯敬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