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冯成明答应帮她处理好那个草兔子后,李澄又去了红姨娘那,问她自己能不能尝试着做下蒸菜。
“你试试看吧,这吃法我也没听过。”红姨娘是芷州城本地人,研究擅长的也都是这边的口味。
“那我试试?”李鸿记地特别简单,李澄心中也没把握。
“没事,拌的时候各种调料放一点,味道不会差。”
晚上,李澄做好的拌蒸菜出现在很多人的餐桌上,除了赵老爷大家都是第一次见。
“曾经在路上吃过,那时吃着挺香。”赵老爷夹起一筷子,比路上吃的好吃,这调料可没少放。
“这个看着挺养生的。”赵夫人尝了一筷子后,没再动第二次。
卢云等人吃着都觉得没有平日里常吃的菜可口,但为了李澄的做饭热情,也都纷纷点头,称赞看上去颜色不错。
“你要是觉得不好吃,就别勉强了。”李澄看枫娘吃了两筷子后,表情有瞬间扭曲,直接开了口。
“跟菜没关系,是我吃不惯。李鸿还记了不少,下次换一个尝尝。”枫娘没勉强自己,照实说了自己的想法。
“我吃着还行,下次再试试另一道。”
“我有个想法,打算把梁国所有的农作物,当地的水果,当地的美食,还有各地的风土人情都记录下来。不是记录到朝廷的那种,是可以印成书,让所有人都尝试着去看看,或者做一下的那种。”枫娘看着眼前的菜,觉得还是要跟李澄说清楚,不希望她误会自己是在让李鸿不务正业。
“让各地官员汇总后,朝廷印刷不就可以?”
“汇总也需要有专门的人重新归纳,用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叙述方式来表述。李鸿这点不错,你看他记录下来的东西,你照着都能做出来了。”
“这是在磨练他?”李澄有点吃惊,没想到枫娘这么看重李鸿,一点都看出来啊。
“你就当是吧。”枫娘低头,他想的是让李鸿心甘情愿做这个,让他自己告诉李展,他只想做这个,不想做别的官。虽然这不叫磨练,但勉强也算培养他的兴趣吧。
半个月后,朝廷专员从芷州城撤走,涉及粮仓一事的所有犯人都被上了镣铐,囚禁于芷州城的牢房内,等候京里的判决。朝廷给芷州城的救灾粮也在灾后,终于抵达了芷州城。
因着粮仓事发,这批粮的处置成了老百姓最关心的事。好在这粮是专用粮,就是给灾民的,大家排队领走就行,省了王大人的好大麻烦。芷州城经济开始缓慢复苏,有家可回的难民从衙门领了路钱后,陆续登上了返乡之路。
“鲁老爷,恭喜你啊。”几个月后,芷州城人看见鲁老爷都要说几句恭喜。粮仓的事有人担惊受怕,有人则是得到了机会,比如鲁老爷。
鲁老爷水灾中表现突出,朝廷说要重修几个被毁的粮仓时,王大人直接就把他推荐上去了。当时来芷州城的钦差大人,也为他说了好话,这事就定了下来。
“同喜,同喜。”鲁老爷的喜悦,只有在赵老爷面前不用遮掩,因为赵老爷他也有好事。
“同喜,同喜。”赵老爷抱拳。
朝廷最近改了制度,官府和守备军定期采购的药材和成品药,不再是朝廷统一配送,改成地方自己采购。因为赵老爷前段时间拿出的药品质好,再加上王大人有意帮忙,他成了附近几个州城的供货商。
“做好事有好报,王大人是个好官。”两人凑在一起,感叹王大人是个大好人。
“最近城里都在议论刘家的事,真是好说不好听。”赵夫人心里不舒服,这事和赵家没直接关系,但是又带了点关系,这就很让她气不顺。
“夫人说的是刘家大小姐的亲事吧,我听我妹妹说,城里传什么的都有。”前几天卢巧来给卢云送书店的盈利,两人难得一次谈的眉飞色舞的,就因为这八卦。
“枫娘和澄儿,功课可做完了?”赵夫人这话挺明显,想把一早上过来看她的两个小的支走,然后才听八卦。
“我们回去练字。”枫娘点头,留在这赵夫人她们可能就不讲了,不如出去听蒜苗和韭黄的转述。
两人回去各看各的书,等韭黄、蒜苗回来的时候,两人已经吃上了外面送来的小点心。
“事情是这样的。”韭黄起了个头,然后开始准确叙述当时在场每一个人说了什么话,做了什么表情。
赵夫人笑中带着几分讥讽地说,孩子们走了,你给咱们大家伙说说外面是怎么传的。
卢姨娘先是说了下好,然后站起身来,环顾了左右一圈,模仿那台上的先生。
扑哧,李澄笑了,她姨母就是爱演,好可爱啊。
卢姨娘环顾四周后,缓缓道来,说起了外面的传言。
传言一,刘大小姐有一日外出,马车在路上和另一辆马车冲撞了。刘老爷家的下人,城里人谁不知道啊,凶着呢,开口就骂啊。但是刘大小姐呢,那是出了名的和善性子,当即制止住了家仆。马车坏了,刘大小姐自然是要下马车的,就在丫鬟掀开帘子的那一瞬间,刘大小姐和对面马车上下来的公子看了个对眼。
这一眼,对面公子便将刘大小姐记到了心里,但遗憾的是这位公子家中已有妻室,他能做的就是谦和有礼地赔了刘家马车钱,再然后离开。
卢姨娘说到那公子赔了刘家马车钱的时候,屋子里所有人都笑了,赵夫人更是笑得说卢姨娘就喜欢搞怪。其他姨娘们也纷纷点头。
然后卢姨娘喝了口茶,继续说了下去。这公子回去后,越想越觉得难以割舍对刘大小姐的倾慕之情,便在第二日请媒人去刘家提亲了。
这时,妙姨娘小声嘀咕了一句什么样的爱慕和尊重,想了一个晚上就要把人家好好姑娘娶回去当侧室,未免太轻贱。听到的人,纷纷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