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卫明见状,怒不可遏,大骂道:“你这小小守将,竟敢如此对督师大人,皇上若知晓,定斩不饶!”
守将满脸无奈,解释道:“实在对不住,城内早有严令,并非我有意为之,否则我等巴结大人还来不及。大人还是请入筐吧!”
堂堂督师,此刻也别无他法,只得屈身蹲在狭小竹筐里。
凌卫明也紧紧抓住绳子,两人晃晃悠悠被吊上城墙。寒风吹过,竹筐摇摆不定,凌卫明手心冒汗,紧紧握住绳子。
北京城墙高三丈三,若是此刻被守军从高处扔下来,非摔得半身不遂不可。
两人被士兵拉上城墙,刚从筐中出来,便被一群如狼似虎的锦衣卫死死按住,绑了起来。
凌卫明大惊失色,急忙呼喊:“你们指挥使骆思恭是我好友,赶紧给我放开!”
锦衣卫一名头目面无表情,冷冷说道:“大人,我们是奉旨意行事,骆大人也无权过问。”
说罢,将袁崇焕押往诏狱,凌卫明则被带往宫中,面见崇祯。
崇祯面色凝重,缓缓上前,亲自动手为凌卫明解开绳索,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悦:“爱卿向来忠心耿耿,是谁让你们把他也一并绑了?统统给朕滚出去!”
锦衣卫们不敢多言,唯唯诺诺地退了下去。
凌卫明心急如焚,赶忙说道:“皇上,袁督师奋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为何突然要抓捕他?城外那万余关宁铁骑,战斗力极强,倘若他们心生反叛之意,京城必定危在旦夕。”
崇祯微微皱眉,长叹一声道:“你所说的这些,朕心里自然清楚。可是袁崇焕近日的种种行径,着实让百姓寒心,朝臣们亦是不满。若再不惩处他,万一他与金人勾结,那大明的江山社稷可就岌岌可危了。”
凌卫明听后,一时沉默不语。站在大将的立场,袁崇焕的战略决策并无过错,
可站在百姓的角度,袁崇焕整日只是追着八旗兵,却放任他们屠村放火,任谁也难以将其视作忠臣。
崇祯接着说道:“朕正是看重爱卿的汉阳军英勇善战,才特意召你前来商议大事。如今袁崇焕绝不能再放回军中,你回去之后,定要替朕安抚关宁军,必要之时,朕准许你临机决断之权。”
凌卫明心中一凛,问道:“皇上,何为临机决断之权?难道是要我去捉拿祖大寿等人吗?”
崇祯未曾料到凌卫明如此直率,愣了一下后说道:“若关宁军有反意,可将其将领全数捉拿。”
凌卫明忍不住冷笑一声:“皇上,您恐是不太了解兵事。那关宁军陆续赶来,如今已有骑兵一万,步兵五千,皆是跟随袁崇焕多年的精锐老兵。
而我那汉阳军不过才组建半年,士兵大多是农民、渔民出身,朝廷也从来没有粮饷供给。如何能是精锐的关宁铁骑的对手?此事万万不可!”
崇祯被他这番话堵得一时语塞,心中甚是无奈:“那就与祖大寿交好,密切留意其动向,及时向朕禀报消息,这个总能做到吧?”
凌卫明点头应道:“哦,这个倒是可以。皇上,连日来,城下士兵苦战连连,是否应提拔一些官员,发放些赏银,以此激励士气?”
崇祯一听,顿时满脸不耐烦:“怎么又来索要钱财?真当朝廷的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没有银子就没有士兵为大明效力了吗?”
凌卫明看着崇祯这般小气模样,心中不禁来气。如今这局势,随便惩治几个贪官污吏,便能筹集几十万两银子,足以让士气大振。如今既已抓捕督师,却又一毛不拔,这不是要逼反官兵吗?
只能暂且敷衍:“皇上不必动怒,没有银子,我相信大明将士也会继续战斗。”
崇祯察觉到气氛有些不对,语气缓和了些许:“好了好了,爱卿向来忠勇,朕升你为辽东都指挥使。这可是正二品的大员,今后可要好好为朝廷镇守辽东,重点监视关宁军。”
凌卫明听闻自己骤然升官,心中暗自感叹,果然天子金口玉言,一个指挥使升至都指挥使,常人需耗费五六年熬资历,而皇帝一句话便轻松达成。
事已至此,也只能谢恩,毕竟众多太监、翰林都在一旁看着。于是下跪行礼道:“多谢陛下隆恩,臣定不负陛下重托。”
崇祯似是想起了与袁崇焕的“平台召对”,随口问道:“你觉得平辽需要几年时间?”
凌卫明想起袁崇焕的前车之鉴,哪敢再夸海口,连忙道:“若是君臣一心,钱粮充足,臣才能有限又比不上袁督师,只敢预估二十年时间。”
崇祯听到这个回答,顿时脸色不悦,心想这凌卫明也并非什么天纵奇才,看来还得另寻他人。
辞别皇帝后,凌卫明在宫内等了一夜。天亮时分,他与一名小太监带着圣旨来到关宁军中宣旨。
当宣称袁崇焕通敌谋反,已被逮捕问罪,且只追究袁贼一人,余者不予追究时,
关宁军将领们个个泪如雨下,有将士愤怒地大骂传旨太监,吓得太监匆忙逃离。
众将将凌卫明团团围住,质问道:“为何昨夜只有你一人出来,你到底在皇帝面前说了督师大人什么坏话?”
凌卫明赶忙赌咒发誓,坚称自己从未在皇帝面前说过任何诋毁之言。
祖大寿见状,制止了众人的喧闹,决意拔营回锦州。
凌卫明心中暗叹,该发生的终究还是发生了,如今这局面已成定局,自己若是在此地强出头,那便是与关宁军为敌了。
崇祯得知关宁军欲回师之事,大为恐慌,急忙派人到狱中,让袁崇焕写信召回祖大寿、凌卫明等将领。
袁崇焕经不住一众大臣的苦苦劝说,最终还是以国事为重,写下了书信。
凌卫明向祖大寿进言:“总兵大人,此时若不回京,只怕清军攻下京城,大明便会毁于一旦。若我军能攻下一些被金兵占领的城镇,或许能减轻一些督师的罪责。”
祖大寿本就没有投敌的心思,见众将齐心,遂下令回师。
然而,这般举动却彻底断了袁崇焕的生路。边关大将不听从皇帝旨意,却对袁崇焕言听计从,哪个皇帝能容忍这等事情发生?
黄台吉听闻袁崇焕被下狱,关宁军又撤退,心中大喜,立刻掉头攻下良乡,冲破 4 万明军的堵截,满桂、孙祖寿战死沙场,黑云龙、麻登云被生擒活捉。
随着祖大寿、凌卫明接连攻下金兵占领的两座城池,黄台吉深感后路有被截断的风险。
此次金兵已掠夺了大量人口财物,手下将士皆思乡心切,加上各地勤王军队陆续抵达京城,再打下去恐怕就有失败的风险,于是趁着大胜之势,从容撤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