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我还很小的时候,山下没有那样的集市。”
老猎户坐在自家茅屋门口,对着女娲氏的一群人开始忆往昔。
他久居山中,很少跟人来往。就算是打到猎物下山换粮,也只是跟换粮的人简短交流几句什么今天天气挺好的话题,聊完也就分开各自回家了。
以前的时候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但最近可能年纪大了,总喜欢找人说说话。
再加上面前的这些人,实在是让人很有继续说话的兴致。
不管他说了什么,对面的人都是一副竖着耳朵认真听的样子,生怕漏过一句没听到。
老猎户很少看到这么爱听人说话的人。
山下那些部落的人就不是这样的,他们没有兴趣听别人说话,也很少有兴趣向别人说话。
至于原因,老猎户也不知道。
其实就是因为能量太低了,所以没有交流的欲望。
此时的部落自由民们虽然有着自己的田地,且头顶也没有朝廷摊派什么苛捐杂税,只要没有欠奴隶主的粮食,种出来的东西就都归自己,但农田的产量实在是太低了。
产量低倒也不是因为时下人懒惰,而是技术和工具都不到位造成的。
河流周边的部落虽然已经正式步入农耕社会,农业对比狩猎时代种田方式进步性很大,但依然处于原始发展阶段。
主食方面以粟和黍为主,这两样作物都比较耐旱,南北方都适合种植,但它的产量其实并不高,哪怕到了后世,和动辄亩产一千多斤的普通水稻相比,精心照料的粟亩产也不过才三五百斤而已。除此之外就是一些豆子,豆子好种,但不好吃,有些品种人吃了还不容易消化,所以无法大量种植。
农业生产方面的工具还是以石制的居多,至少寒枝在梦里还没有见到任何人有用过一把铁制工具。
石制工具用来挖地,既费力气又挖不了很深,所以就注定无法深耕细作。
此时的农业虽然已经是两河部落民最主要的经济支柱,但同时采集渔猎占比重也很大,所以后世发现的早期农耕部落遗址里面,经常会发现除了碳化的粟黍以外,还有大量的兽骨以及野生植物遗存。
早期农民短命的原因就是干活太多又吃不饱造成的。
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有多余的心思跟不相熟的人聊天耗费精气神呢。
说话也是要费力气的,还要转动脑子思考组织语言,不如沉默。
老猎户打猎的手艺不差的,胆子也大,虽然时常也吃不饱肚子,但终究是比山下大多数农民过的好些。
他年轻的时候也爱跟人说话聊天,但也正是因为他的话多,让游民知道了他家有粮食,冲进家里抢了粮食不算,又把他阿父阿母打死。
老猎户就此搬进山中不再跟人来往,甚至连找个女人过日子的想法也没有,就这么一个人过了几十年。
“那这个集市是怎么建起来的呢?”寒枝看老猎户说着说着好像开始神游,就赶紧出声提问。
集市的信息还是很关键的。
老猎户手里端着个缺了口的破陶碗,回过神先灌了一口山泉水之后,这才接着说。
“是大城那边来的游商。”
“大城?什么是大城?有多大?”莲很好奇。
这地方门道还挺多啊,什么集市游商大城,都是平原上没有的东西。
寒枝倒是可以根据称呼猜到意思。
集市不多说,互相交换物品的地方。
原始人的世界没有钱,所以也就没有买卖的概念。一开始的以物易物只是偶然,因为部落产出有剩余,比如什么石器啊、贝壳兽牙的装饰品还有干肉坚果类的食物多的吃不完用不完,就可以和相邻的部落互相交换。
早期的这种以物易物是没有固定场所的,全凭双方的缘分,遇到了就换,遇不到拉倒。
换的时候可能也不会说什么话,而是把东西往地上一放,各自退后,也不大在意是不是等价交换,只看是不是自己需要的。
等到农业定居人口越来越多,固定交易点的集市也就顺势产生了,并且一直沿用到后世,不少地方的农村大集就是这样的,只不过从以物易物变成了用钱买东西而已。
大城嘛,就是人多的城市。此时已经有了城的概念,说明那里是有墙垣的。
这也很正常,先民们早就有了挖壕沟用来防止敌袭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再想到建墙垣,也就不意外了。
就是不知道名字叫大城,人口有没有后世一个县城那么多就是了。
寒枝默默的想。
毕竟根据她所推测的时间点,再加后世学者们研究出的数据来看,此时的地球依然是个十分空旷的地方,整个星球上的人口数量加起来,也只有一千万左右。
而后世某一线城市的常住人口为1779万人。
在后世一些被挖掘出来的已经具有早期城市风貌的遗址里面,根据规模和设施来推断,常住人口不过几千至一万人而已。
那个时间点比寒枝现在推测的可是还要更后面一些的。
现在这所谓的大城,估计人口连一万都不到。
“这...有多大,我也不好说啊。”老猎户被莲问的一愣。
“那有多少人?”莲又问。
猎户又是一愣,这个多少人,这,这上哪知道?
莲突然感觉自己的数学能力又行了。
“一二三四五你都不会数啊。”
时下没什么尊老爱幼,也什么不揭短之类的规矩,莲说话也向来都是口无遮拦的,所以对着老猎户就是一顿数落。
还有一点就是莲心里还在怪老猎户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指着她叫“猴精”的事。
你才是猴精勒,你全家都是猴精。
还想继续指点的莲又被芮捂住了嘴。
“话真多,听你说还是听别人说啊,去年你不也不会数数吗?”
寒枝没理会族人的打闹,而是继续追着老猎户打探消息。
“大城来的游商建的集市你老去过没有啊?”
“去过啊,每次月圆后的头天,集市就会开起。”老猎户说。
“我那些在山下卖不完的野鸡兔子都会风干放好拿去集市上换东西,能换不少呢。”他又接着补充了一句。
“上一次的集市是什么时候,你老还记得吗?”寒枝问。
老猎户不假思索的点点头。
“记得记得,那晚看见门缝有光,第二日一早,集市就开了。我拿了家中积攒的肉干去,换了...”
他想说换了不少粮食,不过又突然想到面前这群人才刚认识不久,不能把自己的家底都给漏出去了,于是这一句也就戛然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