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日晌午后,锦绣如往常一样,午睡醒来便前往徐家旧院的作坊忙活。
旧院原本的柴房和灶房拆了,重新建成一间长方形的大灶房,灶房靠院子的这面墙,以灶台为高度,切开整面墙长度的大窗口。
灶房生火的时候,便用棍子将一扇扇竹制的窗帘撑起来,如此,在灶房里工作的人就不会觉得闷热。
靠窗的灶台开了四五个灶口,每一锅灶制作不同口味的辣板筋,而往里面设的几个灶口,用来蒸面皮。
院子另一面的耳房也都拆了,推平了地面搭上竹架,架子上晾着一根根晶莹剔透的面皮。
院子里的水井边,挖了两条排水沟,每天洗面的水,便顺着排水沟流出院子外。
十多个工人嫂子,有负责在井边洗面,有负责在灶房蒸面皮切面皮,也有的负责炒辣板筋。
前些天在村里新招的几名工人大哥,井然有序的从库房搬出一缸缸封存好的辣板筋,抬到院子外的马车。
做好的辣板筋摊凉后,称出十斤的重量,放进瓦缸用油纸封存盖上盖子贴上封条,每一缸的封条标上辣板筋的口味和入罐的时间。
出货的时候,只需照着封条上的口味和时间,节省不少时间。
制作出来的辣板筋油水和酱料充足,即便天气炎热,轻易不会变味变质。
随着订单越来越多,锦绣为了节省运送时间,上月从镇上买回来三辆马车。
今日一早,徐锦贵和几名工人驾走另两辆马车,前往附近的城镇送货。
锦绣在灶房角落的一口小锅,照新研制的方子,炒出半斤的辣板筋。
至于研制的新方子,是两只灵兽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努力,帮锦绣搜罗来从古至今载入古籍烹饪的辣子口味。
她用小碟盛出来,自己尝了味儿,入口醉麻香辣,又麻又辣的感觉,倒是给人另一种口感体验。
“草儿~”锦绣叫来在边上帮几位嫂子打下手的田草。
小丫头回头看来,笑眼弯弯,知道小姑又做出新口味的辣板筋。
田草上前,拎起一小根,刚咬了一小口,便受不了的用小手在嘴边扇风,眼泪都快出来了:“小姑,好麻。”
锦绣忍俊不禁:“麻就对了,快去喝口水。”
这时,在前边起了一锅辣板筋的嫂子,见状笑道:“锦绣可是又做出新的口味来了。”
锦绣笑盈盈的端着小碟上前:“刚出锅,各位嫂子都尝尝。”
灶房里忙活的嫂子们,都迎笑上前拎起一根,却也没忘了看好自己手头炒锅里的火候。
刚刚说话的嫂子,是作坊里最能吃辣的,刚尝一口便忍不住点头赞许:“这次的味道好极了,又辣又麻,过瘾。”
有的吃不了麻的嫂子,不由得直咽口水:“确实过瘾,就是舌头好像被人扇了几个耳光。
大家闻言,忍不住笑着调侃打趣几句,算是忙里偷闲的小乐趣。
这时,门外传来王氏和院子里几位嫂子的招呼声。
“老五家的,瞧着你今日精神头不错,肚里的小子今天没闹腾~”
王氏笑盈盈的抚摸圆滚隆起的肚子,“许是今个晌午睡的久些,让嫂子们瞧着我精神。”
在作坊做工的嫂子,个个都已经生了娃儿,作为过来人,大家都说王氏肚子的怀象,像极了小子。
锦绣闻言,从灶房出来:“嫂嫂。”
王氏见她手里端着小碟,打趣道:“看样子,今日嫂子我是来对了,有口福。”
锦绣促狭一笑,示意道:“那嫂嫂尝尝新做的口味,看看可是合你的味口。”
“好。”
王氏的产期就在这一两个月,许是吃食营养跟上,气色越发的好。
听蔡婆婆的建议,她每天都会出门走动片刻,便于生产时更顺利些。
张婆子早前跟村里一位接生手艺不错的稳婆打好招呼,如今在村民们眼里,徐家乃万河村的大户,能帮徐家媳妇接生是美差,稳婆没口子的应下这份差事。
现在,村里的小媳妇都羡慕王氏嫁的好,男人有出息,婆家又发迹,小姑子还会赚银子。
连带着王家如今在村里,人缘都跟着好起来。
灶房油烟大,锦绣没让王氏往里凑,王氏吃下一根麻麻辣辣的辣板筋,赞赏的直点头:“口感独特,味道也好。”
王氏真心夸赞,她的小姑子就像有使不完的法宝,总是能变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东西。
比如这面筋和面皮,还有这买卖的经营,每一样都离不开小姑子的聪明能干。
王氏见她热得满头大汗,另一只手掏出帕子给她拭汗:“瞧你热的,没得把自己累坏了,赶明儿嫂子在家给你们熬好消暑的绿豆汤,用井水给你们冰镇上送来。”
锦绣抬手接过王氏替她擦汗的帕子,嗔笑道:“这可如何是好,要是让阿娘知道嫂嫂给我们熬绿豆汤,回头指定得心疼坏了。”
王氏被逗得脸颊微红,没好气的嗔她一眼。
锦绣看着王氏越来越重的身子,说道:“阿娘说,过几日把蔡婆婆接过来咱家住一段时日。”
王氏点点头,知道婆母的用心,手轻轻抚摸隆起的肚皮:“这阵子孩子总是皮实好动,阿娘担心生的时候孩子不听话,说是有蔡婆婆在,大家心里图个安稳。”
锦绣好想上手摸一把,实在是手里有油:“确实是个皮实的,待他小子出来了,我替嫂嫂好好收拾他小子。”
王氏扬唇一笑,不经意抬眼,看见院门进来的人,不觉向锦绣投去暧昧的眼色。
锦绣眨眨眼,循着视线回头,便看见贺年庚朝她们走来。
贺年庚先是礼貌的招呼,“嫂子。”
“来了。”王氏点头微笑。
王氏心里清楚,家里的作坊与其说是当家男人和妹子在操持。真正能把买卖做大,少不了贺年庚在背地里和小姑一起出谋划策。
锦绣眼眸含笑的看着来人,见他手里拿着弩:“是准备到山上去?”
贺年庚嘴角淡淡一笑,眸色柔和:“刚回来,年北帮我把野物先送回去。”
王氏见状,不好在旁边打扰俩人:“我出来有些时间,该是时候回去。”
锦绣:“让草儿送嫂嫂回去。”
王氏连忙拉住锦绣的手:“嫂子我哪有这么娇贵,几步路的事,我自己走慢些回去就是。”
在村子里,每走两三步就遇到一位熟悉的乡亲,她每天走来走去,没什么可担心的,要是走累了,还能随便找块石头坐着歇脚。
锦绣无奈:“好,嫂嫂你慢点儿。”
”嗯!“王氏点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