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姨娘是董家衣肆的背后东家,决定要和五奶奶结盟后,她就让秋舞通知董娘子找人小心盯着隆昌侯府进出的婆子、婢女。程姨娘这样吩咐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毕竟三太太周氏会派了哪个出府办事,她也不能确定,且盯梢的人哪里识得府里主子身边的人。而且,她觉得只要是府里有人有动作,但凡对五奶奶不利的,她都可以让荀嬛寻了机会告诉五奶奶。如此,五奶奶自然知道了她的存在,之后的事情才会顺理成章。
衣肆的董娘子是个心善的,平日常常关照几个在店铺附近讨食的小乞丐,关系很是不错。得了程姨娘吩咐,董娘子就让小乞丐每日在隆昌侯府左右讨食,小心盯着进出的婢女、婆子,瞧哪个看着鬼祟就跟着看看。
几日前,小乞丐见一个衣饰很是考究的婆子出了角门。小乞丐盯了侯府不短的日子,知道如果是出门采买的下人,一般都是几人结伴;如果是不当值归家的下人,常常拿了或大或小的包裹。如这个婆子一样,两手空空,还独自一人的可不多见,于是小乞丐跟了上去。那婆子大概也没想到有人会跟着,只径直去了孙府。在府里待了不过一刻钟时间就又跟着一个小厮打扮的人出来,两人进了棠桂坊的一个小宅子,开门的是个三十多岁的壮汉。几人也没进门,那小厮直接给了壮汉一个荷包,似乎装着银子,又指着那婆子和壮汉交代了几句什么,随后婆子和小厮径直离开。
小乞丐觉得对方可疑,就留意了孙府和那栋宅子。小乞丐见那小厮时时跟在孙老太爷身边进出,知道那是孙老太爷的长随。那壮汉往城郊去了三次,每次都是傍晚。小乞丐远远跟了一次,那壮汉在一个庄子附近没了踪影。后两次小乞丐留心壮汉的宅子,发现晚间宵禁前宅子没有亮灯,想是壮汉没回来。
听了小乞丐描述的那婆子的体貌特征,程姨娘知道一定是二太太孙氏身边的童妈妈。大房几个孩子所谓的吃坏肚子,大家都知道是托词,因此被送到京郊庄子的婢女备受关注。赵荑为引了人出来,淳儿的事儿更没瞒着。董娘子打听到城郊的庄子是五奶奶的产业,而秋舞刚见了二门婆子,知道清泽甫一回府就寻了清浅,婆子听到清浅吃惊地反问了句“人没了?”,而后听清泽嘀咕几句,清浅就急急回了内宅。
所有信息串起来,程姨娘还有什么不清楚。二太太孙氏兄长暴毙,铺子接二连三出事,再怎么瞒着也有风声传出来,又何况程姨娘动用所有关系盯着府里。五爷、五奶奶真是好手段!想通了所有关节,程姨娘更加觉得五奶奶这个同盟实在太合心意。
她花钱让董娘子托武社里武师打探的消息也有了眉目。当年她被荀三老爷带走后,程大老爷和程三老爷就闹着分家。两家为如何分割二房财产大打出手,后来程家族长看不下去,直接插手一分为二。程大老爷夫妻好奢华,又不懂经营,没几年钱财就挥霍殆尽。几个孩子也不肯接济,长子甚至直接把两人撵出家门。如今两人栖在乡下旧宅,身子都不大好,就是熬着日子。与程大老爷不同,程三老爷的日子过得很是惬意。当今皇上初登大宝时,曾有几年用纳赀捐官缓解财政困窘,程三老爷抓住机会,用程姨娘爹娘的钱给儿子捐了个县丞的职位。不想儿子竟在官场混得风生水起,已经官至正六品的庞州司马,据说今年还有可能升迁。程三老爷有了做大官的儿子,又纳了两房美妾,除了原配和两个妾室斗得很凶让他头疼外,日子倒是过得美滋滋。
听说程大老爷夫妻过得不好,程姨娘没觉解气,只盼着他们夫妻别死太早;听说程三老爷过着老太爷的美日子,程姨娘差点咬碎一口银牙。
她能力有限,原不知杀父杀母的仇怨时,只混着日子,及至得知滔天大仇,又得了仇人消息,才发现这些年自己悠哉太过,虽衣食无忧,但也没攒下足够银两雇人报仇,更没有能力与程三老爷为官的儿子对抗,报仇只能遥遥无期。如今若能成了五奶奶臂膀,得五奶奶相助,她才能细细筹谋,寻得机会为父母报了仇怨。
有了程姨娘的一番动作,荀嬛才能拿着消息来见赵荑。而赵荑也从荀嬛的话里意识到了自己的错漏。
她让清泽几个小厮盯着二房、三房的人,可一直没有收获。她忽略了几人都是熟面孔,对方稍有警惕,清泽等就是徒劳无功地折腾罢了。赵濯几人和祖母给的青壮都护送荀翊出京,她在府外的人手只有自己名下铺子的掌柜、伙计和庄子上的人,这些人她还需要多了解,才能知道是否可用。至于捬义侯府的人手,她完全没有考虑。毕竟府里爷们儿都不在京里,她一个外嫁女不能伸手太过,要顾及府里二嫂和三弟妹的感受。
程姨娘、荀嬛、连妈妈的投靠是意外之喜。荀嬛为了婚事,连妈妈当是为一家子好过,程姨娘为了什么赵荑尚不得而知,但有能力的人,只要心思清正,赵荑不介意被对方依附,甚至利用。
送走荀嬛,赵荑找来周妈妈几人细细商量。如今看来,淳儿手里的毒菌粉是孙氏自己的,还是孙老太爷给的,还真不好说。孙老太爷出手帮女儿除了淳儿这个后患,也就表明他是支持孙氏的。
孙老太爷与捬义侯府有隙不假,但会针对她这个外嫁女么?赵荑觉得不可思议。这是为儿子孙梁报仇吧。一介堂堂朝廷大员,把手伸进内宅,背后对妇人和孩子使些见不得人的阴私手段,出乎赵荑意料之外,也真心让她瞧不起。
既然孙老太爷谋算、坑害到她头上来,那赵荑也不介意让孙府祸起萧墙。孙氏不是和她的继母不和么?赵荑决定好好利用。
孙老太爷当年为娶继妻李氏着实费了不少心思。李氏是庸王侧妃的妹妹。庸王人如其封号,平庸无能。但人家是当今皇上的四皇叔,谁敢小瞧了去?侧妃父亲当年官拜滨州刺史,也是手握重权的一方大员。正因如此,孙老太爷使尽手段,娶了侧妃的嫡亲妹妹李氏。本想借了岳丈的权、姐夫的势往上爬爬,不想没过多久,岳丈和庸王相继病故,孙老太爷的算计只能竹篮打水。据说继妻李氏自小娇纵,在孙府飞扬跋扈,孙老太爷因庸王侧妃缘故,也不敢太过惩戒,所以像磋磨孙氏、克扣嫁妆等事儿,李氏没少干,孙老太爷只睁只眼闭只眼罢了。
如今,孙老太爷为了女儿孙氏不惜对上捬义侯府和隆昌侯府,不知道他这位继妻知道,会是怎样一番情形?
赵荑心下冷哼,叮嘱清浅去细细交代清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