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封凝视着李典,目光中透着毫不掩饰的真诚与期许。
他轻声劝道:
“李典将军,以将军这般出众的才能,若就此埋没,实在是令人惋惜。
钜鹿李家自追随曹操以来,为其出生入死,奉献诸多。
如今家族中的青壮纷纷投身军旅,人才凋零,家族的重担都落在了将军一人肩上。
李将军,你对曹操已然尽忠竭力,不欠他分毫了。
俗话说,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将军何不多为自己与整个李家的未来谋划谋划呢?”
刘封一边说着,一边仔细观察李典的表情。
在刘封心里,李典是万中无一的人才。
他前世便从史书中对李典了解颇深,深知李典既能治理百姓,将一方事务打理得井井有条,又善于统兵作战,在战场上屡立奇功。
而且其为人深明大义,从不与人争功,还敬重儒雅博学之士,颇具长者风范,多次以副将的身份辅佐主将,为曹魏阵营立下赫赫战功。
在刘封眼中,他无疑是绝佳的副将人选,若能招揽到自己麾下,必将如虎添翼。
所以,当擒获李典时,刘封便暗自盘算:
“李典能力出众,而我如今势单力薄,在这乱世之中举步维艰。
若能招揽像他这样的豪杰为我所用,日后与刘备抗衡便多了几分底气,图谋天下也更有把握。”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封便依照自己的想法,对李典展开劝降。
李典听着刘封的话,先是微微一愣,仿佛听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言论,紧接着仰头大笑起来。
那笑声中充满不屑与愤怒,仿佛要将心中的屈辱与不满全部宣泄出来。
他大声呵斥道:
“刘封!你竟敢如此羞辱我!
当年,我叔父被人胁迫背叛司空,却因宁死不屈惨遭杀害!
如今我若因贪生怕死就向你投降,死后有何颜面去见我那九泉之下的叔父?
刘封!你不必再多说,要杀便杀,我李典绝不皱一下眉头!”
李典双眼圆睁,原本儒雅的脸上此刻也满是羞怒。
李典的这番话,让刘封脸上微微一热,心中满是尴尬。
自来到东汉末年,刘封确实没怎么接触过招降之事。
之前在荆州劝魏延归顺,是因为对魏延有救命之恩,所以才顺利成功。
可如今面对李典,刘封想当然的劝降方式显然不管用了。
刘封心中暗自懊悔:
“唉,是我太心急了!我早该想到,像李典这种追随曹操多年,深受其恩的人,哪会轻易背叛?
况且如今曹操势力庞大,雄踞中原,李典的家族都在曹操掌控范围内。
而我们如今不过偏居新野这弹丸之地,确实难以与曹操相比。”
不过,刘封并未流露出失望之色,反而歉意地笑了笑,说道:
“李将军所言极是,是封行事鲁莽了。
李将军对曹操忠心耿耿,我刘封向来敬重忠义之士。
这样吧,李将军,今日我便放你回去。
还望将军回去之后再好好想想,我刘封是真心看重将军的。”
说罢,刘封转身走到一旁,将李典的战马牵来,交到李典手中,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示意他可以离开。
李典看着眼前的刘封,心中满是惊讶。
他没想到刘封劝降不成,不仅没有恼羞成怒,反而如此大度,放自己回去。
这让李典不禁又重新打量了刘封几眼,心中对他多了几分别样的感觉,有惊讶,也有一丝敬佩。
“怎么,李将军,难道不想走?”
刘封笑着问道,那笑容中带着一丝轻松,仿佛刚刚的劝降失败并未对他造成任何影响。
李典不再迟疑,迅速翻身上马,对着刘封抱拳道:
“多谢刘将军!今日之恩,来日必报!后会有期!”
说罢,他拨转马头,双腿用力一夹马腹。
战马嘶鸣一声,撒开四蹄,向着夏侯惇等人撤离的方向疾驰而去,扬起一片尘土,很快便消失在刘封的视线中。
刘封望着李典离去的方向怔怔出神,心中思绪万千。
忽然,身旁走来一人。
“少将军将李典放回去,不知此举有何深意?”
刘封回过神来,转头一看,发现来者正是徐庶。
此时的战场已基本打扫完毕,被俘获的曹军士卒正被有条不紊地进行整编。
徐庶恰好目睹了刘封释放李典的全过程,心中好奇,便饶有兴致地来到刘封身旁,出声询问。
刘封看向徐庶,脸上浮现出一抹笑容,解释道:
“李曼成此人才能出众,性格儒雅,我是打心底里欣赏这种人的。
但无奈,如今咱们与曹操的实力相差太过悬殊。
李典的家族又都在曹操的地盘上,想要他真心实意地效忠于我们,实在是难如登天。
与其强求,倒不如放他回去,也省得麻烦。”
徐庶闻言,饶有兴致地打量了刘封一番,又追问道:
“少将军果真只是这么想的?难道少将军就没有其他打算吗?
要知道,即便无法劝降,如果能将李典生擒带回新野,那也是一桩大功!”
刘封微微一笑,坦然道:
“果然什么都瞒不过徐先生。
我今日释放李典,除了真心欣赏他,不忍心看他身陷囹圄之外,确实还有其他打算。”
徐庶眼中闪过一丝好奇,追问道:
“哦?不知少将军可否说来听听?”
刘封微微清了清嗓子,继续说道:
“今日这一战,我发现曹操麾下确是豪杰众多,能征善战者不知凡几。
但他生性多疑,派兵出战时,大多以宗族亲信将领为主将,外姓将领为辅。
之前徐先生在樊城击败的曹仁,以及今日的夏侯惇,皆是如此。
虽说曹氏宗族确实能人不少,但曹操这样的安排,实则不利于势力的长远发展。
倘若曹操不能及时意识到这一点,长此以往,他麾下的外姓将领很可能会逐渐丧失斗志,对曹操心生不满。
今日我放李典回去,就是想进一步激化曹操宗族将领与外姓将领之间的矛盾,从内部瓦解曹操的势力。”
说到这儿,刘封嘴角微微上扬,微微笑了笑:
“毕竟咱们现在与曹操实力差距巨大,必须抓住一切机会,想尽办法削弱曹操的实力。”
徐庶听后,微微一叹,心中暗自思忖:
“刘封不仅武艺高强,心智更是超乎常人。
他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就能敏锐地察觉到曹魏内部的隐患,并试图加以利用,足见其不凡。”
想到这里,徐庶又道:
“但是少将军,您是否有些过于乐观了?
释放李典究竟会造成什么后果,是否真能影响曹魏内部,这一点难成定数,一切皆是推论啊!”
刘封点了点头,坦诚道:
“徐先生所言极是!我之前所说的,也不过都是些猜测罢了。
不过,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释放李典,本就是顺手为之。
如果真能起到效果,那自然再好不过;即便没有成效,对我来说,也没什么损失。”
徐庶张了张嘴,刚想反驳,却又突然意识到刘封这话确实在理。
如果刘封将李典带回新野,最终也只能交给刘备,成为刘备与曹操谈判的筹码。
而刘封自己从中并不能得到什么实质性的好处。
想明白这一点,徐庶不禁浑身一颤,暗暗思索:
“武艺不俗,行事果决,思维清晰……
这样的刘封,日后难道真的不能成就一番大事吗?”
没来由的,徐庶又想起了那句在新野流传甚广的谶语:
寸土掩其形,阴阳颠倒行。汉家三兴兆,瑞气绕前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