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望着,观望着,何腾蛟等来了兴武帝的诏书,诏书写的清楚,速速到重庆报道,觐见大明皇帝陛下。
何腾蛟懵了,弘光帝登基的时候都没这么嚣张,你一个溜边儿的王爷刚刚监国就以大明帝国皇帝陛下自居了?
他想拖延拖延,想给小王爷一个下马威,好叫那黄口小儿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结果,诏书前脚刚到,后脚蜀军就到了,一万精兵,领头儿的是李定国,就驻扎在离他不远的铜仁。
要搁以前,他才不在乎这一万人马,可是,他全程观摩了蜀军灭大西的过程,知道蜀军的战力非凡。
他虚了!乖乖的接了圣旨,坐上马车去重庆觐见。
与以往不同,兴武朝的实力极其强横,对领地的掌控比弘光朝力度大的多。因为兴武朝有电报网,有玄衣卫,有皇明日报。
明末军阀太多,胡作非为的兵痞和汉奸太多,动不动就窝里反,导致内耗严重,朱辰钰点开兴武副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集中兵权,培养死忠,打击反骨仔。
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是重点,因为西蜀有马万年,有董彦,有秦翼明,有秦良玉,有朱辰钰的兄弟姐妹们,如今已是固若金汤。
朱辰钰不想用纯粹的文臣,而是偏重武将,文臣打仗,能拿出手的不多,袁崇焕那样的人物可遇不可求。
剃发易服令还没有大规模的普及,大明子民还没有到跟清国死磕的时候,朱辰钰必须抓住这个空档,培植几个文武双全的死忠。
毕竟一旦全民抗清,数不清的地方武装就会兴起,其中浑水摸鱼者居多,这些兵痞子不但不能增加抗清力量,反而会因为四处劫掠百姓,而造成更大的破坏。
何腾蛟是一个突破口,另一个突破口,是李自成。
兴武帝刚一宣布监国,就立刻对荆州的李自成伸出了橄榄枝,承诺会协助他抗击清国军队,并且愿意承认大顺军的部分合法权益,若能收复西安以及北方地区,就让大顺军占了,偌大一片封地都给李自成!
李自成部接到这样的信件后大受震动!整个北方都给我?我的天啊,大明皇帝是不是疯了?
为了表示诚意,兴武帝还送了三万旦粮食给李自成!
这一下子可把李自成乐坏了,如今他对抗阿济格,几乎是弹尽粮绝。兴武帝的粮草无疑是雪中送炭。
李自成暂时扛住了阿济格的追击。
出现这个情况,背后自然是朱辰钰在推动这个事情。
她准备先打垮左良玉,再取金陵。然后巩固湖广,最终推到东南沿海,把江浙闽统统收复。
北方地区现在穷的很,江南才是物产丰饶之地,只要稳住江南,清国就完了。
蜀军大捷之后,主力就集中到了秦家军,土司兵在尝到甜头之后,也纷纷以秦良玉为马首,而川西的明军在蜀军的扩张下,取得了更大的利益。随着兴武朝监国,川西诸臣皆加官进爵,变的更加稳定了。
蜀地是样板,电报网已经覆盖整个四川,而接下来,就是湖广,电报网推到哪里,蜀军就打到哪里,步步为营。
兴武元年四月,大明蜀军由董彦出任兵马大元帅,马万年为左路军先锋,朱辰钰为右路军先锋,领兵各五万顺江东下准备收拾多铎。
由何腾蛟,李定国,孙可望,艾能奇四部负责后勤保障,从湖广地区调集粮草。
由秦良玉率土司兵十万去联合福建官军和郑芝龙,郑鸿逵水军,在东线牵制多铎部。
唐王朱聿建此刻已经没了监国的机会,这让他非常恼火,他的拥趸们也非常不悦,对兴武帝发来的军令不屑一顾,他们已经打算好采取非暴力不合作政策。
而郑芝龙无疑是站在唐王一边的,本身大明朝廷对他们的约束力就很有限,所以看到溜边儿王爷发来的军令郑芝龙也是嗤之以鼻。
秦良玉朱辰钰等人自然也猜到是这个情况,毕竟天高皇帝远,且小小的兴武帝还没露出足以威慑他们的爪牙。
在他们看来,兴武的诏书或者军令就是一只小奶狗在冲他们狂吠。
所以,秦良玉等人的作用就是牵制,部署在敌人旁边,让多铎不得不分心。与此同时,秦良玉要同唐王的小集团简单接触,监视他们。而不用跟唐王朱聿建死磕。
陈士奇已经被兴武扶持到了首辅的位置,且兴武朝文官风气跟之前两朝完全不同,党争绝迹了!只剩下遵纪守法,默默耕耘的好人。
所以蜀军才敢倾巢而出。不担心老窝发生祸起萧墙的烂事儿。
当然,也不是没有后手,朱辰钰的玄衣卫仍旧有不少人留守西蜀。还有由施鹏等人领导的近卫军。施鹏等人原是山匪,不过在朱辰钰等人的有意栽培下,已经脱胎换骨,对于处理军政事宜已经可以独当一面。
蜀军有一个优良传统,那就是兵贵神速。行军打仗追求疾如风火。常常可以做到对敌人雷霆一击。
这跟有线电报的广泛应用有关,蜀军有一套临时电报网系统,可以在十里范围内临时搭建电报网。传递军情十分迅速,比骑马传递军情快了几十倍!
这就不是清国军队能比的了,可能清国部队还没反应过来,蜀军的伏兵就到了。这简直就是直接开挂。
当朱辰钰带领先锋部队快到金陵的时候,阿济格部还在追杀李自成,因为兴武帝的粮草送的及时,李自成缓了一口气。此刻双方还在江北一侧上演千里大逃杀。朱辰钰却是不知,她还以为李自成已经被收拾了。
朱辰钰刚到武昌,就探查到一个重磅消息,左良玉还在武昌!怎么弘光帝都完蛋了,左良玉还没死?
左良玉还活着,那袁继咸是被谁收拾的?而他的董彦,也一并吃了亏。她研究过明史,不记得袁继咸手下有董彦这个人,他更像是从天而降的人物,是专门用来跟她配姻缘的!
朱辰钰把奇怪的想法从脑海里甩出去,也许这就是穿越的奇异之处吧。相比穿越时空这种事儿,历史的轨迹发生偏移难道不是很正常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