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了半晌,杨锅头来到庄园门口,身边跟着几个人,其中居然有一个年轻女性。
那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女孩子,身材适中,穿着一身傣族服装,长相甜美,一双眼睛很大。
朱江马上从朱老三手中接过五根小黄鱼,交给杨锅头。
杨锅头接过,交给身边的人。
杨锅头笑着说:“朱老板是个爽快人,很对我的脾气。这次你的货由我们杨家马帮的二锅头负责,他叫杨国明,是我兄弟。来,老二,这就是朱老板。”
杨锅头旁边一个四十多的壮实汉子向朱江拱手,说:“朱老板,请多关照。”
朱江也向杨国明拱手致意。
杨锅头这个旁边的女孩子说:”这是我女儿,叫杨明姝,姝儿,这是朱老板。”
朱江对女孩说:“杨小姐,你好。”
杨明姝落落大方地说:“朱老板,你好。”说完微微点头致意。
杨明姝的声音清脆,脸上带着笑容。朱江在前世没有见过类似气质的女孩。
杨明姝转头对杨锅头说:“爹,我跟着二叔一起去送这批货,行不?”
杨锅头说:“这次不行,这次运输的是武器,风险太大,以后有机会一定让你去。”
朱江也说:“是啊,杨小姐,这次的货物很特殊,风险确实很大,不然我也不会带这么多弟兄随行。”说着指了指旁边的自卫队队员。
杨家的人都看向自卫队队员,只见队员都携带着美式装备,在朱江的带领下刚打过仗,一个个显得精气十足,站在一起,很有气势。
杨锅头对杨国明说:“老二,有朱老板的人随行,安全就不需要你操心了,你只负责把货安全运到就行。现在马上出发,跟着朱老板前往腊戍。”
杨国明答应一声,随即向里面招手,只听到里面嘈杂的声音,站在门口的人纷纷让开,只见马脚子牵着骡马从庄园里出来,一个马脚子照护几匹骡马,一共出来数十匹骡马,前后排成老长一排。
等全部骡马走出庄园,朱江向杨锅头拱手,说:“杨锅头,再见,以后有机会再合作。”
杨锅头对朱江说:“朱老板,我确实想继续和你合作,你这批货到家后,能否抽空到我这里一趟,我另外有事和你商量。”
朱江说:“没问题,等我把家里安顿后,一定前来贵府请安。”
“那就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说完拱拱手走了。
马帮和朱江的人员,向着腊戍一路行去,这一带是人烟密集之地,一路没有意外,中午时分,到达存放武器的地窖处。
留守在此的几个队员看到马帮到来,激动不已,提心吊胆多天的日子终于到头了,他们马上打开地窖。
朱江把自卫队队员分成四组,在四周安排警戒,确保安全后,和杨国明一起走进地窖。
朱江和杨国明一起清点木箱数字,最后确定大小箱子一共一百三十个,杨国明估计需要七十匹骡马,这次出来带了八十匹骡马,尽管还有携带粮食、马料和帐篷等物品,也够用了。
朱江说:“我们还要购买一些木匠工具。”杨国明说可以顺便携带。
朱江和杨国明上来,杨国明安排马脚子从地窖搬运木箱,因数量太多,朱江从禁戒的人员中抽出一半帮助马脚子搬运。
朱江还让杨国明安排一个人,和赵治进朱老三一起,到腊戍城里购买木工工具。
足足忙了两个小时,全部木箱终于从地窖搬运上来,并放上骡马的身上。
购买木工工具的几人也回来了,拉回来一马车工具,据说将腊戍全城的木工工具都买完了。
一切准备好,朱江一声令下,大队人马出发。
如此规模的队伍,沿途吸引了不少围观的目光,但看到前后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没有人敢靠近围观,只能远远地观望。
一个小时后,马帮进入山里,就没有了大路,只有小路,有些地方甚至没有路,只能摸索着行走。
不过马帮本身就是走山路的,比这更难走的路都经常走,这条路不算什么。
走了一段,天完全黑了下来,杨国明找了个背风的山湾停下来,作为歇脚过夜的地方。
这边上有一条小溪,可以让骡马喝水。
队伍停下来,马脚子们先把木箱从骡马背上取下来,朱江照样指挥队员们协助取木箱。
朱江叫大家把卸下来的木箱堆放在一起,便于看守。
马脚子们先照料辛苦的骡马,让骡马喝水吃东西。
安顿好骡马后,马脚子才生火准备做饭。
自卫队队员们和马脚子一起弄吃的。
吃饭后,马脚子支起帐篷休息,但队员们不能全部休息,朱江把人员分成两组,轮流休息。
除了值班的队员,其他人在火堆边,沉沉睡去。
朱江没有睡,也没有值夜,他在火堆边假寐。这么多武器弹药,在这个兵荒马乱的地方,要顺利运回家,可真不容易,不到家里,心里不会踏实。
就这么眯着眼睛坐着,慢慢朱江也来了睡意。
不知过了多久,朱江突然醒来,只见四周一片沉寂,火堆里的火还燃着,四周巡逻的人也还在,一时没发现什么异常。
但朱江觉得不对劲。
这是他的第六感,之前这种感觉多次救了他。
现在又有了这种感觉。
他的睡意顿时消失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