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放假一天。
胤礽终于不用再早起上早读,可不到辰时,康熙就差人送了口谕,让他去清溪书屋伴驾。
伴驾能有什么好事儿?
胤礽心里头念头来回转动。
也没想起最近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他今日本想去澹宁居陪伴乌库玛嬷和玛嬷的,现在看来,怕是要泡汤了。
其实早在春节刚过,胤礽的心中就有了紧迫感。
因为他清楚,今年腊月是孝庄的大限之日。
所以这半年里,他去请安的时候都会有意识地多待一段时间,也会反复地询问苏麻喇姑孝庄的身体状况,叫孝庄和苏麻喇姑感动的无以复加。
清溪书屋,刚结束早膳的康熙坐在书房里,看着西北边境传来的消息蹙眉沉思。
在他的下首,李光地、佟国纲、佟国维、熊赐履、索额图、张英、高士奇等人依次坐着,谁都没有说话,气氛有些凝滞。
康熙早膳一结束,就把这几个心腹重臣都召集了起来,商议昨日夜里才收到的消息。
“对葛尔丹插手喀尔喀内乱这件事,诸卿怎么看?”
康熙盯了一会儿,眉头越皱越深。
几个大臣的脸色也都不好看。
毕竟去年噶尔丹打算集结兵力突袭喀尔喀蒙古的行为还历历在目,可见这个准格尔部的珲台吉也是个狼子野心的人。
佟国纲沉声道,
“噶尔丹这是在挑衅大清宗主国的威严,他不把大清放在眼里,理应给他一个教训!”
李光地眉头皱得死紧,斟酌着开口,
“国舅爷这话说得不无道理,可喀尔喀蒙古并无人向大清求救,若是贸然出兵,恐怕会引起喀尔喀各部的反感,岂不是得不偿失?”
高士奇道,
“臣附议。即便出兵教训噶尔丹,也得从喀尔喀穿行,如今喀尔喀内部政局如此混乱,绝对不乏奸诈者通风报信,若是土谢图汗收到了大清出兵讨伐的消息,难保不会破罐子破摔,与噶尔丹彻底结盟。”
“可高大人别忘了,喀尔喀蒙古不止土谢图汗部,还有另外两个部落呢,大清若是能把这两个部落拉拢到麾下,收拾了土谢图汗部,顺带着也可以收拾噶尔丹。”
这是熊赐履。
“哼,熊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另外两部也处在内斗之中,熊大人是想推一个人上位之后,再来谋划对付噶尔丹吗?你不觉得太耗时耗力了吗?届时怕是土谢图汗部都被噶尔丹收入囊中了吧?”
李光地毫不留情的反驳回去。
“话不能这么说……”
主战派与观望派两边打嘴炮打得飞起,康熙坐在上面听得脑袋发胀,但他并未呵止众人的嘴炮大战。
对他来说,这是个很好的机会。
毕竟每个人看待问题的方向都不一样,多听一些,有助于他把所有利弊都考量进去,然后再来逐条分析,如何做才能把利益最大化。
就在这时,胤礽到了。
屋子里的唇枪舌战停滞了一瞬。
“儿臣叩见皇阿玛。”
胤礽行跪拜之礼。
像这样比较正式的场合,胤礽还是要按规矩给康熙行礼的,不像在私底下,只单膝下跪就行了。
康熙叫起之后,把噶尔丹干涉喀尔喀内政这件事跟胤礽简单说了一下,随即询问他对这件事的看法。
胤礽听到康熙叫他来的原因后,脸色顿时变得古怪了起来。
‘这事询问我的看法??老头子没发烧吧?!’
康熙:“……”
没发烧!
除了索额图,底下坐着的议政大臣们也都一脸古怪之色,他们也想不通,为什么康熙会叫胤礽过来询问他的看法。
以太子这个年岁,偶尔上朝旁听就已经够他消化的了,怎么还问起看法来了?
胤礽的脑子飞速转动着,回想着上辈子有没有经历过这一遭,但想了半天,他得出结论——没有。
于是他沉默了半晌回复了一句,
“儿臣不知……”
康熙也没指望他能直接说出看法,所以在他回复不知道以后,就叫梁九功给他搬过来一个矮凳,让他坐在自己下首。
而后才叫议政大臣们继续。
众人脸色顿时精彩纷呈。
互相交换了好几个眼神之后,才又开始复刻刚才唇枪舌战的景象。
可明眼人都能看得出来,索额图嘴角的笑意,哪怕是在这么严肃的场合里,都压不下去。
倒是佟国纲佟国维两兄弟不着痕迹的打量了胤礽好几眼。
胤礽正津津有味的看着议政大臣们争吵,根本没注意。
‘李光地思想还是太守旧了一些,老是提什么礼啊礼的,等别人欺负到头上拉屎的时候,他们可不跟你讲什么礼貌。’
‘哟,熊大人老当益壮啊,要不是场合不对,他都想跟高士奇干起来了!’
‘额?高士奇这家伙可不是个好人呐,他竟然用口型骂熊大人!’
康熙听的满脑门儿黑线。
没过多久就喝停了众人的争执。
“够了!朕叫你们来是议事的,不是叫你们来对骂的,朕今日若是没坐在这,你们还想打起来不成?!”
众人闻言,顿时全都低下了头。
胤礽腹诽,
‘您若是不主动叫他们,恐怕这辈子他们都不会坐在一个桌上吃饭。’
“噶尔丹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朕若是再不加以防范,怕是和硕特汗部也不能幸免于难。
朕的意思是先与札萨克图汗、车臣汗的继承人取得联系,叫他们来大清主动求援,那大清就有名义对喀尔喀部出兵了。”
‘怕是没什么用哦……’
胤礽叹息一声。
上辈子他虽然没有参与这回的会议,但事后康熙教导他的时候,也将这件事的始末都跟胤礽讲清楚了,所以他也对这件事有着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