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行动告一段落后,江北市的官场逐渐恢复了正常秩序。但沈放却敏锐地察觉到,某些部门和关键岗位的工作效率并未显着提升,甚至隐约出现了一种“消极怠工”的倾向。
“沈局,这段时间有不少干部向组织部提出辞职申请,有些岗位的空缺已经严重影响了日常运转。”高明远把一叠报告放在沈放面前,脸上写满了担忧。
沈放翻看着报告,眉头紧锁:“辞职的干部集中在工程、财政这些重要领域,这不是单纯的畏难情绪,恐怕是有人在背后推动。”
“会不会是之前被查的那些人余党在搞鬼?”高明远试探地问道。
沈放点了点头:“很有可能。江北的权力格局刚刚被打破,有人一定不甘心就此沉寂。”
就在此时,江北市一项重大基建工程的承包商突然宣布停工,理由是“资金链断裂”和“政策环境不确定”。这一消息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不少媒体和公众开始质疑地方政府的管理能力。
“沈书记,这件事背后恐怕另有隐情。”市发改委主任在紧急会议上表示,“这家企业的财务状况一向稳健,不可能因为资金链问题突然停工。”
“这就是一次试探。”沈放冷静地说道,“有人想利用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逼我们做出妥协。”
“那我们怎么办?强行干预吗?”高明远问道。
“当然不能强行干预。”沈放语气坚定,“我们需要从源头上查清楚是谁在背后操纵这场风波,同时稳住社会舆论,避免更大的混乱。”
通过对承包商的资金流向调查,沈放发现了一条重要线索:一家名为“中汇投资”的企业突然注资了一大笔钱到承包商的账户中,但这笔钱却很快被抽走,制造出资金链断裂的假象。而“中汇投资”背后的老板,正是陆建业的亲信之一,许久未露面的商界大佬马怀东。
“马怀东?”高明远皱眉道,“他不是在陆建业被查后就销声匿迹了吗?没想到他还敢回来搅局。”
沈放冷笑一声:“他当然敢回来,他知道我们现在最忌讳的就是社会不稳定。他想利用这点,让我们对他们网开一面。”
“那下一步怎么办?”
沈放眯起眼睛:“既然他主动现身,就不能让他轻易脱身。这一次,我要让他彻底付出代价。”
为了平息舆论,沈放指示宣传部门公开发布声明,明确政府已经介入此事,并强调会依法保护公共利益。同时,他安排专项组秘密调查“中汇投资”的资金运作,并迅速掌握了马怀东与多名地方官员的秘密交易记录。
几天后,沈放亲自召开了一场公开新闻发布会。他在会上掷地有声地说道:“任何人都不要妄想利用公共资源来达到自己的私利目的。江北市政府的立场很明确:法律面前,没有人可以例外。”
这场发布会不仅稳住了社会舆论,还传递了一个强烈的信号——反腐行动不会因为压力而停止。
然而,马怀东并未轻易束手就擒。他通过关系网,试图向上级部门施压,甚至找到一些媒体炒作沈放的“高压政策”,试图将他塑造成一个“不近人情”的形象。
一天晚上,沈放正在办公室加班时,收到了一份匿名举报信。信中提到,他的亲属李婉柔在某些项目中有利益输送的嫌疑。
“这显然是有人故意泼脏水。”高明远愤愤不平地说道,“嫂子根本就不参与这些事情!”
沈放面无表情地说道:“他们就是想让我分心,用舆论把我拖下泥潭。但既然举报了,就必须彻查到底。”
第二天,沈放主动召开内部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对举报内容展开彻底调查,甚至包括自己的家庭财务状况。这一举动彻底打破了对方的幻想,也让更多人看到沈放的清白与坦荡。
经过多日的侦查,专案组终于掌握了马怀东操纵承包商停工、制造舆论危机的完整证据。这些证据不仅指向了马怀东本人,还牵连出了一批试图利用江北权力真空牟利的官商勾结者。
“沈书记,行动计划已经准备完毕。”小刘汇报道。
沈放点点头:“行动必须一击即中,不能给他们任何反扑的机会。”
行动当天,警方和纪委同步出击,不仅控制了马怀东,还在他的办公室搜出了大量涉及商业贿赂和官员利益输送的文件。
马怀东落网的消息传开后,江北市再次陷入短暂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