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香玲的嘴角抽了抽:“这能行吗?”
“试试呗,不试试怎么知道。”李姜姜说道,但是犹豫了半天还是不忍心咬破自己的手指,好在想起来房间里有针,用针轻轻刺破了一下手指,挤了点血抹在铜钱上,果然......并没有用。
“我不行,娘你试试。”李姜姜对着姜香玲说道。
姜香玲也用同样的方法试了下,也是没有用,两人都有些失望,但是李姜姜还是找了结实的绳子将铜钱穿好,给姜香玲挂在了脖子上贴身放着,也许哪一天就能灵了呢。
吃过饭的母女两人商量着要怎么把这个日子过起来,两人决定分工合作,姜香玲的脑袋当时流的血看着唬人,其实伤口并不大,歇息一天明天也能动了。看到盒子里的田契,二人都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卖了,因为李姜姜根本都不会种地,姜香玲的经验也不够,更何况这个时代根本没有她认识的那些农具,没必要非为了种地折腾自己。
到了第二天,姜香玲顺着记忆去找了村长说要把地卖了,村长听到姜香玲的话并不吃惊,就这么个好吃懒做的女人卖地卖房是迟早的事情,只是象征性的劝了劝:“李家媳妇,这地卖了以后你们吃什么可得想好了啊。”
“想好了村长,你就放心的帮我卖了吧。”姜香玲确定的回答道。
村长一向看不上姜香玲这种人,便不再多劝:“你铁了心要卖,那就卖给我吧,我也不让你吃亏,你家的也算是良田,但是自从大军走后,再没有种过东西了,我一共给你八两银子,你要是觉得合适咱就去找几个见证人,莫说我欺负了你们孤儿寡母。”
姜香玲心里算了下,这个村长确实没有欺负人,她家的地不多,差不多也就能卖个七八两的样子,便答应了,当天就在村里几个老人和见证下过了田契,接下来要去衙门办理的一些手续就让村长自己去跑了,姜香玲带着八两银子回了家。
与此同时,李姜姜则负责去村里收一些鸡蛋回来,这是娘俩昨天就计划好的,鸡蛋不仅能补充平时的营养,还可以看看能不能做些什么吃食。李姜姜打听了一下,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们过的还算富足和平,出去做工的人每天也能挣个七八十文回来,村里的鸡蛋大概是一文钱两个,这个村养鸡的人家不少,其实李姜姜家原本也是养鸡的,只不过被原来的姜香玲都给吃了......
分了几趟,李姜姜一共收回了100个鸡蛋,共计花费了五十文。等都忙完之后,姜香玲已经在家里准备做午饭了,挑了几个鸡蛋加了点水做了一碗鸡蛋羹,又煮了些大米饭,两个人简单的吃了一顿。
下午时分,母女俩盘算了一下家里全部的家当:原本的抚恤金剩下的三两多加上卖地的八两再减去开销的50文鸡蛋钱,现在家里一共有11两加230文,另有房屋的地契一张,再无其他财产。房屋也就是两间并排的木屋加一个半露天的厨房,厨房边上有一口井,所有的建筑由一圈泥沙砌的围墙围住,也就是说她们家有自己家的院子。
院子角落里有个鸡棚,鸡棚隔壁靠后一些还有个围挡起来的土坑,也就是茅厕。隔壁就是王婶子家,两家中间大概还有个三四米的小道。
母女俩看了看整个院子,一起动手把鸡窝拆了,从井里打了些水,把整个院子刷洗了一遍,直到天黑,母女俩望着干净整洁的院子,才满意的停下了手,晚饭做了个蛋炒饭,实在是家里没有其他食材了。
早早的睡下,母女二人并没有分房睡,在这个陌生的世界还是紧紧的依偎在一起,计划着明天去镇上逛逛,买点面粉还有其他食材回来。
……
李显明压根没有注意到卧室里多了一套古代的衣服,依旧魂不守舍的躺在沙发上,这几天一直过着回家吃两口就出门找老婆孩子的日子,困了就在沙发上睡一会儿,饿了随便吃个泡面。
……
天一亮,母女两便起床梳洗了一下准备出门。昨天李姜姜打听到村里的良叔每天一早会驾着牛车带人去镇上,良叔是专门做这个活的,晚上再把人带回来,一人一趟两文钱,如果一人提前定好当天来回,就是三文钱。
李姜姜带着姜香玲走到了昨天打听的良叔经过的路口,没一会儿,便看到良叔驾着牛车晃晃悠悠的过来了,李姜姜赶紧递上了六枚铜钱给良叔说要去镇上。
良叔很是诧异这钱居然是李姜姜从口袋里掏出来的,不由得看向了姜香玲,李姜姜赶紧说道:“良叔,我娘前天伤了头,好像撞坏了脑袋,我想带她去镇上看看,而且家里没米了,刚好今天也去买点。”
良叔听了之后心道:难怪今天的姜香玲一声不吭的跟在李姜姜身后。接过铜钱让李姜姜娘俩上了牛车。
当然这些是李姜姜提前和姜香玲说好的,总要有个契机让大家知道,车上还有其他人,也挪了挪给李姜姜娘俩让了位置。
牛车晃晃悠悠的花了大半个时辰才到了镇上,李姜姜都靠着姜香玲眯了一觉。良叔跟所有人交代了下午回村的时间之后,大家便各自散开了。
李姜姜也带着姜香玲去医馆走了一圈,只是走了个过场,没有看病也没有买药,打听了一下医馆一般问诊和买药的价格……
接着母女二人便直奔粮油店,花了100文买了30斤大米,因为母女俩知道自己一定咽不下去糙米,所以不考虑糙米,又花了100文买了3斤细面,500文买了5斤油,500文5斤的盐,又在街上逛了逛,花了10文买了些葱,30文买了些葱和蒜的种子。
逛了半天,对这个镇上的基本行情也有了些了解后,二人买了六个素包子和四个肉包子花了18文当作今天的伙食。
暂时钱包不够鼓,母女二人只敢买了这些。便准备去良叔的牛车上坐着等。突然李姜姜瞥到了布店门口支了个小摊围着不少姑娘,母女二人看着时间还够,也想去看看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