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章 女官琅华
慈安宫。
“怎么还没来,是不是走错路了?”
太皇太后早就想见见这孙媳妇,得知桑九黎今日要进宫来见她,一早便在正殿内候着。
老嬷嬷劝慰:“娘娘切宽心,皇上自会吩咐人引路,这宫门离咱们慈安宫可有一段路,这才晨时,且在等等看?”
“你说的对,是哀家心急了些。”
太后声音刚落,殿门处便传来小太监的声音:“启禀太皇太后,桑将军来了。”
太皇太后欣喜:“快请进来。”
迈进殿门前,桑九黎将身上的披风解下,递给了身侧的青茵。
露出一身雪白织锦襦裙,裙挂和袖口绣着粉色桃花,与里衣衣襟颜色相称,看着乖顺讨喜。
“镇国将军府桑九黎,拜见太皇太后娘娘,娘娘千秋万福。”桑九黎少有的,以将军府女儿自称。
双手交叠于身前,跪地俯身中规中矩的,行了个女子拜礼。
“好好好,快起来。”太皇太后抬手,示意老嬷嬷上前搀扶。
到底是谁说,这丫头纨绔霸道不知礼数。
这规矩,看着比那些个花架子还要好多了去。
其实桑九黎并非不懂规矩,只是不守规矩罢了。
凤吟出生岭南名门望族,自幼便将桑九黎当亲生女儿教养。
该教的规矩,一样没落下。
桑九黎是个聪明的,教什么都学的快。
唯独女红字画,学的是一塌糊涂。
“谢太皇太后。”桑九黎不知道太皇太后心里所想,但见对方的态度,应该是个和善的老人家。
太皇太后向她招手:“好孩子,快到跟前来,让皇祖母好好瞧瞧。”
皇祖母?桑九黎面上微热,顺从的上前。
太皇太后拉住她的手:“听闻你在战场上受了伤,如今可好些了?”
桑九黎恭顺应道:“回娘娘,伤已大好。”
“那就好,那就好,来,坐到哀家跟前来。”
“是。”
太皇太后话落,老嬷嬷便吩咐人,搬来了矮几,放到跟前。
“来人,将哀家准备好的东西拿上来。”
桑九黎不知太后要拿什么东西,只能拘谨坐在一旁。
直到看见几位宫人鱼贯而入,手上端着琳琅各异的钗环首饰,看呆了眼。
这不会都是要送给她的吧?
老嬷嬷看着呆愣的桑九黎,笑道:“年前太皇太后就命人准备了这些东西,就等着您进宫来呢。”
“去看看,可喜欢,若是不喜欢,哀家命人重新置办。”太皇太后抬了抬手,示意桑九黎靠近看。
桑九黎起身打算跪下谢恩。
迎面伸出一只略显苍老的手拖住了她,“不必多礼。”
“谢娘娘,臣女,喜欢。”
桑九黎平日装扮素简,今日这一身算是精心挑选的,也只佩了一对红蕊粉玉簪子。
这些钗环头面珠光宝气的,她根本就用不着。
但却不好驳了老人家的心意。
“喜欢就好,也别一口一个娘娘了,往后你就跟着皇帝,唤哀家一声皇祖母便是。”太皇太后越看桑九黎越喜欢。
真是个乖巧的孩子。
太皇太后原是想着,将私库里小姑娘能用的好东西,都挑出来给她。
可见到人才发现,这些东西用在这姑娘身上,都显得俗气。
但她却没表现出半丝不喜。
也不见得恃宠而骄,心性是极好的。
难得,实在是难得。
她的孙儿果然有眼光。
回头,她得再准备些,这丫头能用的上好东西才是。
桑九黎也不矫情,见太皇太后高兴,便顺从地唤了声,“皇祖母。”
“嗯,好,好……皇帝能得你相伴,哀家百年后也能跟先帝有个交代了。”
桑九黎忙道:“皇祖母洪福齐天,自是福寿绵长,百年之事还长远着。”
“你这孩子,嘴还挺甜。”太皇太后倏的叹道,“皇帝能有今时今日实属不易,当年东宫逢难,他承受了太多的苦,希望今后,你能让他的余生多点甜头。”
桑九黎回握住太皇太后的手,“您放心,臣女此生定会珍之爱之。”
“好听的话,全让皇祖母听去了,阿黎可从未对朕说过这些。”随着一道温润的声音响起,穆君珩迈步进殿。
桑九黎面颊一烫,顿时转头望去:“你怎么来了?”
元安不是说他很忙么,这么快就散朝了?
“阿黎不想见到朕?”穆君珩笑着上前见礼,“孙儿拜见皇祖母。”
太皇太后跟身旁的老嬷嬷打趣,“你瞧瞧,我们这还没聊上几句,他就急不可耐的来了。”
桑九黎后知后觉,站起来要行礼。
穆君珩已经来到她跟前,“在皇祖母这,不必拘礼。”
是这样么?
她用眼神询问:你确定?
穆君珩微颔首,同样用眼神回应。
二人一顿眉来眼去,给太皇太后看乐了,“好了,你们年轻人有自己的事,就别在哀家跟前晃了,皇帝,你带她回去吧。”
穆君珩却道:“孙儿今日来,顺便想跟皇祖母要个人。”
太皇太后一愣:“要什么人?”
“您宫中的女官,琅华。”
“你要她作甚?”太皇太后悄悄瞥了眼桑九黎,示意皇帝,媳妇还没进门呢,就当着人面要姑娘,合适么?
桑九黎也好奇:“你要女官作甚?”
半点不着急的样子,把太后看着急了。
这丫头方才还一副很在意皇帝的的样子,怎么这会儿瞧着,一点也不在乎了呢?
太皇太后也曾年轻过的,先帝与他伉俪情深,成婚二十余载也不曾纳妾。
直到先帝登基称帝。
新朝初建为稳固朝纲,后宫纳了不少美人,但先帝也仅宠幸过一人。
而先帝的心,也随之系在那人身上。
贵为皇后她是该大度,但心里的酸楚却是真真的。
“大婚在即,阿黎很快便是皇后,一些礼法规矩,总该学学。”穆君珩面色倘然。
却把太后看懵了,“话是这么说没错,可为何要琅华?”
琅华是她宫中得力的女官,教规矩是不成问题。
但慈安宫并非只有她人,皇帝指名要,这就不对劲了。
琅华样貌确实不错,就是不知何时入了皇帝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