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顶的长安想了想跟不上去,这条小道直溜,一跟就得暴露了。
等啊等。
终于秦小明带了仨警察来了,后面还跟着互相搀扶的男女,长安站起来翻过房脊,在墙上走一段后才跳下来。
“叔叔,那些人跑了,这个屋子还有门,老头谢顶,一圈头发,手肘有白灰和黑色补丁的灰褂子,灰裤子,胶鞋。老太婆缺俩颗门牙,穿洗的发白的蓝上衣,灰裤子,鞋也有补丁。都背着框,框上盖着蓝色白花布。”
没等俩人开口问,长安喘口气后再次说道:“顺着门口直走向南拐的弯,再走就看不到了,十来分钟走的,没抱着孩子,也没哭声了。”
听到这里,俩警察直接翻墙打开门就进去,从东侧小门追去。
留下的警察对长安说道:“小同志,这太危险了。还敢翻墙,要是掉下来怎么办。你看清孩子有什么特征吗?”
“男孩,手上带着核桃红绳,穿着红肚兜,肚兜是黄线绣的长命锁样子的花纹,手背有青色胎记。”长安把留意到的信息跟他们说道。
听到有胎记,跟着来的二十左右的妇人急切说道:“是小清,他手背有胎记。”
确认了孩子是这家的,警察叔叔对着他们夫妻说道:“我留在这,说不定有什么线索,你们都先回局里面让其他人也过来。”
转头对着长安和小明说,“小同志,你们也跟着去,把看到的跟那的同志再说一遍。”
孩子爸爸本来还想跟着去找孩子,转念一想,这段路七拐八拐的,还是得找更多的人去找。
一行人来到派出所,这还有孩子奶奶在哭嚎,听到有消息了,拉着她儿子就要问。
“娘,我先跟所长说,先知道什么让书梅跟你说。”
说完孩子爸爸就往里面跑去。
只见长安与小明已经快步走到另一位警察叔叔面前,并将事情的详细情况向他讲述了一番。
长安仔仔细细地把拐卖孩子的那两个人的外貌特征、衣着打扮以及行为举止等等都从头到尾给描绘得一清二楚。生怕遗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的细节,每一句话都说得格外认真且专注。
而那位警察叔叔则一边听着他们的叙述,一边快速的记下来,表示自己已经明白了大致的情况。
整个场面显得既紧张又严肃,大家都深知时间紧迫,必须尽快采取行动才能拯救那个被拐走的可怜孩子,甚至可能不止一个,毕竟是一人背了个大筐。
等他们内部部署完,留守的警察叔叔好奇问长安怎么发现不对劲的。
“小孩少一只虎头鞋,也不知道找。哭的红了脸,也不哄,她还有闲心踹我坐的石头。包着的破布也和好的肚兜不一样。这时候谁家孩子丢鞋不找啊。”
长安缓了口气再次说道:“我骂她,她还掐孩子。”
旁边的秦小明也赶紧说:“我上午去那家还上着锁呢,那块地方没人住。”
听完长安和秦小明的话后,警察叔叔还是教育了俩人,都是小孩子,遇到危险观察过后不能停留在原地,要是被发现,还搭进去俩人。
不过还是肯定了他们的帮助,知道这些也许能更快的找到孩子。
差不多五六点钟,天色还是大亮行,想了想还是派了个二十左右的青年警察跟他们回去。
毕竟刚发生拐小孩的,不能不防。
走回去的路上,秦小明好奇问道:“警察叔叔,孩子怎么被抱走的啊?”
青年警察摸了摸秦小明的头,“说是在院子的推车里面被抱走的,那家住的都是独门独户的,他奶奶进屋去泡奶,这一会被抱走了。”
“四邻街坊没人看到吗?”长安也想知道怎么回事。
“他们那块的供销社今天下午有海带和鱼,以往坐门口的老太太要么去排队,要么睡午觉呢,正巧没人看到,出了那个胡同别人也不知道这不是她家的孩子。”青年警察继续回答道。
并再次说道“我们定会尽力找回孩子的。你们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先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想办法报警或者求助周围的大人。有时候这些人是团伙,可不是两三个人。”
看着前面就是自家四合院的胡同,长安和秦小明让警察别送了,俩人跑进了院子,各回各家,各找各妈。
回到家后,长安和秦小明的心情依然沉重。
“怎么去了这么久,小乖。”姥姥正在客厅纳鞋底子,心想这孩子下午去那么久,找谁去了?都上学呢。
“姥姥,我跟您讲,我今儿个干了件了不起的事儿!”长安详细地把事情讲给姥姥听。
姥姥把手里的半成品鞋底子放在针线筐里面,拿起边上的量尺说,“小兔崽子,什么敢参与。”
长安冷不丁的挨了一下打,抓紧往外跑。
“姥,好人好事。”
“还说,还是没长记性。”姥姥也跑起来,挥舞着她的量尺,脸上充满了后怕。
长安跑到外面,在院子里水龙头下正洗菜的秦奶奶看到了护着长安说道,“老叶,这么大孩子,干嘛打孩子?”
“你听听她干了什么,你家小明也跟着这。”姥姥放下量尺,眼向长安瞅去。
“跟着人贩子找到了窝点,碰巧小明走近道路过人贩子家,去报警了。”长安觉得今天小明怕不是也得挨顿打,大人有时候感到恐惧,也会打孩子发泄一下,哪怕是路过。
“这不是好事吗?什么,小明不是和你哥去劳动了吗?”秦奶奶本来还在拦住姥姥的手也放下,转身往屋里面跑去。
“你个小兔崽子,又走小道,还逃课……”
长安和姥姥凑一起听着屋里乒呤乓啷的声音,“秦奶奶真勇武啊。”
“还想挨打,长记性了吗?”
看着姥姥的戒尺,长安就差敬礼的保证到下次遇到这种事情先求助大人。
“看你怎么和你爸妈交代吧,少不了一顿打。”
听着声音过来的大婶大妈纷纷向姥姥打听什么事。
看见姥姥这和他们大概说这个事情,长安赶紧去把客厅的书拿回卧室,远离现场。
至于秦小明,自求多福吧,秦奶奶的暴躁名声多半是打他和他爸传出去的。
叶妈说以前是开朗爽利的秦阿姨,生了调皮的独子后,走上了三天打孩子的道路,并且秦大哥也是下乡放电影救孩子才离去的。
自己今天留下来看守是有底气逃跑,不会在他心里是“孤胆英雄了”吧,回头还是得念叨他注意安全。
别成为了错误榜样。
晚上,经受住了三代审问的长安累觉不爱。
打完孩子的刘父说道,“回头得和街坊们说一下,孩子大人都结伴走,长安你也是。再请两天假,直接去考试。”
姥爷望向长安说道,“这两天别出院子,去街口上茅房让你姥陪你去,白天打柜子,你和倩儿玩去。”
“那我还是在家看书吧,考一百分。”长安想了想,毕竟年龄差太大,能玩什么呢?
吃完饭大人们都去外面乘凉唠嗑,长民二哥又好奇的问了一遍细节。再次叮嘱道,“你这俩小子,下次别冒险,咱们都比不上大哥有本事。”
当兵前的大哥是他们仨最厉害的,毕竟姥爷他们逃荒,没点手段怎么能顺利进京。
姥爷的太爷是县城开武馆的,后人不争气,成了普通的农民。但是还是会两手,既强身健体,还没人敢招惹。
教给他们三个,还是大哥有力气和天赋。二哥有脑子记得住招式,使不上劲。原主也是力气小,但是弹跳,跑的都很快。
要是放在自己那个能吃饱肉的年代,二哥和原主起码能撂倒三俩人,现在只能出其不意,跑为上策。
星辰诀虽然让长安得到点改变,但是也没有力大无敌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