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护卫分散而去,君疏桐则带着两个丫鬟出了客栈。
大街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吆喝买卖声不绝于耳。
主仆三人从吃食一条街,逛到首饰衣料一条街,再从各种手工逛到兵器定制一条街。
吃穿用住,一应俱全,生活中能用到的东西,这里全部能买到。
另外,最令几人惊讶的是,这里的兵器居然可以私人定制,把你想要的形状,颜色描述给店家,就有专门的画师记录下来,然后应你的要求定制打造。
主仆三人向一家中等的兵器铺走去,还未到门口,两个统一着装的小厮便笑着迎了上来。
“小姐里面请,无论是兵器定制还是成品,我们这里都有。”
“您随意看,一楼是成品,二楼是私人定制。”
小厮掀开珠帘,把几人请进屋,立马就有一个同样衣着的小厮走了过来。
“几位随意看,若是累了可到前方茶室休息片刻。”
君疏桐点头,不着痕迹地打量着这家店铺。
面积很大,装潢考究,看上去古朴又精致。
虽是卖兵器的,但店内很干净,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君疏桐抚摸着柜台边缘,明显能看出岁月的痕迹,最近一次翻新,估计已经过去几十年。
店内七八个小厮分别在接待其他客人,掌柜在后台悠哉悠哉地摇着扇子。
墙上的一排排兵器格外显眼,袖箭,匕首,短刀之类的则放在柜台里。
“小二哥,你们这里接大批量定制吗?”
身后的小厮眼睛一亮,脸上牵强的笑容也真诚了几分,这不起眼的小丫头原是个大主顾啊,接一单私人定制,他就能拿到总价百分之二的提成了。
“不知小姐所说的大批量,具体是指多少?”
君疏桐指了指墙上挂着的弓箭道:“像这样的弓箭,弓一万把,箭矢十万支,可行?”
听完君疏桐的话,小二的脸色突然骤变。
“这位小姐,您……您别开玩笑了。”
“我们这里虽然是兵器铺,但也不可能为私人打造如此多的兵器。”
“小姐可能有所不知,教廷有规定,私人定制每人最多不超过百件。”
小厮擦擦额头的冷汗,还好这是不知情的外地客商,若是教廷哪位官员提这样的要求,他定会认为对方要造反。
“不好意思小二哥,我初来乍到,对这里的规矩一无所知,刚才就是给你开个玩笑,不必放在心上。”
小厮笑笑说不介意,心里却在骂人。
【别人定制都是用来送人,从未见过同时定制超过三件的。】
【你一个黄毛丫头,张口就是一万把弓,十万支箭,你怎么不上天!】
【看了这么久,一把普通的兵器都买不起,浪费我时间。】
小厮想走,但君疏桐几人还没离开,他就不能丢下客人去接待新的顾客。
“那把匕首多少钱?”
君疏桐指着柜台里,一把镶嵌着晶石的匕首问。
见君疏桐终于有买东西的迹象,小厮立即换上笑脸,将匕首取了出来。
“小姐好眼光,这把匕首锋利轻薄,削铁如泥,刀鞘花纹古朴,晶石的品质也是极好的。”
“只要八百金币。”
算上地段,房租,人工,八百金币倒说不上特别贵,还在君疏桐能接受的范围。
“它有名字吗?”君疏桐问。
“这把匕首没有名字,据说是当年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然后教皇将它赐给有功劳的人,很多年过去,不知为何就流落到了民间,后来又被我们东家收购。”
【呵,卖把刀都要编个故事,不得不说,这教廷的人就是会做生意。】
“那就要这把匕首吧!”
“好的,我马上给您包起来。”
“客官还有其他需要的吗?若是您想定制兵器,百件以下我们都可以定做。”
“不用了,日后有需要再来。”
几人付了钱,拿着装有盒子的匕首就出了店铺。
用八百金币就换来这么一把破匕首,说不心痛是假的。
虽然她有很多钱,但花一点就少一点,谁也不会嫌钱多。
此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打探教廷对兵器的管控程度,果然,跟她预期中一样严格。
几人刚走出店铺,就差点被飞驰而过的马车撞上。
马车从几人眼前急驰而过,丝毫没有减速,路上的人被吓得纷纷躲避。
若不是莺莺眼疾手快,夏雪就要受伤了。
“这些赶路的人还真是可恶,这么横冲直撞,就不怕撞到人吗?”
旁边路过的人,见夏雪居然敢骂那辆马车的人,都竖起了大拇指,不过他们脸上的嘲讽意味十足。
“也就你这乡下丫头有魄力,居然敢骂舒雅小姐。”
“这舒雅小姐是谁?”君疏桐问。
“原来是外地人,难怪不认识舒雅小姐的马车。”
“她是内阁大臣,西斯尔亲王最疼爱的小孙女,更是皇后的亲侄女,你说谁敢惹她?”
“原是亲王的小孙女,我等并无冒犯小姐之心,日后定会多加注意,感谢这位大哥提点。”
从往日君一收集到的情报中得知,西斯尔亲王是教廷一品大员,手握重权,家族势力如日中天,很得教皇信任。
只是他这小孙女,倒是没在情报之中。
三人又去探了几家粮食铺,价格都相差无几,白米一个金币一斤,栗米一个金币三斤,面粉一个金币两斤,比起突厥的天价,这里可以说是亲民价格。
当然,比起大禹的物价还是贵了许多,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就好比一个在京城,一个县城,消费差距大也是应该的。
整整一下午,几个护卫把该买的东西基本购齐,就等着店家分批次送到租下的院子。
几人回到客栈时,君七已经在等着了。
“小姐,您可算回来了。”
君七有些焦急,在房间来回走动。
“事情办得如何?”君疏桐问。
“这里所有的粮铺我们都去过了,这里购买粮食需要登记,属下花了些金币,找了一家粮铺的老板,让他帮忙给了个虚假的地址和个人信息。”
“每人每日最多只能购买五十斤粮食,属下将价格提升一倍,那老板仍是不卖。”
君疏桐手指扣动桌面,缓缓道:“看来,教廷在物资这方面把控得十分严格。”
“小姐,照这样看,我们此次的囤粮计划岂不是没希望了。”
君疏桐摆手:“事已至此,只能怪我们没有事先调查清楚。”
“通知他们,这几日能买多少是多少,不强求,也别生出事端,尽量低调不被人注意。”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