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宗复辟,对这些夺门功臣大肆封赏,但也对于谦等人进行处决,那么问题来了,于谦作为当时权利最大的官员,是否知晓这一切?知道的话,为什么没有阻止?
我个人观点的话,夺门过程于谦是知道的。
首先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作为主帅,京城大部分将领官员肯定都记得于谦。
更何况于谦作为兵部尚书兼领提督团营,掌握着军事调遣等重要权力,对京城守军包括守门士兵有着指挥和管理的权力。
在他的领导下,参与京城防守的众多将领和士兵都对他十分敬重和服从,这些人中不乏在城门守卫岗位上的。
而且于谦对京城的治安和防御极为上心,其整顿京营等举措使得京城守军在一定程度上都与他有紧密的联系。
可以说,京城中大部分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于谦的耳朵,更何况这场夺门之变参与官员数量极多。
就算他们再谨慎,这么大动静怎么可能绕得过于谦?
还有便是京都守卫森严成度,怎么可能因为石亨几人一面之词,便让其通过了,还没人去禀报。
毕竟当时参与者那么多禁军又不是吃干饭的,就那么放任不管。
那假设于谦知晓,为什么不作为呢?
首先,于谦这个人心中,他是不在乎皇帝是谁,他只在乎社稷。
从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便可以看出,还有便是有记载,代宗病重时,于谦主要关心的事情是重新立朱见深为太子,从而稳住朝堂,而不是到代宗面前嘘寒问暖。
但代宗一直没有确立,使得朝堂动荡不安。
这时候,一群人暗中谋划复辟,于谦当然不会阻止,强行阻止可能引发更大内乱,明朝刚经历土木堡之变,北方游牧民族虎视眈眈,于谦不想让国家陷入内忧外患。
另外从封建纲常来看,朱祁镇是先皇明宣宗朱瞻基的嫡长子,具有天然的皇位继承正统性,代宗就算不立朱见深为太子,等到他驾崩,那也是朱祁镇重新回归朝堂。
且孙太后支持夺门之变,还下发懿旨,这让其具有更强合法性,于谦若阻止可能被视为乱臣贼子。
另外,于谦的不作为就是最大的作为,于谦不管不顾,这一切才那么轻松便完成了。
...
回归正题,英宗复辟,代宗得知后,有记载是说了一句:“兄长做得好。”还有一些争议是连说“好,好 ,好”。
只是不论哪种都不清楚当时代宗的情绪是什么样子,若是释然无奈,那可以说明代宗得知英宗复辟消息其实并不是很难接受,毕竟这时候于谦权利极大,若不是英宗复辟,那最大的可能就是于谦反了。
而且他自己本身也快不行了,还没有立太子,说不定他一直犹豫不定,英宗这么一下便当时帮他做决定了,他自然是不纠结了。
若是愤怒,那也有可能,他临危受命好不容易将大明慢慢恢复,虽说也有不少私心的举动,但终是没有成,结果到头来看他不行了,群臣联合起来一脚给他踢了。
之后便是他被软禁起来了,然后就去世了。
...
回到朝堂上,朱祁镇毕竟也是皇帝,首先做的便是重新让朝臣宣告天下,稳定人心局势,毕竟社稷稳定才是重中之重。
之后便是这群建立夺门之功官员们开始利用这点力排异己。
这些人眼中最大的威胁,便是于谦,他们也明白,这个时候是除掉于谦的最佳时机。
他们开始利用夺门之事,来让英宗下令处决于谦,相当于是明着告诉朱祁镇,要么选于谦,要么选我们。
至于朱祁镇这边,对于于谦,他肯定是不满的,先是拒绝赎回他,再是极力推动朱祁钰登基,最终将他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
就算之后于谦功劳再大,那也不是在他手下完成的,别人只会说是于谦与代宗,而他只是反面背景板。
除了个人情绪,他此时重新复辟代宗还是活着的,虽从其它角度来看,他是最佳人选,但总归是不好的,若是他不答应这些官员,那么他肯定会孤立无援。
甚至之后做事还要被官员们用这件事来掣肘他,那他肯定需要这群人的帮助的 。
总之,这种情况下,于谦一日不死,朝堂便一日不得安宁。
不论出于哪方面,英宗都会杀掉于谦等人,来稳定这经不起一点风吹雨打的朝堂。
最后虽定的是谋逆罪,但于谦一家只杀了于谦,其子也只是降职。
...
除了这一事,其余的便是封赏,主要人员:
武清侯石亨晋封为忠国公,其侄子石彪封定远伯,充任大同副总兵,后来石亨的侄子石彪又晋爵为侯,石亨的弟侄家人冒功进入锦衣卫的有五十余人。
曹吉祥升为司礼太监,总督京师三大营,曹吉祥的嗣子曹钦进封为昭武伯,侄子曹铉、曹铎、曹镕等人都官任都督,其门下食客冒官者多至成百上千人。
徐有贞夺门之变当天入阁,第二天晋为兵部尚书,后封武功伯,成为内阁首辅。
都督张軏被封为太平侯;
张輗封文安伯;
都御史杨善封兴济伯;
封袁彬为锦衣卫指挥佥事;
赠故御史钟同大理左寺丞,谥恭愍,庇荫其子进入太学读书...
...
随后便是政策方面,夺门之变也相当于给他敲上一记警钟,于是想要整整顿吏治,下令禁止内外官私自交接、嘱托公事等,但效果有限,懂得都懂。
关于瓦剌方面,朱祁镇与瓦剌恢复通好,双方互派使者,开展贸易往来,边境局势相对缓和。
边防方面,他意识到边防的重要性,对北方边境的防御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加强,如派官员巡视边防、修缮城堡等。
为了稳定地位,于民间也下达了一些减轻百姓负担的诏令,如减免部分地区的税粮等,以缓和社会矛盾。
总体来讲,这几件大事下来,虽于他起初想抓住权利的方法不一,但最终还是在这一系列屈辱且奇葩的方式下,获得了更多的权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