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姐听到这儿,眼眶又红了,带着哭腔说:“妈,我不是不想找对象,可结婚哪是那么简单的事儿。”
“我是没有小妹厉害,在供销社采购科当了个科长,但是我也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在糖烟酒公司站稳了脚跟。”
“我现在每天忙得脚不沾地,恨不得全身心的投入到革命事业当中去,您和爸现在每天张口闭口就是结婚,可结了婚我的工作咋办?万一嫁过去跟公婆处不好,又咋整?我不想一辈子跟柴米油盐酱醋茶打交道,你们这样我真的很慌啊。”
王保红心疼地抱住二姐,轻声说:“二姐,你的辛苦我们都懂。”
“爸妈也是担心你一个人以后没个依靠。这事儿急不得,你要是心里不踏实,咱就慢慢看。”
“工作是你的底气,不管咋样都不能丢。”
“你好好和妈还有爸说,要是同意去去见见那小伙子,你就先把话说明白,看他能不能理解支持你……”
胡母在一旁面露难色地解释道:“英子啊,爸妈不是不看重你的工作,可女孩子家,总归要有个家。”
“这小伙子条件不错,人在机械厂也是做办公室的,我们想着别错过了,要是你实在不愿意,咱们就再等等,不强求……”
父亲也在一旁点头称是:“对,英子,你自己的人生大事,你拿主意。”
“爸妈的话也就是一个建议,你要是觉得工作放不下,不合适什么的,那咱们就往后推推。”
看着二闺女那一脸憔悴的模样,老两口也是妥协了。
二姐听了父母这番话,心中满是感动与愧疚,轻声说:“爸妈,我知道你们是为我好,是我太任性了。”
“我也不是不想成家,就是心里乱糟糟的,一时慌了神。”说着,她抹了抹眼角的泪花。
王保红赶紧递上一块手帕,安慰道:“二姐,没事的,咱一步步来。”
“你先调整好心情,要是决定去见,就当多认识个朋友,要是不想,咱就先专注工作,爸妈也都理解。”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哐哐”的敲门声,大姐一家来了。
王保华进门瞧见屋内的情景,忙问:“这是怎么了?咋个都一副苦瓜脸的模样。”
王保红把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大姐拉过二姐的手,温柔地说:“英子,大姐懂你,工作这些年好不容易有了自己的一片天,舍不得放弃很正常。”
“你要是害怕一个人去见那小伙子,你就把大姐带上,有大姐陪着你,啥都别怕。”
二姐听到大姐这番暖心的话,眼眶再次湿润,她哽咽着点了点头:“大姐,有你这句话,我心里踏实多了,要是真去见,我一定喊上你陪我一起。”
王保红看着姐妹情深的画面,心中满是慰藉,忙招呼大姐一家坐下,又给孩子们拿了些零嘴。
一时间,屋里的气氛缓和了许多。
王父轻咳一声,打破短暂的平静:“好了好了,这事儿就先不提了,后天就要过年了,咱说些高兴的。”
一提到过年,大家的兴致瞬间高涨起来。
大姐笑着说:“今年虽说过得不容易,可年还是得热热闹闹的过。”
“我和你姐夫商量着,明天去集市上割点五花肉,让爸露一手做一道红烧肉。”
二姐也跟着点头:“对,得再炸点麻花、糖球,还有豆腐圆子,我还打算去供销社买点新布料,给爸妈一人做身新衣裳。”说着,看向王保红,“小妹,你们供销社最近进新布了没?”
王保红略一思索,回答道:“进了些,有纯色的棉布,还有带碎花图案的,质量都不错。”
“明天我跟你一起去挑挑,顺便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年货,咱多买点。”
胡母在一旁笑得眼睛眯成了缝:“你们几个孩子,就是孝顺。这年啊,有你们在,咋过都开心。”
孩子们听到要过年,更是兴奋得又蹦又跳,叽叽喳喳地讨论着过年要放鞭炮、穿新衣。
一家人正热热闹闹地说着,王保红突然想起什么,从里屋拿出一个小包裹,神秘兮兮地说:“爸妈,姐姐们,我这儿还有个惊喜。”
大家的目光齐刷刷地聚过来,她轻轻打开,原来是单位发的一些稀缺的糖果和几张崭新的年画。
“这年画贴咱们家墙上,肯定喜庆!糖果给孩子们甜甜嘴,过年嘛,就图个乐呵。”
胡父接过年画,端详着,眼角的皱纹里都藏着笑意:“这画真不错,看着就有年味儿。”
大姐的孩子们一拥而上,争着要拿糖果,大姐佯怒着呵斥,眼神里却满是宠溺。
第二天,集市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王保红和二姐穿梭在摊位间,精心挑选着布料,手指轻抚过一匹匹布,时而比对颜色,时而商量款式。
不远处,大姐和姐夫正与卖肉的摊主讨价还价,终于买到了肥瘦相间的五花肉,心满意足地往回走。
一家人满载而归后,便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
胡父系上围裙,在厨房大展身手,锅里的红烧肉“咕噜咕噜”冒着香气,勾得人肚子直叫。
二姐心灵手巧,麻花在她手中被搓得粗细均匀,下了油锅,瞬间膨胀,金黄酥脆。
王保红带着孩子们在门口贴年画、挂灯笼,红色的光晕映照着孩子们红扑扑的笑脸。
到了年三十,一家人围坐在摆满佳肴的饭桌前,杯盏交错,欢声笑语不断。
外面鞭炮声噼里啪啦地响,屋内暖意融融,大家分享着这一年的喜怒哀乐,展望着来年的美好生活。
除了头两年除夕夜晚上的鞭炮声被枪声替代了,这两年总算是太平了一些。
想起往昔,大家的笑容里仍带着些心有余悸。
父亲微微叹气,回忆起那时为了护一家人周全,彻夜守在门口,手中紧握着一把旧锄头,随时准备应对突发状况。
母亲也跟着点头,眼眶微红,说起邻里有人被迫离散,幸好如今都慢慢团聚。
二姐轻抚着母亲的手背,轻声安慰:“都过去了,妈,您看现在咱们一家人整整齐齐,吃得饱穿得暖,往后的日子肯定越来越好。”说罢,给母亲夹了一筷子她最爱吃的菜。
孩子们在一旁嬉笑玩耍,对曾经的动荡并无太深印象,他们的欢闹声让屋内的气氛愈发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