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瑶被紧急送回寝宫,太医们围作一团,全力施救。萧逸在寝宫外焦急地踱步,眼神中透露出从未有过的凶狠与决绝。“传令下去,封锁皇宫,彻查此次行刺之人!若有知情不报者,格杀勿论!”萧逸对着身边的侍卫统领怒吼道。
良久,太医终于出来,萧逸急忙上前询问:“苏贵妃情况如何?”太医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答道:“禀陛下,贵妃娘娘暂无生命危险,但箭上有毒,还需仔细调养,清除余毒。”萧逸长舒一口气,走进寝宫,看着昏迷不醒的苏瑶,心中满是愧疚与疼惜:“爱妃,你放心,朕定不会让你有事。朕一定会揪出幕后黑手,让他们付出代价。”
苏瑶昏迷期间,萧逸日夜守在床边,亲自喂药喂食,处理完朝政后便立刻回到寝宫陪伴苏瑶。而朝中大臣们也被此次事件激怒,纷纷上书要求严查。萧逸一方面安排人手继续调查行刺一事,另一方面加强了皇宫的守卫力量,防止再次出现意外。
几日后,苏瑶终于苏醒过来。萧逸欣喜若狂:“爱妃,你终于醒了,可把朕吓坏了。”苏瑶虚弱地微笑着:“陛下,臣妾没事,只是让您担心了。那行刺之事可有眉目?”萧逸眼神一凛:“朕已经查到一些线索,此事与朝中几位旧贵族和后宫的一位妃嫔有关。他们不满朕的新政,企图通过行刺来扰乱朝纲,让朕放弃改革。”苏瑶微微皱眉:“陛下,既然已经知晓幕后之人,切不可轻饶,否则他们日后定会再生事端。”
萧逸点头:“爱妃放心,朕已有打算。朕会先不动声色,收集他们更多的罪证,将其一网打尽。”苏瑶提醒道:“陛下,此次行动一定要小心谨慎,他们既然敢行刺,想必也做好了应对之策。”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萧逸表面上对行刺一事不再追究,暗中却让自己的心腹大臣密切监视那些可疑之人的一举一动。同时,苏瑶也在后宫中安排自己的眼线,留意那位妃嫔的行踪和言语。
终于,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萧逸的人发现那位妃嫔与一位神秘人在御花园的偏僻角落密会,谈论着关于行刺失败后的下一步计划以及如何继续在后宫中制造混乱。萧逸得知消息后,立即带人将他们当场抓获,并从他们身上搜出了与行刺相关的信件和毒药。
证据确凿,萧逸立刻下令将涉及此次行刺事件的所有人员全部逮捕入狱,交由刑部审讯。在铁证面前,那些人无从抵赖,纷纷交代了自己的罪行。原来,他们与被流放的王贵妃家族勾结,企图通过行刺萧逸,扶持一位年幼的皇子上位,以便继续掌控朝政。
萧逸大怒,对这些人严惩不贷,将其家族抄家灭族,以儆效尤。经此一事,朝堂上的反对之声明显减弱,新政得以顺利推行下去。而苏瑶也在后宫中的威望大增,那些曾经对她心怀不满的妃嫔们纷纷收敛了自己的行为,后宫逐渐恢复了平静。
苏瑶身体康复后,继续协助萧逸处理后宫事务,同时也开始关注起国家的教育和文化事业。她向萧逸提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办更多的学堂,培养有识之士,提高百姓的文化素养。萧逸欣然采纳了她的建议,并让她负责此事的筹备工作。
苏瑶亲自挑选了一些德才兼备的学者作为学堂的先生,制定了详细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在学堂开办之初,苏瑶还经常前往视察,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解决遇到的问题。随着学堂的逐渐增多和完善,国家的人才储备也日益丰富,为萧逸的统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苏瑶知道,虽然眼前的危机已经解除,但宫廷中的斗争永远不会停止。她和萧逸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才能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挑战,守护好这来之不易的江山社稷和太平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