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妃妃如今身怀六甲,正慵懒地靠坐在庭院中的软榻之上,微风轻拂着她的发丝,带来丝丝凉意。
就在这时,一个人名毫无征兆地涌上心头——赵高!
那个与胡亥合谋、残忍杀害嬴政32个子女的刽子手。
王妃妃想起上次在咸阳宫看见赵高那张阴险狡诈的面容,以及他后来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王妃妃不禁打了个寒颤。
遥想当年那座金碧辉煌、巍峨壮观的宫廷之内,竟发生了一场惨绝人寰、血流成河的血腥屠杀!
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犹如一部恐怖至极的电影,一遍又一遍地王妃妃在眼前不断萦绕。
每一个画面都如此清晰而逼真,仿佛能够嗅到空气中弥漫的浓烈血腥味,听到伤者痛苦的呻吟和凶手残忍的狂笑。
满地横陈的尸体,有的身首异处,有的肢体残缺不全,鲜血染红了宫殿的地砖,汇聚成一条条触目惊心的血河。
宫廷内原本华丽的装饰此刻也被鲜血沾染得斑驳不堪,墙上挂着的精美绸缎在风中无力地飘荡,仿佛是那些无辜亡魂最后的挣扎与呼喊。
这场屠杀所带来的恐惧如影随形,深深地烙印在了王妃妃的心头,每每回想起来,都让她不寒而栗,毛骨悚然。
那些无辜的皇子公主们,本应享受荣华富贵,却因为权力的争斗而全部命丧黄泉。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便是赵高和胡亥,他们狼狈为奸,视人命如草芥。
尤其是赵高,凭借其巧言令色之能深得胡亥信任,从而得以肆意妄为,铲除异己。
一想到这里,王妃妃心中便充满了对赵高和胡亥的愤恨与无奈。
她记得在《秦始皇》这本书中,除了介绍这些,还详细介绍了赵高的为人处事,而且赵高、李斯和胡亥还合谋杀掉了自己的儿子扶苏,还杀掉了自己的女儿元嫚……
最让王妃妃不解的是,按照传统没有帝王继承权的嬴政的女儿们也没能逃过秦二世胡亥的捕杀。秦二世胡亥下令在杜县以分裂躯体的方式将10位姐妹全部处死,而且还是“矺死”,相当于肢解而死。
王妃妃越想越生气,越想就越睡不着觉。
想来那时候胡亥已然陷入疯狂杀戮的漩涡之中无法自拔,他的双眼被鲜血染红,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斩草除根,务必将一切可能威胁到自己皇位的因素彻底铲除。
可怜嬴政的那些儿女们,就这样一个个惨死于胡亥的屠刀之下,无一幸免。
嬴政的女儿们,她们或许不像兄弟们那样直接对胡亥的皇权构成巨大威胁,但在权力欲望和赵高等人的不断挑唆之下,但胡亥最终还是狠下心来,决心不放过任何一丝隐患。
于是,胡亥全然不顾伦理道德,无视亲情血脉,毅然决然地对自己的亲姐妹们痛下杀手。
如此行径,简直是丧心病狂、天理难容!其残忍程度令人发指,实乃千古罕见之恶行。
王妃妃赶忙找到《秦始皇》这本书。
这是和她一块穿越到秦代的书。
等她找到这本书时,竟然发现书上空空如也,连一个字都没有。
王妃妃除了震惊之外,根本顾不上思考是什么原因,只好凭借自己的记忆回忆书中所记载的所有大小事件。
她突然想到,赵高之所以非要让秦国灭亡,主要原因就是赵高他个人的野心和权力欲望。?
赵高原本是秦国的宦官,因精明强干而被提拔为中车府令,后来又兼行符玺事。
在嬴政死后,赵高与胡亥、李斯合谋,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并诈诏赐死扶苏与蒙恬。
胡亥成为二世皇帝后,赵高任郎中令,开始专擅朝政,陷害忠良,最终导致秦朝的灭亡。?
天啊,王妃妃不敢再往下回忆,按照历史书籍记载,她和嬴政的儿子扶苏将会死于赵高之手。
她又想到赵高的行为对秦朝的灭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通过篡改遗诏、诛戮宗室和大臣、更改法律等手段,使得朝政混乱不堪。
赵高还故意在二世面前指鹿为马,迫害不附和的大臣,进一步加剧了秦朝的内部矛盾和不稳定。
最终,赵高在试图篡位自立时被子婴设计杀掉,才结束了他的权势生涯。
但这些都发生在在嬴政死后。
啊,天啊,嬴政死后?
天啊,嬴政死时竟然才49岁!
啊,政哥哥?
王妃妃瞬间脑子一片混乱。
啊,那她岂不是要在46岁时就丧夫?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政哥哥去世的这么早?
王妃妃不敢再往下想。
她想不到那么爱自己的嬴政,竟然去世的那么早。
她想把这些事情通通尽快告诉嬴政,让他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