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李承乾携千牛卫与工部众官启程,李泰的轻车简从紧随其后。
除却魏王府寥寥数名亲卫相伴,他并未多带人马。
李泰智虑深远,深知不可喧宾夺主之理。
此番乃是兄长李承乾扬名立万之时,他不愿令兄长心生猜忌,以免伤了兄弟间的情谊,故而甘居其次,不求显赫。
于南北官道某处,工地上民夫们面带愁容,更有数名面目凶恶之人手持藤鞭,对劳作的百姓施以鞭笞,场面令人不忍直视。
“尔等手脚须速些,误了期限,这责罚可是你们担不起的!一众刁奴贱役!”监工声如破竹,刺耳难听,似那阴曹地府的夜叉催命,令人闻之色变。
于那工地歇息之所,一隅临时搭造之木屋内,坐有一位锦衣玉食的贵公子,身旁环侍数名姿色妖娆的佳丽,正殷勤地剥着葡萄,斟满琼浆玉液。
公子饮之食之,悠然自得,宛如置身桃源仙境。而那墙外工地上,哀鸿遍野之声,于他而言不过耳旁风,甚或引人生厌,全然不顾人间疾苦。
彼时,一名工部小吏立于旁观,目睹赵郡李氏家奴挥鞭笞打劳役百姓,心下顿生羞惭。
若非李氏以他家人安危相胁,他又何至于此,沦为帮凶,加害于民。
思及此事若传至朝堂之上,定然难逃一死,心中不禁惶恐万分。
忽见一老翁因劳力过度,气息奄奄,复遭赵郡李氏家奴毒打,终至气绝倒地。四周工友纷纷上前探视,只见老翁已无声息,魂归西天。
众人皆默然哀伤,场面一片凄凉。
“死人矣!死人矣!”工地上有人惊惶失措,高声呼喊,一时之间,人群骚动,乱作一团。
监工之责,落于赵郡李氏家奴肩上。
见此情景,他怒目圆睁,厉声喝道:“尔等速速归位,勤勉劳作,莫要自寻苦吃,否则皮肉之苦,休怪我鞭下无情!”
言罢,手中鞭子轻挥,似有破空之声,令人心生畏惧。
“‘尔等休想善终!吾必赴衙门,告汝等之罪!”老汉的亲眷痛心疾首,怒视监工,声泪俱下。
“欲诉青天?吾倒要瞧瞧汝如何诉!”家奴面露狰狞,拾起地上木棍,恶狠狠地朝那老汉的亲眷挥去。
棍棒无情,正中其首,霎时血如泉涌,不多时,哀嚎声渐弱,终归寂灭。
工地上其余劳工见此情景,顿感义愤填膺,群情激愤之下,与赵郡李氏之人爆发了争斗。
“不好了,少爷,那些粗野之徒竟闹将起来。”一名家仆急匆匆地闯入工地旁的歇息木屋,向贵公子急切禀告。
“唤家族私兵前去平息便是,莫要再来扰我清兴,你这莽撞之举,可真是败了我的雅致。”贵公子轻轻从佳人怀中抽出玉手,面上虽有几分不悦,却也难掩那份慵懒的风流。
须臾之间,贵公子的心腹已是疾步而至,抬眼望向主子,眸中含着几许急切之色,欲言又止,只以眼神示意。
贵公子轻挥衣袖,美姬与家仆皆是会意,悄然退下。待四周无人,方以眼神示意心腹,静候其启唇。
“公子,闻太子亲临南北官道之工事巡察,近日内必达此地。”心腹低声道,语气中透着几分谨慎。
“来便来矣,有何惧哉?”贵公子轻捋长衫袖口,眉宇间尽是淡然,“些许银两打点便是,纵使李承乾贵为东宫之主,亦不敢妄动赵郡李氏分毫。”
言罢,公子目光微敛,似有深思。
“公子,切莫掉以轻心。现今工地上民怨沸腾,若被太子殿下寻得破绽,我等恐将陷入不利之境,届时老爷与家主定会心生不满。”心腹低声道,语气中透着几分忧虑。
今时今日,公子正与其他公子竞逐家族继承之位,一言一行皆需慎之又慎。
赵郡李氏虽位列五姓七望,然一旦招致朝堂猜忌,便非吉兆。
此番争斗,不仅关乎个人荣辱,更牵涉家族兴衰,不可不慎。
那贵公子亦非等闲之辈,稍加思量便洞悉了事态之关键。
遂命心腹将工地劳工悉数稳控,秘密转移至幽僻之所监押,待李承乾远去,再行开工,以避锋芒。
此举既可保全自身,又不致令工程耽搁,可谓一举两得。
修缮官道,功莫大焉,此乃朝廷重托,亦是赵郡李氏彰显实力之良机。
李氏遣此公子亲临督工,足见对其器重有加。
彼虽手握权柄,可对下人颐指气使,却也不敢忤逆族中长老之意。
故其行事必当审慎,既要彰显威严,亦不可令族中耆宿心生不悦,以免自损前程。
私兵一出,民乱顿息,其间刀光剑影之下,多有劳工受伤,哀鸿遍野,惨不忍睹。
尤有一老汉不幸丧命,其家人亦难逃厄运,皆被匆匆草葬于荒郊野外,似此等小民之命,在权贵眼中竟如草芥般轻贱。
工部小官被贵公子召至身前,面授机宜,嘱其向李承乾报喜而不言忧。
待得工程告竣之日,赵郡李氏非但允诺释放其全家老小,更将以厚金相赠。
那小官闻言,心中虽有千般不愿,却也不敢稍有忤逆,只得连连点头,应声如蚊蚋。
此情此景,令贵公子颇为满意,遂挥手示意,命家仆将小吏恭送出门,以免其多生枝节。
翌日,工地上仅余些许李府家奴,往日喧嚣的劳作景象已不复存在,众劳工皆已被李府私兵秘密押解他处,隐匿不见踪迹。
那位贵公子命心腹备齐佳酿与珍馐,欲在李承乾驾临时,以最盛的情谊款待这位尊贵的宾客。
数日后,李承乾的车驾缓缓驶近赵郡李氏所辖之途。
贵公子布下的眼线不断传来李承乾行踪的消息,工地上则是一片繁忙景象,炊烟如丝缕般缭绕于空中,屠夫们正忙碌地宰杀牲畜,以备盛宴。
更有妙龄佳丽精心编排舞乐,誓要在席间献上一场绝美的视听盛宴。
这几日里,李承乾亲临数处工地视察,所见之处,工程之质量与进度皆令人称道。
阎立本随行左右,其对工程之事了如指掌,任何瑕疵皆难逃其锐利之眼。
各工地的银两发放亦颇为准时,未闻有克扣工钱或欺凌平民之事发生,此等情形令李承乾心生欣慰,对下吏之治理亦感满意。
(今日三更奉上,求书架,求催更呀。(???)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