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天吃完饭,我的朋友们就住在我的宿舍里。当时正逢国庆节,住的近的人都回家了,还有一部分人到处去玩了。我本来准备外出的,朋友们要来,我在这里等他们啊。
第二天,我带他们去市里玩了下,市里面其实也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公园和一个寺庙比较有名吧。
当天在市区的火车票代售点,陪着他们买好了第二天回程的火车票,让他们放心回家了,不会太漫长的旅途了。
当天,中午我带他们去吃了过桥米线。在市百货商店后面的一条路上,南大街的一侧的小路上,有一家过桥米线店。
我也是来到这里才人生第一次吃到过桥米线。第一次接触的这个时候那么的新奇。
我的两位同学们和我一样比较好奇啊,先上来十来个小碟子,每个碟子都只够一口吃的,里面有方肉、香肠、猪肉、鸡肉、鱼肉,还有各种蔬菜和豆制品。旁边还有一碗米线。
然后上来一个好大的碗,里面的汤上飘着一层油,汤里面好像啥也没有啊。
我对他们说:“你把这些东西全部倒进汤里,先放荤菜,后放素菜,最后放米线。”
他们两个感觉很有乐趣的放着东西,一会放完了。
我说可以吃了,他们问:“能吃吗,这个肉本来是生的吧。才一会能吃吗?”
我说:“你看这个肉都切的很薄的,放下去就熟了,这个汤很烫的,上面有一层油盖住了,米线本来就是熟的,这个汤是鸡汤啊。”
他们开始吃了,先喝了一口汤,嗦了嗦嘴,郑说道:“果然很烫。”
周说:“这个汤还是很鲜的。”
我说:“我刚开始发现这家,就觉的很好吃啊。”后来我们家乡的小镇上,也有开了很多这样的店,但是味道总是感觉不正啊。后来在南京路上开了桥香园,味道也不行啊。我最后去了云南蒙自吃米线,但是味道总没有这家好吃啊。
20年后,我再次回到这里,这家店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只留下我,深深的遗憾了。
当时,我吃完了米线,又带他们去附近一家牛肉煎包店。
这家店是清真店,主要就是卖牛肉煎包。郑同学饭量大,我怕他吃不饱啊,这个有油水。
我们三个人进去,点了6份的牛肉煎包,另外加了三份的牛肉粉丝汤,这个汤的牛肉味比较重,很好吃啊。
我们三个人,一下就把这些都吃完了。
我们三个人又在市区逛了一会,买了一些当地的土特产,比如萝卜干、寸金糖和麻饼之类,带回去给家人啊。
晚饭,我们就在第一天来的那家小馆里吃啊,点了几个家常菜啊。
第二天,我就把他们送到了火车站,把他们送上了车了。我就回来了啊。
我第一天来这里上学,这里处于市区的最西边。我和我爸换了两辆公交车。第二辆车,坐到公交车的终点站,是一个叫花园新村的地方。
再到学校里,也有公交,但是要等候的时间比较长,一个小时一班吧。
然后,我和老爸叫了辆三轮车,送到学校,大概4元吧。
三轮车骑了大概不到20分钟就到了。学校门口停了很多三轮车,大概都是送学生的。
我进了校门,里面有很多同学都在帮助我们指引,哪里去报到,哪里去领东西啊。
一切都有序的展开,我去领了东西,包括被子、脸盆、热水壶、搪瓷杯和搪瓷碗,搪瓷杯和搪瓷碗,碗是一个大一个小,还有调羹啊,杯子和碗上还有校名和编号,我的编号我还记得是“625”,因为是25的平方,比较容易记。后来,毕业的时候,我还把被子和碗带回去了,留了纪念,可能我是个特别怀旧的人。
把东西领完了就去了房间了,我们的房间在三楼,房间编号是“306”。
我的床铺号是10号,这个房间满员就是10个人。
进门右手是个架子,上面放着每个人人的行李箱。再往里第一个床铺下铺上铺是一号下铺是二号,依次顺延。
右边是四个床铺,左边是六个床铺。中间通道到底是一张写字台,对着北窗户。
进门的左手边先是一个脸盆架,旁边是一个小长桌,下面放着热水壶上面放着做一些茶杯和碗啥的。
我的床铺在离长桌最近的地方,我睡下铺啊。我上铺是个广西来的,我们把他称为为阿牛,因为他上下铺动静很大,感觉蛮有力气的。
当天晚饭,我和老爸在小餐厅吃的。当时我们校内有两个吃饭的地方,一个是学生餐厅,一个就是小餐厅,他在进门的主干道旁边,听说是别人承包的,味道比食堂好一点,价钱也贵一点啊。后来,我们世界杯时候看球赛,都在这里看。
另外还有一个教工餐厅。
对面女生宿舍楼的楼下还有一家小卖部,也卖馄饨和面条啊。
吃完晚饭,我和爸爸在学校里转了一圈。这个学校没有我原来想象的那么大啊,但是各种设施齐全啊。
有一个电影院,有一个室外的游泳池,还有个篮球馆,一个标准的400米跑道,一个小花园,四五个水泥篮球场地吧。
爸爸当天就住在学校的招待所里,招待所在学校的一个角楼里,和教工宿舍离的很近。
第二天一早,我去招待所叫上了爸爸。我们一起在去了学生食堂吃了早餐。
这里早餐也比较简单,白粥、菜包子、肉包子、馒头和咸菜。白粥一毛钱一两吧,还送点咸菜,菜包子是一毛一个,肉的是一毛五,馒头是五分钱一个。
我在家里的时候,包子和馒头统一称为馒头。有肉嗯叫做肉馒头,啥也没有叫做淡馒头啊。
我和爸爸吃完早饭,爸爸就回去了。
我把爸爸送到到了学校门口,看着爸爸的背影让我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
我自己默默的走进了学校了,回到了学校里,准备开始新的生活啊,在异地的生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