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大门敞开,两名骑士从里面缓缓而出。其中一位青年体态健硕、眉宇轩昂,面容清秀却略显忧郁气息,正是出身贵族且被嘉庆帝钦封为湖广巡抚的惠龄;
另一位是随同前行的副将郭英雄,身材短小精悍、黑袍裹身且腰悬佩剑,整个人显得十分冷酷干练。
只见惠龄高声宣布:“遵旨讨逆,维护江山安定!”
“奉诏出征,平乱安邦。圣意已下,谨遵不违。”全体将士齐声回应,个个斗志昂扬,眼神中仿佛燃起了熊熊战火。
一声令下,“前进!”万千勇士如潮水般向前涌去。
在这支队伍里不仅包含满洲八旗战士和汉族官兵,更不乏一些农民甚至是流匪。
鉴于此前有关清廷欲对襄阳发动攻势的消息已在荆楚各地广泛流传,许多难民亦纷纷加入其中以求活命。
“这次反贼势力浩大,咱们该怎么应对才行?”看着手中铺展开来的军图,副将郭英雄忍不住问到身边看似云淡风轻实则深谋远虑的主帅。
惠龄冷静地指着图纸分析道:“敌占三邑即:南漳、宜城、枣阳。除非先拿下这三个据点,否则根本无法逼近襄阳府地界。
强行突进只会让后勤供应面临危机。”
“这可怎么办才好?总不能再拖下去了吧?”对于目前形势感到焦急万分的郭英雄催促着说道。
“不行,我们不能一直这样耗下去。这些盗匪并不愚钝,必定已经察觉到了我们的打算。我猜他们坚持不了太久,便会自动撤军。”惠龄分析道。
“那么七日后发起攻击,岂不是正好落入他们的陷阱?到时候他们必定会再度逃脱。”郭英雄说道。
惠龄答道:“这确实在意料之中。但我们估计到第七日时,贼军将因疲于应付而溃逃,此时我们将顺势攻打襄阳。”
听罢惠龄的布局,郭英雄心头振奋,感叹道:“若是此计成功,那可算得上是立下了前所未有的丰功伟绩。”
“然而,这项计策极为冒险,一旦出现任何纰漏,襄阳就可能陷落敌手,我们将会付出沉重代价。”惠龄略作点头后补充。
尽管言语间满是对风险的警醒,但慧龄的眼神里却流露出对这一战可能带来荣耀之成就的渴望。
这个计谋的核心就在于必须确保己方力量足够强大,否则即使策略无误也难破襄阳坚城。
“将军,末将愿意充当诱饵,吸引叛军的主要火力进攻。” 郭英雄主动请命。
经过短暂停顿,慧龄抬起了头: “好,既然你自愿承担这份风险,那咱们不妨一试。”
随着命令传开,之前蠢蠢欲动准备进发的白莲教徒忽然停止了脚步,并开始缓慢退回。
“哈哈哈,这群反贼终于打算放弃进攻啦!”兴奋之情令郭英雄不由自主地发出狂笑。
“别激动过头。”慧龄严厉斥责了一句。
听到这话,郭立即噤声不语。作为一名老兵,他清楚此次行动所蕴含的风险,但他并不惧怕。
目前他的家庭居住在荆州府,为了报效祖国,他是义不容辞的。
不仅仅是他一人,很多士兵同样怀抱坚定信念,哪怕是面对牺牲也无所畏惧。
“禀告将军,敌人正在撤退。”一位传令兵匆忙前来报告说。
“嗯,终究还是决定退却。”闻言,慧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笑容。实际上这个结果比预计中更好,原本他还以为对方会继续顽抗。
若非现在撤军,则有可能造成周围无辜平民受到更多威胁,使得整座襄阳陷入极度危机状态。因此,他迅速下达指令,带领大约一万六千余人马追赶白莲教军队的脚步,只是行进速度并不急于一时。
很快,先头部队便碰到了敌人侦察哨。
“消灭!”
“你立刻率队向前,尽快包围并控制住宜城,逼迫对方出城应战,务必三天之内攻下此城。”
“遵命!”郭英雄回应并鞠躬表示尊重。
果然,在一周时间过后,朝廷派出支援到达指定位置,不过与原先有所不同的是领军人物缺席,只剩下一个副手指挥。此人名叫张宗仁,乃是位经验丰富的老战士,在军队里享有很高威望。
这支部队主要由骑兵组成,因此行动迅速异常,不到半天工夫便已接近目的地。虽然从外观来看这座城市的防御设施相对薄弱,
但城内实际建造得非常坚固。
“击破宜城防线,直取襄阳中心地带!”参将领挥枪高呼道。
“冲锋!”
众人齐声响应,带着高昂斗志朝着城墙冲杀过去。
然而就在这一刻发生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城墙上方聚集了许多弓箭手。这批射手发动了首轮攻击,顷刻间前方突袭者就被射倒了一片。
“怎么会突然冒出这么多弓箭手?”有人惊呼。
“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为何他们会藏在这里?”
\"难道说早已设下了埋伏不成?\" 疑虑声四起。
现场顿时陷入了混乱,大家都显得十分惊慌失措。
“不好,有内奸,快撤退!这不是援军!”见状,张宗仁也惊吓不已,立刻做出撤离决定。
但是显然为时已晚,只见无数支箭矢破空而来,最前列冲锋的士兵相继被射倒,鲜血四溅.
场面顿时惨不忍睹,看的人心惊肉跳,麻木不仁。
啊啊啊!
各种惨叫声,此起彼伏,让人头皮发麻。
“敌方极其狡猾,快撤退!”
张参将见势不妙,立刻下达撤退命令,遗憾的是已经迟了一步。宜城上方的弓箭手持续发射,不一会儿,就有超过四五百人伤亡。
尸体堆积如山,阻挡住了箭矢,这才为他们争取到了一丝喘息之机。
“快,赶快吹响号角,让骑兵来增援。”张参将连忙大声吩咐。
一声尖锐的号角响起,随即远处山林之间尘土飞扬,隐约传来了骑兵的马蹄声。
“援军来了!”副将欣喜若狂地喊道。
其他士兵听罢,纷纷松了一口气,方才情势危急,好在及时有援军赶到。
“冲!”
清军的骑兵自林中跃出,迅速加入到战场之中。
“给我守住,绝不让敌人越过此河!”
张参将满面怒色地下令。
尽管初期陷入过慌乱,这位老将很快就冷静下来,并调度起了骑兵协同防守。
的确,骑兵带来的威慑力非同小可,使敌方不敢正面对抗,从而给清军带来了极大的喘息空间。
即便如此,也无法扭转战局的不利态势。不过很快,清军便逐渐站稳了脚跟。
但是朱元璋怎会给他们留下机会?他一眼发现了清军的弱点,亲自率骑兵发起了冲击!
汗水沿着张参将的额头滴落,他紧咬着牙关:“敌人怎突然像吃了兴奋剂一样?”
“大人,请速想办法吧。”一名军官焦急催促。
“想什么办法?这一仗我们已注定要输了。”另一位高级将领叹息着说。
“唯有退出宜都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一个新计划浮现在他脑海中。
军官闻言呆住:“我们尚未真正决战,怎能轻言失败呢?”
张参将冷哼,“你懂个什么,我们有明显的骑兵优势外加辅助战斗的八旗兵,胜利唾手可得。继续战斗下去,胜利自然属于我们。”
“可是......”
“没有‘可是’了,照我说的办。”张参将不容置喙地打断他。
犹豫片刻后,军官勉强同意了这个决定。
看到手下接受了自己的策略,张参将心中暗喜,毕竟这确实是值得一试的机会。
“兄弟们,我们必须抵挡至最后一刻,尽可能为我们效忠的对象争取宝贵的时间。”
被他有序指挥下的清军与守城士兵展开了激烈对抗,战场上一时呈现出胶着状态。但随着时间推移,优势逐渐向清朝部队倾斜,宜都守备显得愈发无力招架。
“给我砍掉那个恶棍!”副官咆哮着挥刀斩倒了一个贼兵。
“杀!”
呐喊声震耳欲聋,一连串致命打击落在了敌人的头上,不断有对手失去平衡跌倒在地。
“这样下去不行,再拖一会儿怕是要全军覆没了。”部分士兵心里打起了退堂鼓。
这时他们不禁怀疑是不是张北玄故意牺牲自己作为诱饵。
而实际情况比想象中还要严峻得多:对于想要逃逸的人来说,任何离开的行为都将意味着死亡。
“将军,敌人仍旧顽抗不舍离去。”一名战士汇报说。
张北玄沉思半晌答道:“那边情况怎么样?”
“朱氏军队仍纠缠在一起,彼此争斗十分焦灼。”战士回应道。
“他的马队还没过江?”张北玄紧蹙双眉询问道。
“恐怕是用了某种方法避开了侦察兵的眼睛,所以导致我方主要力量都留在原地等待决战。”战士苦笑答道。
听到此言,张北玄露出笑容:“那就好极了,全面进攻,消灭这支敌人!”
霎时,白莲教成员倾巢出动。
“小心,迎击来自宜都的力量!”
当看到大批援军涌入时,清军立刻开始组织防线进行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