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下的曹操气晕了。
这后生的人怎么就揪着他的这些爱好不放。
更有甚者,直接在天幕上刷“魏武遗风”。
【曹老板虽然去了,但是他的爱好永远流传着!】
【在下继承了些许的威武遗风,现在正在村头的王寡妇家里。】
【不羡鸳鸯不羡仙,羡慕孟德每一天!】
【记得看三国电视剧里面有一幕,别人都去抢皇帝了,只有曹操一个人去救太后了,这充分体现了曹操的爱好。】
【怎么,视频里面的太后,难道你看了不心动吗?】
【放肆!怎么跟本太上皇说话的!】
看着天幕上众人的评价,曹操感觉到自己的风评被害。
这后人瞎说什么大实话,本来只是人云亦云的事情,现在好了,直接在天下人面前都实锤了。
不过好在评论区还是有着赞扬曹操的声音。
【平定北方、中原的战乱,恢复百姓生产,对内压制豪强,给残破的中华大地保留了一份生机。】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观今天下英雄者,唯使君与操耳!】
【我认为他是当之无愧的三国第一人。】
【不在乎自己的名声,将自己的欲望展现无遗,为达目的不得手段,这就是霸道的力量。】
【若是世上没有曹操,天下又不知该有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当然,对于曹操,后人的争议是很大的。
虽然曹操有着文韬武略,但干过的缺德事,也不少。
【能力应该是比刘备强的,但是缺德事干得太多了,三国一大半的屠城都是曹操干的。】
【我对曹操没有任何好感,我是徐州人。】
【当时的百姓都害怕曹操屠城,才跟着刘皇叔跑的。】
【夜晚的曹操辗转难眠,心想关羽自己得不到,陈宫也离自己而去,有这么遭人嫌吗?背后忽然想起一个声音:我也嫌弃你。转头一看,是大汉征西将军曹操。】
【很复杂的一个人,若是当初十八路诸侯同心同德赢回天子,中兴汉室,曹操或许会继续当他大汉忠良。】
看着天幕上后的的畅所欲言,曹操也是叹息一声。
是啊,哪怕他看到大汉的一丁点希望,也不至于会另起灶炉。
只可惜,大汉气数已尽啊。
他回头看向了一边正在研究医术的刘协。
这大汉走到了如今,还能兴复吗?
天幕下的孙权看着曹操的事迹,也是感觉到生出了一股豪迈。
这魏蜀两国的掌权人都有如此高的评价。
作为吴国掌权人的自己,也应当是有不低的评价吧。
毕竟,当年被誉为三国奸雄的曹操,还说出“生子当如孙仲谋”这样的话。
虽然自己后来有着送十万人头的事情。
但是也该有着一些积极正面的评价吧。
应该有吧……
孙权越想越没有底气。
最后竟然开始祈祷这天幕不要再讲跟自己有关的事情了。
然而怕什么来什么,下一条视频,讲的就是孙权。
而且这标题,也直接让孙权气晕了。
【合肥战神-孙十万。】
“主公,主公!”
孙权被周围的吴国将领呼唤,睁开了双眼。
“扶我起来,我倒要看看这后人是如何评价我的?”
【他是三国中最能熬的一位君主。
刘备享年63岁,曹操享年66岁。
而孙权,足足活了71年,仅比司马懿少2年。
三国第一枭雄曹操曾说道:“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的编纂者陈寿更是称呼他有“勾践之奇”。
他,就是大魏吴王-孙权。】
“嗯,看来我还是有点好的风评的。”
孙权满意点点头,他忽然发现了华点。
“等我儿,我是什么王?”
而弹幕上,都已经是清一色的问号了。
【不是,什么时候活得久也能成为值得炫耀的本事了?】
【楼上的,关于这一点,我觉得司马懿有话说。】
【生子当如孙仲谋,合肥十万送人头。】
【你确定“勾践之奇”不是对孙权的讽刺吗?】
【孙权是属狗的,我们一般都亲切称呼孙权为“吴狗”。】
刚刚缓过来的孙权,又气晕了过去。
而东吴大大小小的将领,看到他们主公被如此称呼,也都是义愤填膺。
这后世人,未免也太不给他们东吴面子了。
【孙权,字仲谋,生于公元182年的吴郡富春县。
是江东猛虎孙坚的第二个儿子。
同年的孙权可以说是过着颠沛的生活,每两年就要搬家一次。
九岁的时候,父亲孙坚在征讨荆州刘表的过程中不幸战死,由母亲吴夫人抚养。
少年时期的孙权,就展现出了他的额聪明才智。
他跟随在孙策的身边,参与内部事务的决策,就连孙策都常常自叹不如。
而每当宴请宾客的时候,孙策更是常常对孙权说,这些人以后都会是你的手下。
196年,15岁的孙权就已经担任了阳羡县长。
而后,更是跟随着孙策四处征战。
只是没想到,孙策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200年,孙策遇刺身亡,年仅十八岁的孙权,就成了江东的领袖。
而孙策的那些手下,自然也就成了孙权的手下。】
弹幕上,关于孙权的讨论依旧不断。
【18岁的我还在问家里面要钱,18岁的孙权就已经成了江东之主。】
【这么一看孙权也挺可怜的,父亲和兄长都早亡,年纪轻轻就接过了重任。】
【我怎么觉得是孙权把父兄克死了?】
【张昭和周瑜等人认定孙权可以成就大业,于是率群臣辅佐他。
张昭为文臣领袖,周瑜为武将领袖。
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招纳贤才,安定大族,稳定江东局势。
而后,更是击杀皇族,吞并江夏。
公元208年,曹操南征,大败刘备。
曹操给孙权写信,要拿下东吴之地。
阵营里面听到曹操要来的消息,顿时分为了两派。
以带头大哥张昭为主的主降派。
以周瑜和鲁肃等人为代表的主战派。
张昭在东吴的影响力很大,可以算得上是曹魏集团的荀彧。
在他的带领下,文官大多主张投降。
孙权力排众议,主张抵抗曹操。】
赤壁之战,不仅是周瑜的高光时刻,也是孙权的高光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