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赟面色凝重地说道:“大皇子此人向来行事谨慎,而且生性多疑。若要寻得他犯下重大过错的机会,实非易事啊!”
潇煌闻此一言,顿时眉头紧皱,面露戾色道:“哼!难道本王养着你们这群人只是让你们在此坐享其成不成?到了这关键之时,自然需要尔等为本王想出应对之策来!”
刘赟听后,心中虽有不满,但深知此时万万不可顶撞主子,于是默默低头,并未出言反驳。
潇煌见刘赟如此识趣,心中也是明了驭人之术的精髓所在——先施威打压一番,而后再给予些许甜头安抚。
只见潇煌脸色稍缓,接着开口说道:“罢了罢了,你们自行下去好好商议一番应对之法吧。若是此次能将此事办妥,本王自不会亏待你们,届时每人赏赐五百两黄金!”
刘赟闻言,双眼猛地一亮,原本有些低落的情绪瞬间一扫而空,只觉得浑身充满了干劲儿。
“多谢殿下厚赏!属下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殿下所托!”刘赟躬身行礼应道。
言罢,他便匆匆转身离去,准备去找其他同伴共同商讨此事。
一边走着,刘赟心里暗自思忖起来:既然大皇子做事那般谨慎小心,那我们何不在这一点上做做文章呢……
皇上为了能让大皇子名正言顺地登上那令人瞩目的太子之位,经过深思熟虑之后。
皇上决定派遣大皇子在接近太子之前,前往江南地区深入考察那里缺水的情况。
要知道,江南向来都是以水乡着称于世,按常理而言,这样一个水资源充沛之地怎么可能会面临缺水的困境呢?
即便是遭遇长时间不下雨的旱情,凭借着众多星罗棋布的湖泊以及蜿蜒流淌的河流,也完全足以满足当地农田的灌溉需求。
然而,如今却偏偏传出了江南缺水的消息,此事看似不大,实则暗藏玄机。
若能妥善处理好这个棘手的问题,对于即将接任太子之位的大皇子来说,无疑将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之举。
再看那位太子殿下,平日里行事作风稳健,每逢做出重大决策之时,总是会综合考量诸多方面的因素。
这种谨慎周全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与此同时,也有可能致使整个决策过程变得异常繁琐复杂,甚至耗费大量宝贵时间。
因此,不得不仔细评估一下太子的这些决策。
看看它们是否存在过于保守的倾向,又或者是否因为顾虑过多而错失掉了一些难得一遇的有利时机。
毕竟,在波谲云诡的宫廷斗争之中,稍纵即逝的机遇往往就能决定最终胜负的走向。
刘赟就这样想,便觉得可以试一试。
皇宫中……
“陛下,谭将军来了。”刘公公在一旁提醒道。
\"嗯。\"皇帝微微颔首,动作缓慢得仿佛时间都在这一刻凝固。
他缓缓抬起那双深邃如渊的眼眸,目光冷冽地扫视着下方。
尽管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但从他身上散发出的那种无与伦比的王者气息。
却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浪一般,铺天盖地而来,令人不禁心生寒意,浑身战栗。
“参见陛下!”谭文博单膝跪地,双手抱拳,低头行礼,语气恭敬而又坚定。
他的身姿挺拔如松,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岳。
“嗯,起来吧!”
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又慵懒,宛如一阵轻风吹过平静的湖面,虽然看似轻柔,却蕴含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谢陛下!”
谭文博起身,依旧保持着恭谨的姿态。
“你才回来不久,理应好生歇息一番。不过……”
皇帝话锋一转,语气变得有些凝重,“朕听闻近来匈奴屡屡侵犯边境,扰我百姓安宁,实乃心腹大患啊。”
谭文博闻言,神色一正,拱手道:“能为陛下效力,抵御外侮,保境安民,乃是微臣至高无上的荣耀!”
他的话语铿锵有力,透露出一股义无反顾的决心。
潇衕皇帝静静地凝视着眼前的谭文博,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赏之色。
对于谭文博此时表现出的忠诚和果敢,他感到十分满意。
近些日子以来,皇帝心中一直有着立太子的念头。
然而,这人选问题却让他颇为纠结。
在众多皇子之中,老大和老二皆是出类拔萃之辈,无论是文韬武略还是治国理政之才,皆可圈可点。
因此,他一直在这两人之间权衡利弊,难以抉择。
至于那个后来寻回的潇珩,皇帝起初并未将其放在心上。
当初找回他,也仅仅是出于血脉亲情以及皇室颜面考虑罢了。
在皇帝看来,若潇珩真有足够的才能与实力,或许还能成为老大、老二的一块磨刀石,促使他们更加奋发图强。
但倘若连在两位兄长的竞争之下都无法存活下来,那此人便也无需他再耗费过多的精力与心思去栽培了。
然而此时此刻,朝堂之上已然分裂成泾渭分明的两大派别。
其中一方坚定不移地拥护着大皇子,而另一方则对二皇子死心塌地、全力支持。
这两方势力原本就旗鼓相当,难分伯仲。
但倘若身为镇远大将军的谭文博贸然选定其中一方站队,那么后续的局势发展恐怕就无需多言了。
毕竟,以他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力,稍有偏颇都可能引发朝局的剧烈动荡。
正因如此,身担重任的镇远大将军谭文博深知自己绝不能与任何一方党派有所牵连,更不可做出丝毫结党营私之举。
否则,不仅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还将祸及整个国家的安定繁荣。
就在这紧张微妙的时刻,潇衕皇帝似乎有意要将谭文博从当前复杂的局面中支开。
只见他微微眯起双眸,若有所思地凝视着下方,然后缓声道:“那你去好好准备一下。即刻启程吧。”
谭文博闻令后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忙恭敬地抱拳应道:“是!”
随后,他转身大步流星地退出殿外。
潇衕皇帝目送着谭文博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方才缓缓收回目光。
紧接着,他霸气十足地往后一靠,慵懒地倚在那张象征无上权力的龙椅之上。
转头看向身旁侍立之人,轻声问道:“你来说说,朕此番举措究竟是否明智?”
那人闻言先是一愣,随即便毫不犹豫地躬身答道:“陛下英明神武,此等决策自然是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啊!”
潇衕皇帝听后不禁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此人不过是个善于阿谀奉承之徒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