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氏见闺女点头同意,心里叹一口气。
面上更缓和些,她把手一指乐宝,笑道:“那好,阿酒,你就领着这位小妹妹在附近转转吧。”
大陈氏大喜,急忙跟着道:“长福,你快去瞧瞧这河边有没有甜毛线,要是有的话,拔一些让你乐宝妹妹甜甜嘴儿。”
二人得到大人们的应允,领着兴高采烈的乐宝,沿着河岸,缓步而行。
河水波光粼粼,阳光洒落在身上,风拂过面颊,带着温暖和惬意。
乐宝蹦跳着在前面跑,头上的蝴蝶发带跟着跳动,瞧着煞是可爱。
阿酒不由莞尔,率先开口道:“小妹妹呀,你叫做乐宝对吗,你名字可真好听。”
乐宝圆嘟嘟的小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河沿上盛开的小花,蓬勃又可爱。
她乐呵呵道:“我名字是阿奶给我取的,阿奶说我是她的心肝宝贝儿,还说希望我这辈子都能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的,所以就给我起了乐宝这个名字。”
说起自己的名字,乐宝的眼睛笑的眯成了小月牙。
阿酒看着天真烂漫的乐宝,眼神变得温柔起来:“你阿奶真疼你啊。”
听到这话,乐宝忙用力点头,突然,她好像想起了什么,好奇问道:“大姐姐,那你为什么叫阿酒呀,是因为你脸上有两个漂亮的酒窝窝吗。”
说着,她还用胖乎乎的小手轻轻点了点自己粉嫩的面颊,露出一个甜甜的笑容。
阿酒微微一愣,原本温柔的笑容多了一丝难言的苦涩。
她忙笑着道:“自然不是,我叫阿酒,是因为……因为我爹他喜欢喝酒。”
他们这一片有个习俗,如果家里生了女儿,等女儿出嫁的时候,男方送聘礼时,要送一大坛酒上门接新媳妇。
所以谁家要是生了个闺女,大家都会开玩笑说谁家婆娘给男人生了个大酒坛。
她是家里的大酒坛,她还有四个妹妹,也都是根据习俗取的名字,分别叫肉妮、羊妮、青鱼、和丫蛋……
姑娘出嫁时,男方下聘不止要送上一大坛酒,一同送的还有鲜肉、羊腿、鱼、和鸡鸭鹅下的蛋。
她们姐妹的名字,可以说饱含她们爹对她们的期许与要求。
至于家里弟弟们的名字,一个叫光宗,另一个唤作耀祖。
光宗、耀祖,在她们爹眼里,只有男娃们才有资格和能力去光宗耀祖、振兴门楣。
而像她们姐妹这般草草取的名字,一眼便能窥见她们在爹心里的价值。
阿酒心里千回百转,面上却是一丝未露,她温柔笑了笑,把话题转向了别处。
“我爹提的这个要求,让你们很为难吧。”
阿酒微微侧过头,目光落在身旁憨实的汉子身上,许是察觉自己话里暗藏的意思,她双颊不由泛起一丝红晕,神态满是女儿家的羞涩与难为情
长福闻言先是一愣,下意识挠了挠后脑勺,咧嘴笑道:“倒也还好,我们家有十六亩田地,要是能添一头耕牛,以后犁田耕种也能轻省不少。”
他看向身旁的姑娘,嘿嘿乐道:“要家里真能添置耕牛,我爹和二叔定会感激你,往年都是他俩拉犁拉耧。”
听到这番话,阿酒微微一怔,待反应过来这汉子是在宽慰自己别将此事放在心上,她心头蓦地涌上一丝暖意。
两人沿着河沿缓缓前行,一路上,多是阿酒好奇询问着各种问题,长福则耐心一一回应。
至于乐宝,她深知大堂哥相看媳妇乃是家里的一件大事,于是在寻到一处茅草窝后,她便乐呵呵自己拔甜毛线。
另一边,大陈氏与曲氏围绕着两人的婚事聊得也颇顺当。
大陈氏是男方,这个时候理性主动推进婚事进程,诸如俩孩子婚事定下来,聘礼大致准备多少呀,耕牛什么时候买啦,自家有多少亩田地房屋,新人接进哪间房呀……
谈论的话题十分繁琐且细致。
林家愿意买耕牛,又颇喜欢自家闺女,大陈氏和都是温和明理之人,且林家小子模样个头都不错……
曲氏对于这门亲事可说是十分满意,只她身为女方,总不好表现得太过急切。
所以只是道:“我一个妇道人家,姑娘家的终身大事我可不敢轻易做主,还得等回去听听当家的意见才行。”
大陈氏听后赶忙道:“都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大事,再怎么斟酌都不为过。”
曲氏面上的笑更真切几分,眼看着该了解的也差不多弄清楚了,她心中有了底数,便扬声唤阿酒回家。
“阿酒姐姐,这甜毛线送你一半。”
乐宝把手里的甜毛线分出一半给阿酒,扬起小胖手,同几人挥手告别。
曲氏目光在看到乐宝白嫩嫩一双小肉手时,神色就是一顿,她把乐宝上下打量一遍,越看越是感叹。
这小姑娘养的可真好,小肉脸细腻又光滑,比剥了壳的鸡蛋都水灵,身上穿的衣裳鞋袜无一不是新崭崭的。
曲氏忍不住称赞道:“这小姑娘被你们养的真好,大户人家的小姐也不过这个样了。”
听到这话,大陈氏脸上顿时浮现出自豪之色,她伸手朝着梁青娥的方向轻轻一点。
笑眯眯道:“这是我妯娌家的小孙女儿,打小捧手心里长大的,在家里比她几个哥哥还要金贵几分呢!”
曲氏有些意外,她视线瞄到静立一旁的阿酒时,心中忽地就是一动。
“说句不怕婶子们恼的话,世上多偏爱男娃儿,像婶子家里这样疼爱女娃的人家还真不多见呐!”
曲氏顿了一顿,微微叹口气,一指身旁的阿酒,道:“不怕婶子们笑话,我当年接连生下她们姐妹五个时,没少遭公婆的白眼,直到后面好容易生下两个小子,这腰板才算挺直一些……”
在场的几人都不是笨蛋,闻听此言,就知曲氏顾忌什么。
刘春梅赶忙道:“嫂子真是好福气,这五个小棉袄围身边该多暖和,不怕嫂子恼,生男娃也就名声好听些,哪里有姑娘来的乖巧贴心呢。”
大陈氏也连忙附和:“可不是这个理,咱们男娃女娃都是一样长大的,像我这个小侄孙女,别看她年纪还小,已经跟着她哥哥们认识好多字了,等再过一两年,就要到黄川镇跟着女夫子读书了。”
听闻乐宝竟要去学堂读书,曲氏不禁目瞪口呆。
林家不光有男娃读书,连女娃竟都能去学堂读书,可见家底确实厚实。
哪怕两房已经分家,然毕竟同属一脉、同出一宗,自个闺女若真嫁进林家,自家身为姻亲,还愁沾不上光。
曲氏心中对林家愈发满意。
只闺女的婚事,她一个人确实拿不了主意,曲氏着急回家和男人好好说道说道,又说两句场面话后,双方就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