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恭敬地引领着两人缓缓走进殿内。姜渊刚一踏入殿门,便敏锐地嗅到一股异样的气息,不禁微微皱起眉头。他目光扫视四周,然后快步穿过层层帘幕,径直来到皇上的床榻之前。
只见初尘正手持一方洁白的帕子,轻柔地擦拭着皇上的手。
见到有人进来,初尘连忙停下手中的动作,默默地退到一旁。
姜渊则上前一步,轻轻将手指搭在了刚才初尘擦拭过的那只胳膊上。触手所及,是一阵微凉的感觉,仿佛能感受到皇上体内流淌的血液也是这般凉意。
然而,随着他静心感受,发现皇上的脉搏异常平稳,跳动柔和而有力,节奏分明且整齐有序。就在他全神贯注、仔细感应之时,突然间,那原本平稳的脉搏竟稍稍加快了一些速度。
此时,一直安静躺在床榻之上的皇上缓缓睁开双眼,仰头望着众人,眼神直直地落在初尘身上,轻声说道:“爱妃,给朕倒一杯水来。”声音虽然略显虚弱,但仍带着不可违抗的威严。
初尘听闻此言,赶忙应声道:“是,臣妾这就去。”
皇上却又补充道:“今日有医者来访,去沏一壶雨后碧螺春来,记得要温的。”
初尘闻言,脸色微微一变,似有一丝不悦之色闪过,但终究还是顺从地点头应下:“是,臣妾知道了。”随后,她莲步轻移,匆匆走出了大殿。
德福见状,转头看向身后站着的几名宫女,沉声道:“还不快随你们主子一同前去帮忙!”
“是!”那几名宫女齐声应道,随即紧跟在初尘身后也出了殿门。
一时间,宽敞的殿内只剩下四个人。
青竹静静地站立在门口处,面朝门外,宛如一座雕塑般纹丝不动。
整个大殿陷入一片宁静之中,只有偶尔传来的轻微呼吸声和窗外微风吹拂树叶的沙沙声响。
姜渊面色凝重地看着皇上,沉默不语,只见他把把脉的小手指向了一个方向。
德福见状,赶忙顺着姜渊所指的方向看去,发现那里摆放着一盘熏香。
这熏香乃是皇上因日夜操劳政务而难以入眠时,宫人们特意为其点燃助眠之物。
德福小心翼翼地凑上前去,轻轻嗅了嗅那盘熏香,却并未察觉到任何异样之处。
紧接着,姜渊突然提高音量说道:“老夫虽对陛下您目前的病症束手无策,但我家中有一门祖传针法。若施针之后,可以让陛下的脉搏流速变得缓慢,从而维持身体机能正常运转。
不过,此针法存在一个弊端,那便是会导致陛下全身瘫痪,无法下地行走。
不知陛下是否愿意尝试一番?”
皇上听闻此言,思索片刻地点头应道:“朕愿意一试!只是不知这扎针一次能够支撑多久时间?”
就在这时,初尘端茶回来,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担忧,她三步并作两步急匆匆地跑到皇上跟前,劝阻道:“皇上万万不可啊!倘若真如姜太医所言,您日后岂不是连下床走动都做不到了?又如何操持这偌大的国政呢?”
然而,皇上却是一脸凄然地摇了摇头,苦笑道:“朕如今已然病成这般模样,还有何精力去操心国政之事……”
话音未落,只听得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喊声:“皇兄万万不可!您怎会躺在这床上?”
原来初尘在端水的同时,给永宁王传讯,所以,他才能及时赶到。
皇上望着匆匆而至的永宁王,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悲声道:“皇弟啊,朕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唯一所想的,便是能够再多苟延残喘一些日子罢了……
既然如此,从今往后,就由你来、太傅、太尉、皇叔、左右宰相,你们六人一同代为处理朝政吧。”
永宁王看着忍不住质问道:“皇兄啊,您看看您现在明明还能下地行走,却这样整日躺在病榻之上,难道您就真的心甘情愿如此吗?”
皇帝微微叹了口气,声音有些虚弱地说道:“朕也不想这样,可朕只想再多活些日子罢了……德福,你去将其余几位大臣传唤进宫来吧。”
就在德福准备转身离开之际,永宁王迅速伸手拦住了他的动作。
永宁王眉头紧皱,沉思片刻后心中暗自思忖道:“我下的毒乃是熏香下药之法,
那所谓的神医竟然竟然用减缓血液流速法治疗皇兄,但在呼吸方面并无变化,终究还是徒劳无功啊。”
想到此处,永宁王转头看向皇帝,语气诚恳地劝说道:“皇兄,对于这位神医所采用的治疗方式,臣弟实在难以放心。不如就让这位神医留在宫中专门照料您的病情吧。”
皇帝听后点了点头,表示应允:“好吧,一切都依着你便是。
德福,快去传那几位大臣进宫。”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一个时辰之后,五位大臣才陆陆续续地走进了宫殿之中。
其实这几日以来,他们早已或多或少听闻了一些有关皇帝病重的传闻。
由于皇帝已经连续几日未曾上朝理政,众人心中难免感到些许纳闷和担忧。
而就在今日,先是街道上突然张贴出了皇榜,紧接着又有太监前来传召入宫。经过这般折腾,众大臣们终于得以确定之前所听到的那些传言并非空穴来风。
待五位大臣行至殿内,齐齐跪地参拜道:“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强打起精神,摆了摆手示意众人起身,并缓缓开口说道:“诸位爱卿快快请起。
如你们所见,朕如今身患重病,幸得有神医为朕诊治并施行了封穴疗法。只是此后一段时间,朕恐怕无法亲理朝政之事了,还望各位爱卿能够齐心协力、各司其职,共同辅佐朕治理好国家。”
接着,皇帝逐一安排了各位大臣的职务:“皇叔负责管理刑部事务;太傅主管户部事宜;太尉统辖兵部诸事;至于永宁王嘛,则由你来掌管宫廷内部大小事务。
至于两位楚、冯左右宰相,各处理京内、外奏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