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已经提及了富察家族的一些人物情况,接下来将焦点聚集到其中的两个关键人物——富察明瑞和富察傅恒身上。
富察明瑞,一个被乾隆皇帝视作亲生儿子一般养育长大的人物,他来自满洲镶黄旗的名门望族。作为承恩公富文的儿子以及大学士傅恒的侄子,其身份地位可谓显赫至极。不仅如此,他还是清朝中期赫赫有名的一员猛将,同时也是皇室外戚。
说起明瑞的发迹之路,那得追溯到乾隆二十一年(公元 1756 年)。当时,他凭借着副都统的头衔担任起领队大臣一职,并参与了征讨阿睦尔撒纳的战役。在此役中,明瑞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屡立战功,因此很快便得到提拔,升任为户部侍郎以及镶蓝旗汉军都统等要职。
时间来到乾隆二十四年(公元 1759 年),这一年对于明瑞来说更是意义重大。他率领大军成功地平定了大小和卓之乱,此一役过后,因其卓越的功绩,他得以晋封为一等诚嘉毅勇公,荣耀加身,风头无两。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波折。乾隆三十三年(公元 1768 年),明瑞受命出任云贵总督兼任兵部尚书,负责经略军务并出征缅甸。起初,战事进展顺利,明瑞所率军队一路高歌猛进,但好景不长,战局逐渐发生逆转。
最终,明瑞率领着残部在撤退的道路上艰难前行。然而,命运似乎对这位英勇无畏的将领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他们不幸地陷入了缅军精心布置的重重包围圈之中。
缅军如潮水般涌来,喊杀声震耳欲聋。明瑞身先士卒,挥舞着手中的长剑,与敌人们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他的身影在人群中穿梭,每一次挥剑都带着无尽的愤怒和决绝。但无奈敌军数量众多,且装备精良,明瑞所率部队渐渐处于下风。
尽管明瑞奋力抵抗,试图撕开一道缺口突出重围,但敌我力量悬殊实在太大。他眼睁睁地看着身边的士兵一个个倒下,心中充满了绝望和不甘。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明瑞深知突围无望。这位铁血将军不愿成为俘虏受辱,更不想因为战败而归令乾隆皇帝为难。要知道,乾隆皇帝向来有战败杀将的惯例,而明瑞一直深得乾隆宠爱,甚至被当作亲生儿子一般对待。如今战败而归,乾隆究竟会如何处置他呢?或许,战死沙场才是最好的选择,至少这样可以为家族增添一份无上的荣光。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当时的乾隆皇帝早已预见到前线战事对大清不利,于是早早地下旨命明瑞撤军。也就是说,明瑞此时的撤退乃是奉旨行事,只要能够安全返回,他定然不会被处以死罪。
可惜,乾隆万万没有料到,竟然有人胆敢无视他的圣旨,不派援兵前去接应明瑞。就这样,明瑞及其部下被孤零零地抛弃在了敌人的重重包围之中,孤立无援。
当时的富察奎林心急如焚地跪在地上,满脸恳切之色,苦苦哀求着当时手握兵权、能够调兵遣将的额尔登额:“大人,请您发发慈悲,给我一队士兵吧!明瑞将军如今身陷重围,危在旦夕,急需救援啊!”
然而,额尔登额却毫不留情地断然拒绝道:“哼!想都别想!我就是要等着那明瑞狼狈不堪地来求我,到时候看他还怎么嚣张!”说罢,便转过身去,不再理会富察奎林。
可谁也没有想到,明瑞竟是如此刚烈之人。他深知自己已无退路,但绝不愿向敌人屈服,更不想在额尔登额面前丢了尊严。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了与敌军拼死一战,最终壮烈牺牲在了沙场上。
当额尔登额得知明瑞战死的消息后,顿时傻眼了,整个人如同被雷击中一般,呆立当场。他万万没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般地步,原本想看明瑞笑话的他此刻却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因为他清楚,明瑞死了之后,他必然会被乾隆严厉的惩处,甚至可能会掉脑袋。一时间,额尔登额只觉得天旋地转,不知该如何是好。
当乾隆皇帝得知明瑞将军战死沙场这一噩耗之后,犹如晴天霹雳一般,整个人都陷入了深深的悲痛之中。这位威震四方、战功赫赫的大将竟然就这样离开了人世,乾隆皇帝实在难以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怀着沉重的心情,乾隆皇帝决定亲自前往明瑞将军的府邸进行祭奠。一路上,皇帝面色凝重,周围的侍从们也是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一丝声响。到达明瑞府前时,只见门前白幡飘扬,哀乐低回,一片肃穆悲伤的氛围。
走进灵堂,乾隆皇帝望着明瑞的遗像,不禁潸然泪下。他想起了他教养明瑞的那些日子,想起了明瑞的英勇无畏和对他的忠诚不二。为了表彰明瑞将军为国捐躯的壮烈之举,乾隆皇帝当即赐予其谥号“果烈”,以彰显他的功绩和英名。
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于那个不听从自己圣旨、导致明瑞将军惨死的额尔登额,乾隆皇帝则是怒不可遏。这个可恶之人不仅违背了皇命,更是坑害了乾隆皇帝视如亲子般疼爱的富察明瑞。如此罪行,简直天理难容!于是,乾隆皇帝毫不犹豫地下旨将额尔登额处以凌迟极刑,让他承受那千刀万剐之苦。
额尔登额的遭遇并没有完全消除乾隆皇帝心中的怒火。盛怒之下,他又下令将额尔登额已经出嫁的女儿也休回娘家,并一同流放到边远之地。如此严厉的惩罚,足以显示出乾隆皇帝对明瑞之死的痛心疾首以及对罪魁祸首的深恶痛绝。
说完了侄子明瑞再来说说他的叔叔富察·傅恒,他出生于大约公元 1720 年,逝世于 1770 年。他的字为春和,乃是满洲镶黄旗人士。作为清朝时期着名的外戚以及令人瞩目的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傅恒来自名门望族,姐姐正是乾隆皇帝深爱的孝贤纯皇后。这一特殊身份使得他自年少起就得以进入宫廷,开启了不平凡的仕途生涯。起初,他担任着宫廷侍卫一职,凭借自身出色的能力与才华,逐步晋升至内务府大臣等要职。
然而,真正让傅恒名垂青史的还是他在军事领域的卓越成就。他多次参与重大战役,并立下赫赫战功。其中,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堪称他军事生涯中的经典之作。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傅恒展现出非凡的智慧与勇气,调兵遣将,运筹帷幄,最终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大小金川之战也是他军事才能的又一次精彩演绎。在这片硝烟弥漫的战场上,傅恒身先士卒,指挥若定,带领将士们奋勇杀敌,历经无数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不仅如此,傅恒还以清正廉洁着称于世。在官场上,他始终坚守原则,不为私利所动,一心为公,因此深得乾隆皇帝的信任和器重。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先后担任了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高官显爵,可谓位极人臣。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 1770 年,傅恒在征讨缅甸之时不幸染上瘴疠之疾,尽管全力救治,但终因病重不治而与世长辞。消息传来,乾隆皇帝悲痛万分,亲自前往傅恒府邸祭奠并奠酒,以示哀悼之情。随后,追谥其为“文忠”,以表彰他一生的功绩和忠诚。
回顾傅恒的一生,无论是在政治舞台上的纵横捭阖,还是在疆场之上的金戈铁马,他都表现得极为出色。他的存在对于清朝的政治、军事乃至文化发展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功伟绩以及高尚品德,成为后世人们敬仰和传颂的典范,永远铭刻在中国历史的壮丽画卷之中。】
清朝
乾隆十年
(这一年明瑞才十一岁,富察皇后刚刚生下她的第二个儿子永琮)
乾隆端坐在龙椅之上,目光紧紧地盯着被傅恒小心翼翼牵着手走进来的那个孩子。当他看清那孩子面容的时候,眼中瞬间绽放出难以掩饰的欣喜光芒。这个孩子便是皇后的侄子,其身姿挺拔、气宇轩昂,小小年纪就已展现出非凡的气质与才华。
乾隆心中暗自思忖道,自己之前从未想过皇后的侄子竟会有如此出色的表现。虽说如今大小和卓尚未起兵叛乱,但未雨绸缪总是没错的。提前做好应对之策,方能保得江山社稷的安稳。
与此同时,一想起那个坑害了明瑞的额尔登额,乾隆不禁冷哼一声。听闻此贼已被他父亲打得皮开肉绽,连下床都成了奢望。乾隆深知,经过此事之后,他家恐怕再难得到朝廷的重用了。
而此时的富察皇后,则满脸疼惜地望着眼前的明瑞。只见她缓缓伸出玉手,轻轻地抚摸着明瑞的小脑袋,语气温柔至极:“明瑞啊,此次一定要健健康康、平平安安地长大成人哦。”原来,皇后不久前刚诞下皇子永琮,初为人母的她此刻母爱泛滥,面对如此优秀的富察家族后辈,又怎会不心生怜爱之情呢?
至于所谓的外男不得入后宫这条规矩,在场众人谁也未曾放在心上。毕竟,当今圣上正端端地坐在一旁呢,有皇帝在此,还有谁敢多言半句?
明瑞紧紧地盯着眼前面色苍白如纸的姑母——富察皇后,他心中满是忧虑和关切,不由自主地上前一步,轻声问道:“皇后娘娘,明瑞见您面色如此之差,实在令人担忧啊!不知娘娘近来可有请过平安脉呢?”
富察皇后听到侄子那充满关怀的话语,缓缓转过头来,她的目光温柔如水,嘴角轻轻上扬,露出一抹浅淡而又欣慰的笑容。然后,她将视线投向身旁的乾隆皇帝,用轻柔的声音笑着说道:“陛下您瞧瞧,明瑞这孩子呀,明明自己都还只是个半大不小的少年郎呢,如今竟也懂得关心起长辈来了。”
乾隆皇帝顺着皇后的目光看向明瑞,只见这个年轻人一脸真诚与焦急之色。他微微颔首,表示对明瑞的赞许之意。
接着,乾隆皇帝转头凝视着妻子那张依旧美丽却略显憔悴的脸庞,神情变得格外严肃起来,郑重其事地开口说道:“明瑞所言极是,皇后,既然连这孩子都察觉到了你身体不适,那从今日起,你定要谨遵太医之嘱,按时服药,好生调养身子才行。莫要让朕担心,尤其是咱们的皇七子永琮才刚出生不久,尚离不开母亲的悉心照料呢。”说罢,乾隆皇帝轻轻地握住了富察皇后的手,给予她无声的支持与鼓励。
乾隆看到傅恒病死的时候,直接绷不住了,富察皇后都是一脸的紧张,连连让给她诊脉的太医也给傅恒诊治一下才肯放心。
康熙年间
当马齐亲眼目睹富察家族涌现出一个又一个如此出色的孩子时,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强烈的紧迫感和羡慕之情。经过深思熟虑后,他毅然决然地上书康熙帝,表示自己近年来身体状况每况愈下,时常被病痛所扰,实在难以胜任繁忙的公务,希望能够辞去官职,留在府中悉心教导自家的子嗣。
其言下之意昭然若揭:对于皇室内部的诸多事务,他已无心再过多参与,只想专注于家族后代的培养与教育。
马齐回到家中后,立即召集了所有已婚的男丁们,苦口婆心地催促他们尽快给自己生下更多优秀的孩子。他满怀期待地幻想着能早日抱上可爱的孙辈,享受天伦之乐。然而,面对马齐突如其来的“催生”要求,富察家的年轻儿郎们却感到无比震惊和无奈。
“这……这孩子哪是说生就能生出来的呀!”其中一名晚辈忍不住抱怨道,“我们也很努力了啊,但这种事情急不得嘛!”众人纷纷附和着点头,心里暗自嘀咕:没想到婚后第一个来催生的居然不是自己的父母双亲,反倒是这位平日里德高望重的(伯父)叔父,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而远在皇宫中的康熙帝收到马齐呈上的辞官折子后,先是一愣,随后竟忍不住被逗得哈哈大笑起来。尽管对马齐此举略感不满,但一想到富察家那一群出类拔萃的后生晚辈,康熙帝也不禁心生艳羡。
沉思片刻后,他最终还是批准了马齐的请求,允许他暂时归家专心教养富察家的子弟。毕竟,人才难得,待到日后朝局稳定之时,再将马齐召回朝中委以重任也为时不晚。
——————
金川之战爆发之际,乾隆大宝贝傅恒亲赴前线指挥作战。乾隆皇帝对这位爱臣关怀备至,特意派遣了一支规模庞大的“保姆团”随其出征,其中皆是朝中要员,专为照料傅恒大学士的起居饮食以及一应事务。
乾隆皇帝时刻心系着傅恒在金川的状况,事无巨细都想要了解得清清楚楚。然而,战场上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傅恒尽管身体略有不适,但一心想着为国效力,不愿让皇上为此忧心,便严令“保姆团”将自己身体欠安之事隐瞒不报。
这下可苦了这一群“保姆团”的官员们!他们既要遵从乾隆皇帝的旨意如实禀报,又不敢违抗傅恒大学士的命令,只得左右为难地被夹在中间,承受着来自两方的压力,真是有苦难言呐!心中纵使有千般不满,万般无奈,也只能受了。暗暗的在心里骂几句“狗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