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的老房子,还是爷爷奶奶分家分下来的,只有一间卧室。木头结构,低矮,潮湿,又很暗。
他们几家已经商量好了要择地重新起房子。这次是要起楼房。
前面两间平顶屋,楼上可以晒粮食。后面两间楼房。
虽然盖的是楼房,但是八十年代的楼房,跟后面高大敞亮的楼房又是不一样的。
现在盖的这种,叫五路头。条件好的呢,就盖七路头。房子中间一根正梁,各往边上延伸一根梁,叫三路头,延伸两根梁,叫五路头。听说以前大户人家,盖九路头的也有。
张小树不大说话,张罗跟两位叔叔还有堂姑一起盖房,是李小芳出面的。
四家一起盖房子,连排盖,可以省掉三堵墙的成本。楼板买的五孔板,也叫预制板。
八十年代初,大家还都是住的平房。包产到户后,家家钱包鼓起来了。尤其是乡镇企业的兴起,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工人。
种田卖粮赚一点,卖蚕茧赚一点,上班赚一点。也就是几年功夫,楼房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
连沈建珍家里,穷成这样,都盖起来了楼房。不过听说他们家盖房子借了八千多的外债。
前世张红英家里盖房子,就基本上没有借债。谁不知道张家这一门子,都是殷实富裕的家庭?
但是这次张红英没有去厂里打工,裁缝铺发的工资也自己悄悄“掐”下来了,张家盖房子就需要借债。听说总共借了两千债务。
张红英咋舌,原来老房子就已经有自己出的力了,并不都是父母盖的。如果再跟张红星为分家吵架,一定要把这笔账算给他听。
他张红星没做到的,她都做到了。至于张红星为张家传宗接代,张红英也传了的。
张红星花家里钱到三十周岁,张红英从刚刚过十三周岁生日就开始挣钱养家。再吵架,连父母的老房子都不用给他!
他们家老房子没有推倒,直接换地方盖的新房子,所以不需要去别人家借宿。很多人拆了旧房盖新房的,就需要在关系好的邻居家借房子住一段时间。
张红英每天早出晚归,家里的事帮不上忙,李小芳又忙又累,看她可不顺眼。再提起她,又从乖女变成了细*。
张红英也不能每次都做衣服给她,养大了胃口,就供不起了。所以每天回家的时候,都捎带点水果或者糖回去。
现在交通运输不便,除了杨梅、橘子、枇杷这几种本地水果,其他水果都稀罕的很。
荔枝要卖八块钱一斤!而她一天的工资只能买半斤荔枝。
但是本地水果就很便宜,一毛钱就能买一斤。
张红英拿了工资,经常买水果放在铺子里,美其名曰孝敬师傅。其实师傅也没什么时间吃水果。没有改良过的果子,酸的倒牙。又酸又小。
每天张红英揣一个两个在口袋里,拿回家塞给李小芳,就说是师傅买的,她偷偷拿回来给姆妈尝尝。
李小芳还挺吃这一套。其实这些都是前世张红星玩剩下的。
张红英连工资上交,自己想买点什么还要找李小芳开口,怎么可能给她买东西?
张红星工资自己收着,还要找他们要钱花。然后每次回家给李小芳买点小东西,就把她哄的很开心。
挂在嘴上的就是“我们红星孝顺”,“我们红星能干”。提到张红英——她基本上不怎么提张红英。
张红英用一两毛钱,就能把李小芳哄一个星期。这招可真好用,以后要常用。张红英满意的想。
再说到厂里的招工潮。
厂子盖的实在太多了,只要不是傻子,生活不能自理的瘫子,都可以去厂里找个工作有碗饭吃。连残疾人,只要你吃得起上班的辛苦,厂里也要。
农机厂,木材厂,家具厂,一时之间,公社里的所有农民都额外有了一份工作。连下地插秧都只能等下班了。
只不过他们家离镇上有一个小时的路程,年纪大的学不会自行车,每天步行两个小时去上班还是太辛苦,去上班的人就少一些。
连张红星的同学都有辍学去厂子里报名的,教室里一下子空掉一大半。
只不过十一岁打工还是小了点,哪怕家长瞒报年龄,究竟脸上还是一片稚嫩。好像听说管教育的领导去找这些厂的厂长了,这些孩子最后又被赶回去上学了。
他们商量后的结果,是至少要十三岁才能去打工。
小小的一个公社,只有三万人口。年轻女孩子更少。但是光服装厂就搞了七八家,还有各种针织厂。
年轻人都被吸纳进了厂里,还是不够。
最后招工的消息传到了周边省,一大批外地人涌了进来,也给公社带来了活力。
公社原本只有一条街。街上一个粮管所,派出所,邮电局,一所中心小学,一所初中。菜市场是在一个雨棚里。
外地人大批涌来,商业设施也开始大量兴建。
镇上一下子多出来几千工人,连宾馆都开起来了好几家。青镇一下子迎来了它的鼎盛时期,也是最乱的时期。
汽车站附近准备要盖一个小商品市场。
前世张红英也听说过这个小商品市场,里面很多卖衣服的,也有裁缝铺。只不过她忙的很,几乎没有去逛过。
小商品市场对外开始卖铺子。
王师傅闲着没事问张红英:“你说我要不要买一个铺子搬进去?”
张红英回答:“买一个多少钱?租金又是多少钱?”
王师傅算了算,好像是买一个更值当。不过她又道:“但是我过几年回去了,不知道能不能卖的掉。”
张红英想了想,她的脑子前所未有的灵活起来:“师傅,如果小商品市场开起来,大家逛街就都去市场了。我们的店开在其他地方,可能生意会变差。
要不这样。你买铺子归买铺子,担心卖不掉,你直接写我的名字,用我将来的工资付款。
反正你还在这开铺子,我就给你干几年活,不拿工资。等扣完买商铺的钱再说。
你只不过把我的工资提前付给我了,但是可以把租金省下来。
这个钱存银行,利息肯定不够租商铺的。
或者你自己买也行,将来你要走的时候,就卖给我。”
王师傅想了想,同意了。
铺位三千多一个,张红英三年工资就够了。王师傅是跟老公一起过来做生意的,这裁缝铺至少还要开三年的。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