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废帝,由于袁绍的搅局,加上他没有先帝的遗诏,所以没有成功。
可这个口子已经开了,纵然是三岁小孩,也知道董卓废帝的意思。
可从第一次废帝到现在,已经过去半月有余,而并州那边却依旧没有任何动作,如此极大的助涨了董卓的胆气。
加上这期间,袁绍等人离去,黄琬被他罢黜,成为平民,剩下的官员,谁若是还敢提出异议,他便会毫无顾忌的举起屠刀。
此点,相信袁逢,袁隗,杨彪等人一清二楚。
所以,对于接下来的废帝之事,董卓非常自信。
不过,就算废帝,也要名正言顺。
而魏忠贤手中的遗诏便是董卓名正言顺的最好之物。
面对董卓再次讨要刘宏遗诏,这次魏忠贤并没有再次拒绝。
毕竟,他虽然有些底牌在手,可很多事情,可一可二,不可再三再四。
若是继续拖延下去,说不得便会消耗董卓最后的耐心。
所以,在听到董卓的要求后,没有二话,掏出一份遗诏,脸上浮现一抹笑容:“恭喜董太师即将得偿所愿了,此乃先帝遗诏,董太师请过目!”
当然,这份遗诏只是魏忠贤复刻的,实际上,真正的遗诏早已被他送入并州之中,交由刘曜保管。
而他之所以做出一份假的遗诏,自然也有他的用意在其中,为的便是日后在这份诏书上,遏制董卓以及掌控大汉天子的诸侯之用。
看着遗诏的内容,董卓脸上浮现一抹笑容:“哈哈,魏公公此番立下大功,待事成之后,杂家定然重赏魏公公!”
“重赏便不必了,咱家只希望董太师日后莫要卸磨杀驴便可!”
魏忠贤淡笑一声,同时也隐晦的提醒董卓,别以为获得遗诏后,他手中就没有筹码了,无论谁想杀他,你董卓都会惹的一身骚。
所以,你董卓要好好保护我,不然纵然你不死,也会极为头疼。
听到魏忠贤隐晦的威胁,董卓眉头一蹙,心中暗暗决定,待将魏忠贤手中掌握的东西全部挖出来后,便将魏忠贤碎尸万段。
当然,想归想,面上却是满脸笑容:“魏公公放心便是,杂家可不会行那卸磨杀驴的不义之事,此间事了,杂家还要回去准备明日早朝之事,不送!”
说完,董卓神色阴沉的让人将魏忠贤送出府邸后,拿着手中的遗诏,心情又是好了起来。
有了这封遗诏,欠缺的东风也已补齐,废帝之事再无丝毫阻碍,如此情况,董卓焉能不喜?
抱着这封遗诏,董卓安然入睡,睡梦中,董卓似乎梦到自己废帝之后,再次逼迫刘协退位让贤,他代汉自立,完成王莽未完成之事。
翌日,做了一夜美梦的董卓,神情憔悴的起身,只是那脸上的笑容,就一直没有变过,在下人的服侍下,洗漱完毕,董卓神清气爽的在大军护送中,进入皇宫之内。
此刻,一众大臣脸带畏惧的看着董卓身边的李元霸和罗士信。
当看到吕布之时,双眼深处闪过一抹鄙夷之色。
显然,吕布弑父投敌也就罢了,居然还认贼作父,此等举动,让他们如何能认同?
吕布注意到四周百官的眼神,脸上面无表情,心中却是升起一丝苦涩。
想他吕布堂堂七尺男儿,今日却背上此等骂名,为之奈何?
心下暗叹,面上却是目不斜视,护卫在董卓身后。
随着大臣进入宣德殿,董卓不等众人行礼,大步流星的来到龙椅旁,在刘辩惊惧的眼神中,拿出刘宏遗诏:“诸位,此乃先帝遗诏,上面可证明先帝薨前,真正的传位人选!”
说着,董卓将遗诏内容念出,并将遗诏交给下方文武百官们传阅。
作为三公之一的袁逢,看着遗诏的笔迹和印章,眸光闪烁:“这居然真是先帝遗诏,可这遗诏不是被何进烧毁了?”
想到这里,袁逢仔细的查看一番,当即发现,这封遗诏的破绽。
看到这一幕,袁逢心下有所计较,可他却不敢说出来,直接传阅到其他官员手中。
这封遗诏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若非他观察力惊人,加上常年接触玉玺,恐怕也无法查看到其中的破绽。
心中暗暗思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董卓没有必要做此等画蛇添足之事,如今皇宫被董卓掌控,那玉玺自然也是如此。
他若是伪装,不可能留下这个破绽。
那又是谁呢?
想到这里,袁逢微不可察的看了眼魏忠贤。
能做到这一步的,想来应该是魏忠贤吧。
只是,魏忠贤为什么这么做,还是说,魏忠贤受人指使呢?
在袁逢心下思索之时,却没注意到,魏忠贤眼中的杀意一闪而逝。
他的身份极为隐秘,加上他在外名声不好,若是让人知晓他乃是刘曜手下,很可能给刘曜带来麻烦。
此前,袁逢显然发现圣旨的异常,并且猜出乃是自己所为。
无论是为了计划得以顺利进行,还是为了他的主公刘曜,这袁逢都要死。
心中暗自思索,该如何击杀袁逢。
在两人各有心思之时,百官传阅完遗诏,一个个窃窃私语。
显然,他们都没想到,董卓手中居然还拿着这么一件大杀器。
如此一来,加上董卓的权势,谁敢反对?
看着众人的表情,董卓脸上浮现一抹笑容,一把将刘辩拎起:“杂家深受先帝恩惠,今日既然先帝遗诏现世,杂家自当遵从先帝遗诏,择吉日,举行登记大典,至于他,则退位弘农王,即刻搬到弘农王府!”
“此外,何太后联合何进,推举弘农王为帝,犯下大逆不道之罪,念在何太后乃是先帝皇后,可免除一死,削去太后之位,暂时搬入弘农王府,待新帝登基后,发配到皇家陵园,为先帝守墓!”
说完,董卓暴力将刘辩身上的龙袍撕碎,皇冠摘下,将其扔在大殿之上。
可刘辩却不敢有丝毫反抗,只能瑟瑟发抖的躺在大殿之下,泪流满面。
看着刘辩如此可怜的模样,百官中的一些忠臣不由得闭上双眼,不忍观看。
很快,一群侍卫冲了进来,抬着颤抖的刘辩,接上刘辩的皇后唐姬以及何太后,不顾何太后的疯狂喝令,迅速出宫,朝着弘农王府走去。
当然,说是弘农王府,不过是换了一块招牌,将原本的大将军府邸换成弘农王府罢了。
此刻,弘农王府中四处都是董卓的人,显然,一旦时机一到,董卓便会斩杀刘辩。
只是,他们还是低估了董卓。
在废黜刘辩当夜,董卓便乘坐车驾,来到弘农王府。
意图为何,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