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手中的乐谱,蔡邕眼中浮现一抹欣喜之色:“王爷,王妃有心了,此礼老夫甚是喜欢,老夫身无长物,唯有一身学识,若王爷不弃,老夫可在这晋阳学院,做一夫子,为晋阳学院的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晋阳学院的氛围极好,对于蔡邕这种老学究来说,有致命的吸引力。
加上汉纸,活字印刷术等等东西,蔡邕没有理由不留下来。
何况,他漂泊半生,也不想在折腾下去了。
至于洛阳,有郑玄在,想来应该出不了太大的问题。
刘曜听到蔡邕的话,脸上浮现一抹笑容。
蔡邕乃是闻名大汉的大儒,若是有他加入,对于晋阳学院的发展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加上蔡邕的弟子非常多,蔡邕来了此处,后续那些弟子只要没有投靠主公,大概率会被招过来。
目前,晋阳学院最大的问题便是缺少夫子。
因为世家把控书籍出口的缘故,使得天下学子极少。
而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制度,又使得那些世家学子天然看不起泥腿子出身的学子们,所以,这便形成一个死循环。
毕竟,真正如蔡邕,卢植,以及之后的一龙中的龙腹邴原,龙尾管宁以及司马徽,庞德公等有教无类之人一般,只要是诚心求学,且天赋尚佳之人,他们都会收下。
所以,想要打破这种局势,使得晋阳学院能够快速发展起来,那便需要更多的大儒加入其中,以他们的名声,招揽各地学子,进入其中任职夫子,教导学员。
之后,待晋阳学院第一批学员出师后,哪怕他们的学识不足,没有大才,可至少也能成为一夫子,继续教导下一批学子。
如此,加上纸张和活字印刷术这两种利器,便能彻底打破世家垄断学识的情况。
待并州这边布局完毕后,他将纸张和活字印刷术捅出去,届时,纵然这些世家反应了过来,也无法阻断此等大势。
此后,只要徐徐图之,自然可以开启百姓民智,使得百姓也能凭借自己的努力,改变出身。
所以,对于蔡邕的加入,刘曜极为欣喜,拉着蔡邕,司马徽,围绕晋阳学院,一番详聊。
良久后,结束交谈 ,告辞蔡邕和司马徽,刘曜带着长孙无垢和贾诩,回到王府中。
让下人泡茶,刘曜端坐在主位上,目光灼灼的看着贾诩:“文和先生,来并州多日,不知感受如何?”
“大兴之象!”
贾诩抿了口香茗,淡然的吐出四个字。
“如此,那不知文和先生是否愿意投效本王,为本王,为天下百姓谋一份福祉呢?”
刘曜见贾诩惜字如金的模样,并不满意,当即再次逼问道。
“敢问王爷之志?”
贾诩眸光闪烁,看着刘曜询问道。
“效仿先祖汉光武帝,中兴大汉,德泽万民,功过始皇,致使日月所照,皆为汉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使天下再无种族之分,只有汉族,也只以汉族为尊!”
面对贾诩这种人,刘曜没有必要隐瞒。
如今大汉之势,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的出,尤其是废史立牧后,大汉各地,诸侯并立,借助朝廷的名义,招兵买马,疯狂壮大己身。
此刻,只要有一点火星,整个大汉的局势瞬间便能引爆。
而这导火索,便是刘宏。
只要刘宏一死,届时,哪怕没有董卓进入洛阳,那些世家也会想方设法的废黜少帝刘辩,辅佐陈留王刘协,登上皇位。
因为,相比于刘辩,身后无任何势力的刘协,更容易被这些世家掌控。
所以,无论董卓是否进入洛阳,刘辩这个皇位都坐不长久。
如此,大汉名存实亡,天下必然会群起而攻之。
更甚者,一旦发生此事,恐怕各地便会涌现越来越多的王侯。
手中有权,有兵,谁不想称孤道寡?
贾诩在董卓麾下任职许久,纵然只是牛辅军中的一员刀笔小吏,可以贾诩之智岂能看不出董卓麾下如今正在快速膨胀?
所以,他的野心,在贾诩面前没有丝毫隐瞒的必要。
听到刘曜的话,贾诩沉默片刻,继续道:“若有事变之日,王爷当如何行事?”
“挟少帝以令诸侯,跟洛阳之帝,分庭抗礼,少帝乃正统,以正伐逆,遵循天道运行之理!”
这便是刘曜和房玄龄等人商议的结果。
刘辩要救,何皇后更要救,若有事变之日,他将会亲提大军,赶赴洛阳,将少帝刘辩和何皇后迎回并州。
届时,以刘辩正统之名,以伐不臣,名正,则言顺,言顺则万民归心。
如此,日后只要徐徐图之,文臣武将同心,纵然独战天下,他又有何惧?
闻言,贾诩眉头一蹙:“此计虽好,可却容易陷入内耗之中,王爷可曾想过,一旦将少帝和皇后迎回并州,待少帝长大,定然不满足于被王爷控制,届时伺机夺权,王爷还是不给?”
“给了,王爷势力一朝丧尽,只博得一个好名声,不给,王爷此前努力得来的贤名一朝崩塌,从原本的汉臣变为汉贼,届时,少帝外联诸侯,并州以何阻挡?据某所知,王爷麾下个个忠心耿耿,可其中也多有迂腐之辈,迎少帝到并州,前期有利,可于后期,却多有不利之处!”
刘曜跟曹操不同。
曹操乃阉宦之后,纵然有荀彧等人帮助,使得曹操麾下得到长足的发展,可身份却是曹操最大的桎梏。
遑论,当时曹操被袁绍,陶谦,袁术夹在中年,论富庶,不如徐州陶谦,冀州袁绍,论兵马,更不必多说,袁术和袁绍承袁家四世三公的遗泽,门生遍布天下,若是曹操不另辟蹊径,迎回刘协,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只会被人吞的连渣都不剩。
可刘曜呢?
本身为正统的汉室宗亲,刘宏死后,无论是少帝还是陈留王,都得称刘曜一声皇叔。
其次,他又为大汉第一王,更有贤名在身,若是迎回少帝和何皇后,只会让刘曜原本纯粹的势力变得驳杂,如此一来,反而不利于刘曜的统治。
他来并州时间虽短,可他本身便精通看人之术。
对于人心的把控,在刘曜麾下,只有郭嘉和韦孝宽能堪堪与其比较。
所以,对于刘曜麾下文武,在来并州这段时间,他便了解了个七七八八。
诸如荀彧,岳飞等人,虽然忠心刘曜,可在他们心中,大汉正统依旧是刘宏一系。
若是迎回少帝,只会让他们两面为难,届时很可能被有心人所趁。
所以,迎回少帝之法,不可取,至少,在天下彻底大乱之前,不可取。
听到贾诩的话,刘曜眉头一蹙,面色变幻不定。
若非贾诩提醒,他倒是差点忘记这茬了。
曹操在原时空中,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前期确实得到长足的发展,为他后续称霸中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可之后,却在跟刘协争斗之中,内耗太多,以至于失去了一统天下的最佳时期。
郭嘉死去,荀彧两面为难,最终被曹操摒弃,郁郁而终,两位大才的死亡,使得曹操举步维艰,一面要防备孙刘联合攻击,一面又要消耗心神,稳固内部。
虽然他麾下俱是大才,可若是过早迎回少帝,加上何皇后,很可能使得他提前面临曹操的窘境,得不偿失。
想到这里,刘曜惊出一身冷汗:“文和先生看的透彻,倒是本王失察了!”
“除此之外,情报之时,也为一双刃剑,如今王爷麾下的情报组织,尽皆掌握在一人之手,此对王爷日后发展极为不利,当然,此话乃是天网大统领,毛骧让某为其代的话!”
贾诩见刘曜想通一切,当即略过这个话题,转而将话题引到情报组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