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讷的弟弟张诚被老虎叼走,生死未卜,张讷悲痛欲绝,毅然决然地踏上了漫长而艰辛的寻亲之旅。
一路上,张讷风餐露宿,每到一处繁华的路口,他都会心怀一丝希望,向路人打听弟弟的消息。他逢人便问,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线索,然而每次得到的都是失望的回应,可他从未放弃,哪怕身心俱疲,盘缠也在这漫长的旅途中逐渐用尽。身无分文的他,为了活下去,不得不放下尊严,沦为乞丐,靠着沿途乞讨得来的残羹冷炙勉强支撑着身体,一步一步向着未知的前方艰难前行。
时光匆匆,一年多的漂泊流浪后,张讷终于抵达了金陵城。此时的他,衣衫褴褛,身体因长期的饥饿和劳累而变得佝偻,步履蹒跚地走在人来人往、繁华热闹的街道上。一日,街头突然传来一阵马蹄声,只见一队十余骑的人马威风凛凛地经过。张讷见状,急忙拖着虚弱的身体躲到路边,生怕自己挡了道。
队伍中,一位中年官长引人注目,他大约四十多岁,身着官服,骑着一匹健壮的战马,身姿挺拔,气势威严,举手投足间尽显不凡。他的随从们也个个精神抖擞,骑着马前后腾跃,好不威武。在这些人中,有一个少年骑着一匹小马,眼神清澈明亮。路过张讷身边时,那少年的目光多次落在他身上,张讷以为他是个贵族公子,心中满是自卑与惶恐,不敢抬头直视,只是默默地将头埋得更低。
然而,就在这时,少年突然勒住缰绳,停下了马,目光紧紧地凝视着张讷,片刻后,竟迅速下马,朝着张讷快步走来,激动地大声喊道:“这不是我的哥哥吗!”张讷听到这熟悉的声音,身体猛地一震,缓缓抬起头,仔细辨认着眼前的少年。当他看清那少年正是自己苦苦寻找了一年多的弟弟张诚时,泪水瞬间夺眶而出,兄弟俩紧紧地握住对方的手,悲痛欲绝,失声痛哭起来,过往的艰辛与思念在这一刻如决堤的洪水般倾泻而出。
张诚也是泪流满面,哽咽着问道:“哥哥,你怎么会落魄到如此地步?”张讷抽泣着,将自己这一路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弟弟。张诚听后,心中更加悲伤,为哥哥所遭受的苦难而痛心不已。此时,骑手们也都纷纷下马,围了过来,关切地询问发生了什么事。张诚将情况简单地告诉了官长,官长听后,目光中流露出一丝怜悯,随即命令随从让出一匹马给张讷,然后众人一起骑马返回官长的家中。
回到家中,官长详细地询问了张讷的经历。张讷便将家中的变故,从明朝末年清兵入侵,母亲被掳走,父亲带着他们颠沛流离,到后来弟弟被老虎叼走,自己踏上寻亲之路的种种过往,毫无保留地说了出来。官长听得十分认真,不时地点头叹息。
原来,当初老虎将张诚叼走后,在奔跑途中不知为何将他放在了路边。张诚躺在地上,惊恐万分,又因受伤而动弹不得,就这样在野外躺了一整夜。恰好张别驾从都城而来,路过此地,看到张诚文质彬彬的外貌,心生怜悯,便上前将他扶起施救。在张别驾的悉心照料下,张诚渐渐苏醒过来。张别驾询问他的家乡,却发现距离此地已经十分遥远,考虑到张诚的身体状况和无依无靠,便决定带他一起回家。回到家中后,张别驾还亲自用药敷在张诚的伤口上,经过几天的精心护理,张诚的伤才慢慢痊愈。张别驾膝下没有成年的儿子,见张诚乖巧懂事,便将他视如己出。而今日,他们正是外出游玩归来。
张诚将这一切详细地告诉了哥哥,兄弟俩感慨万千,正说着话,张别驾走了进来。张讷见状,连忙起身,不停地向张别驾鞠躬感谢,感激他对弟弟的救命之恩和收留之情。
张诚匆忙走进内室,不一会儿便捧着崭新的衣服出来,恭敬地递给哥哥张讷,说道:“哥哥,快把这些衣服换上,这些日子你受苦了。”兄弟俩换上新衣,焕然一新。此时,别驾张大人已经命人准备好了丰盛的酒席,邀请张讷一同入席,共饮美酒,畅叙兄弟间的离别之情。
酒过三巡,别驾张大人微微眯起眼睛,看着张讷问道:“你们家族在豫州,不知有多少青壮年男子呢?”张讷放下酒杯,微微叹了口气,回答道:“不瞒大人,我们家实际上并没有多少青壮年男子。家父年轻时本是齐州人,后来遭遇诸多变故,流落到了豫州。”
别驾听后,微微一惊,眼中闪过一丝疑惑,问道:“哦?我也是齐州人。不知你们家属于哪个县?”张讷抬起头,回忆了一下,说道:“曾听家父提起,我们家属于东昌府管辖。”
别驾听到这个回答,更加惊讶,身体微微前倾,急切地问道:“竟如此巧合!我们是同乡啊!那为何会迁到豫州呢?”
张讷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忧伤,再次叹了口气,说道:“明朝末年,清兵入侵,家中遭遇了一场大祸,掠走了我的前母。家父也在战火中历经磨难,家破人亡。后来,他因曾在西道经商,对那里颇为熟悉,所以最终选择在豫州定居下来。”
别驾的神情变得越发凝重,他急切地问道:“敢问令尊尊姓大名?”张讷如实告诉了他。别驾听后,瞪大了眼睛,低头陷入了沉思,脸上露出怀疑的神色,似乎在努力回忆着什么。片刻后,他突然站起身来,急忙走进内室。
不久,别驾的母亲,太夫人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走了出来。众人见状,纷纷起身行礼。太夫人的目光在众人身上扫视了一圈,最后落在张讷身上,问道:“你是张炳之的孙子吗?”张讷恭敬地回答:“是的,太夫人。”
太夫人一听,顿时泪如雨下,放声大哭起来,边哭边对别驾说:“这是你弟弟啊!”张讷和张诚听了,都一脸困惑地看着太夫人和别驾,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
太夫人抹了抹眼泪,解释道:“当年我嫁给你父亲三年后,因战乱不幸北上,被掳至黑固山,在那里被困了半年,生下了你哥哥。又过了半年,黑固山去世,你哥哥便补了旗下,后来迁任此地为官。如今他已经解职了。这些年,我无时无刻不在想念家乡,所以便放弃了官籍,恢复了原来的家谱。我也曾多次派人去齐州寻找你们的下落,却始终没有任何消息,没想到你父亲竟然西迁了!”
太夫人又转过头,看着别驾说道:“你把弟弟当作儿子,这可是折福啊!”别驾微微苦笑,说道:“之前我问张诚,他从未说过自己是齐州人,可能是小时候离开家乡,不记得了。”
于是,众人按照年龄重新排序:别驾四十一岁,是长兄;张诚十六岁,最为年轻;张讷二十二岁,排行第二。
别驾意外得到了两个弟弟,心中十分高兴,此后便与他们同吃同住,兄弟间的感情日益深厚。在相处的日子里,别驾详细地了解了他们离散的原因,心中感慨万千。日子久了,他便开始计划着回家乡,与亲人团聚。
太夫人得知这个消息后,心中有些忧虑,担心回到故乡后,可能会因为过去的经历而遭到乡亲们的排斥。别驾看出了母亲的心思,轻声安慰道:“母亲不必担忧,如果他们能接受我们,我们就一起生活,共享天伦之乐;如果不能,我们就分开过,天下之大,哪里没有我们的容身之地呢?哪里又没有父亲的地方呢?”太夫人听了儿子的话,心中稍感安慰。
随后,他们便开始着手准备,卖掉了宅子,备齐了行装,定下了西行的日期。一路上,兄弟三人相互扶持,历经艰辛,终于抵达了故乡。
张讷和张诚满怀激动的心情,先行一步,骑着马飞奔回家报信。他们的父亲自从张讷离开后,妻子也相继去世,孤身一人的他,每日在痛苦和思念中度过,形单影只,只有自己的影子相伴。如今,突然看到张讷走进门来,他惊喜交集,以为是自己在做梦,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当再看到张诚时,他的喜悦之情达到了顶点,激动得嘴唇颤抖,说不出话来,泪水不受控制地潸然而下。当得知别驾母子也即将到来时,老人的心情变得复杂起来,他停止了哭泣,愕然站立在原地,不知是喜是悲,只是呆呆地站着,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期待。
不多时,别驾带着太夫人走进门来,向老人行礼。太夫人一见到老人,便快步走上前,紧紧地抓住他的手,两人相对而泣,多年的分离之苦和思念之情在这一刻得到了宣泄。家中的仆人和侍女们从未见过这样的场面,都挤满了屋子,大家面面相觑,不知所措地坐着站着,有的也跟着默默流泪。
张诚环顾四周,没有看到母亲的身影,心中一紧,急忙四处寻找,询问之下才知道母亲已经去世。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张诚悲痛欲绝,当场哭得昏死过去。众人急忙上前施救,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慢慢苏醒过来,眼神中充满了哀伤。
别驾看到家中的情况,心中十分不忍,便拿出自己的资金,建造了楼阁,还特意聘请了老师来教导两个弟弟。一时间,家中热闹起来,马匹在马厩里欢快地腾跃,屋子里人声鼎沸,充满了生机与活力。在别驾的努力下,他们家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俨然成了一个大家族。
异史氏听闻此事后,感慨万分,说道:“我听到这个故事的结局,心中犹如波涛汹涌,几次都感动得落泪。一个十多岁的孩子,砍柴帮助哥哥,还慷慨地说:‘王览难道不能再见到吗!’这般兄弟情深,怎不让人动容,于是我第一次落泪。当老虎把诚叼走时,我仿佛感受到了命运的残酷,不禁狂呼:‘天道竟然如此混乱!’心中满是悲愤,于是我第二次落泪。当兄弟俩历经磨难,突然相遇时,我为他们的喜悦而落泪;当又得知多了一个哥哥,其中又增添了一份身世的悲伤,我为别驾落泪。一家人意外地团圆,这份意外的喜悦,让我不知如何表达心中的感动,于是我为老人落泪。不知道后世是否也有人像我这样,如此容易被这真挚的情感所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