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道奏折从马场发出,由典军亲自护送到王府。
又过了两日,文武百官齐聚王府。
作为大夏的藩王,北凉由于地理位置特殊以及北凉铁骑独步天下的威慑力,赵广义在一众藩王中的待遇是规格最高的。
象征着天子的车驾、头冠、佩剑等等也是顶级规格,更是允许北凉设文武百官,每日议论朝政等等…
但北凉一共就那么大点地方,除了北凉城的繁华之外,其他大部分地方都是边疆要塞,苦寒之地。
每日边塞传回来的折子基本上都是军队上的变动,再送回去也是做新的部署,遇到奏折上说不清楚的,赵广义便会御驾亲至,或者派出钦差大臣。
所以北凉城这里也就那么多朝政需要商议,说是文武百官,其实远远没有,赵广义更是规定无需每日上朝,只在月初和月中的规定日子上朝,其他时间段一律写折子。
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北凉城行政系统的效率,但也造成了一些懒政现象。
但这是人性,有利必有弊,只能严查严打,严重者直接杀头,赵广义的雷厉手段也算是杀住了懒政的不正之风。
今日,便刚好是月初上朝的日子,文武百官齐聚之后,还没等他们上奏,赵广义就把马场发出的那道奏折,交由群臣传阅。
最先看到的自然是那些位高权重的大臣。
北凉作为一个以军事力量见长的藩属国,位置再高,权力再重的大臣,也无法威胁到赵广义。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都是大夏的臣子,而赵广义才是真正的权臣。
往常来说,赵广义让群臣阅览奏章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是这道奏章大逆不道,其二就是要推行奏章上的政策。
但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只是走一个过场罢了,有些事情最好是借群臣之口说出来,否则就显得有些独专了。
但今天这道折子群臣看过之后却反应激烈。
无他,几乎所有的臣子都清楚,他们这位王爷想要收回马场已经很久了,但是碍于面子不好直接强取豪夺,需要一个正当的理由。
也有非常多的臣子为了表忠心而选择在上朝的时候请奏,甚至还有偏激一些的提议,直接宣布北凉进入战时状态,接管马场。
但若真这样做,马场有没有收回来犹未可知,造反的名头,北凉是一定要背上的。
但这道折子上的法子,完美避开了所有问题,并且基于现有的法理之上。
此时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都选择了沉默,这法子虽然好,但落款却是陈乾。
那个新进的马政知事,虽然隶属于特殊的马政系统,但却是没有资格上朝的芝麻小官。
而陈乾还有另一层身份为群臣所熟知,那便是范府赘婿。
这时候,北凉王将折子发给他们看,其中意思就有点微妙了。
所以一时间,文武百官竟没有一个人先开口。
“众卿为何一言不发?”
高坐在王位上的赵广义沉声问道。
北凉王这样一问,群臣之中才传出一些议论的声音。
最后,武官代表陆守正站出来说道:“禀王爷,臣以为陈知事所言甚是。马政乃国政,但既涉及到我北凉的根基,就更应该小心谨慎。”
“小心谨慎?”赵光义往陆守正的方向瞥了一眼,“你倒是说说,怎么个小心谨慎法。”
“这……”
陆守正犯难了,他是武官,对此道没有什么研究,站出来表态也只是不想像文官那样磨磨唧唧。
“臣无能……”
赵广义没有搭理陆守正的意思,继续看向众臣。
“众卿可有比这更好的法子?”
此时已经没有武官什么事了。
而北凉文官之中,素以丞相上官仲达为首。
不过因为这位上官丞相是大夏皇室指派来的,所以对北凉朝堂来说,更像是一种震慑。
此时上官仲达眉目低垂,一言不发,压根没有把赵广义的话当回事。
其他文官见状,也都纷纷闭口不言,这时御史大夫王博瀚站了出来。
“禀王爷,臣以为陈知事这道折子甚好,此法若成功推行,由王府统一管理,世家经营,北凉铁骑将永无后顾之忧。”
见御史大夫发生,一些文官也跟着纷纷发言。
但由于丞相一直没有开口,依旧有不少文官不为所动。
赵广义见状,便开口道:“好,那便依众卿所言,本王即刻下令,宣布马场改革,在北凉世家中筛选能者经营马场。”
话说到这里,上官仲达终于站了出来。
“王爷,下官以为此法不妥。”
赵广义似乎早就预料到上官仲达会站出来,也不生气,只问他:“丞相何故觉得不妥?”
“禀王爷,下官以为,马场若由范家继续经营,反倒更方便管理,”上官仲达接着说道,“历年马场都是由范家经营,马场所有的渠道商皆在王府掌握,若此时进行所谓的‘招标’,经营权还是落在范家手里,但巨大的利润空间会吸引更多世家前来竞争,届时马场经营权一旦落到其他世家手中,王府恐将失去掌控,这对……”
“丞相此言差矣,”上官仲达的话还没说完,王博瀚就再次站出来,“如今范府已入暮年,范府家主范世恩手脚尽断,其家族这一代又没有男子,唯一的女儿家便是嫁给了上奏的陈知事,早就不能再独自经营马场。”
说罢,王博瀚又看向赵广义,躬身行礼道:“王爷,臣以为即使像丞相所说的那样,第一届招投标的马场经营权依旧落在范府手里,但只需几年,其他世家便会跟进,到了第二届便是百花齐放,届时非但不会出现丞相所言的不好控制问题,反倒分担了风险,臣以为此法甚好。”
御史大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副丞相,但二人在官职并无隶属关系,而是与武官中的太尉同属三公,对皇权或王权负责。
但今日太尉告假,文官之中最鼎盛的两股力量:丞相和御史大夫,却完全持相反的意见。
就在群臣心中思量这其中的弯弯绕绕时,上官丞相却突然拱手道:“王爷,下官依旧不赞成此法,下官要说的话说完了,下官身子不爽利,先告退了。”
说完,上官仲达大手一挥,直接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