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着粮价越来越高。
地方上的民意沸腾,就连底层的官差都开始集体抱怨。
当然,檀州地方官,也不敢跟元子明谏言这些。
只能委婉找到王猛这些天子宠臣,曲线救国。
希望皇帝能放弃这个决定,否则檀州的百姓反了,他们这颗头可就保不住了!
但元子明面对各方的劝谏,始终无动于衷。
夜夜笙歌!
这可激怒了檀州的百姓,连续好几处地方都爆发了民变,连豪族都蠢蠢欲动,官府心力交瘁。
但就在第十天,官价已经来到了上百倍的时候。
局势突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又一村!
本来居高不下的粮价,突然暴跌,远远低于官价。
甚至在黑市上,可以买到更便宜的粮食。
不到两天时间,檀州城就挤进来大量外地粮商,大批的粮食涌入檀州市面,很快就供过于求了!
檀州四大粮商见势不妙,也不敢再卖高价粮了,赶紧开仓放粮,将积压已久的粮食卖出去避免破产。
使得一夜之间,檀州的粮食价格,一落千丈,已经恢复到接近正常价格的水平了。
这一情况,看傻了众人,大跌眼镜。
这时的元子明才出面,优哉游哉解释道:
“之前那个官价,不是给你们看的,也不是给老百姓看的,而是给外地粮商看的!让大家知道,运到灾区卖粮有利可图,如此一来,其他粮食富余的地方的粮食,就会不遗余力过来卖粮!”
这十天,元子明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第一是下诏允许江南粮商到北方卖粮,而且免税,官府不收一分钱。
二是大开南北朝的边市,大肆购买大量南梁粮食,还鼓励南梁商人到大魏朝去卖粮,给予通关文牒,具有最高效力,任何地方官府都不得阻拦。
这套组合拳打下来,灾区的粮价倒是很快就回落。
熬过了最难的这段时期了,江南的漕运才陆陆续续恢复。
元子明得以调用大量的民夫和船只来救灾,并动用军队参与灾后房屋的重建。
宣布免除灾区三年的农业税,并免费发放耕牛、种子和农具。
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勉强将灾情给压下去了。
等到回到长安时,京城动荡不安的局面得以结束。
元子明本来以为,自己做得还算合格。
谁知道司马仲本、公孙羊、裴济三个宰相联名上表,说江南的商人趁着灾情,大肆购买百姓的土地,进行土地兼并。
“丰年一亩良田的市价,是十石粮食,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有钱也买不到田地!”
公孙羊是农业方面的高手,算起账目头头是道,
“可一旦到了灾年,田地的价格就会跌到三到四石左右,在大多数情况下,商人都没有给足实数!”
“此番黄河发大水,根据臣的估算,江南宗室和江南豪商,就大肆兼并灾民的土地!即便百姓能够挺过这场大灾,也免不了要给地主当佃户!陛下新政之效果,很快就会荡然无存!”
土地兼并,一直都是封建王朝的死敌,而且大量豪商的出现,也不利于朝廷掌控地方。
元子明眯眼道:
“你们想朕怎么做?”
“陛下应当迅速派锦衣卫南下,查清此事,毕竟这其中还有不少是原来的江南宗室所为,这些人没有了宗室身份,做起事情也毫无顾忌!”
裴济苦口婆心道。
元子明却倚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
“你们是要朕杀商人吗?”
“开了杀商人的先河,朕何以兴商业?”
众人语塞。
司马仲本皱眉道:“陛下,此次江南豪商趁火打劫,不可不防啊!”
虽说朝廷当下的政策是要扶持商业,但这也间接带来了大商人的出现,这些人富可敌国,影响力已经可以动摇社稷的根本了。
元子明知道,三大宰相找自己,为民请命当然是冠冕堂皇的理由。
但是最根本的还是因为,商人集团的崛起,已经严重威胁到了士大夫集团,尤其是文官集团。
接下来,如果商人的势力再进入朝廷,颠覆原来的庙堂秩序,传统士大夫的势力范围就会受到严重冲击。
但是这些奸商,确实又该好好敲打一下了!
元子明思忖了片刻,嘴角顿时翘起,其实他早就有主意了。
“陛下!宣王、光王已经来了!”
冯宝露面道。
自从科举舞弊案后,冯宝就受到了牵连,但是好歹是十朝元老,又有拥立新皇的功勋在内,所以很快就被官复原职。
而元子明认为在宦官集团中,黄敬的势力最近膨胀得确实有些厉害了。
传闻他在江南偷偷投资了不少产业,这些豪商此次大肆兼并土地,说不定背后就有人家当靠山。
所以元子明还是选择适当扶植冯宝,钳制黄敬。
“行,让他们进来吧。”
元子明镇定自若道。
在场的文官面面相觑,有些讶然。
要知道今上厌恶宗室,但凡稍微重要点的会议,都不会让宗室出席。
今天可是政事堂三大佬出面的御前会议。
元子明居然会主动邀请两位藩王前来参与!
宣王元豪,三十八岁。
豫章王元肃,十七岁。
两人按照辈分,是太宗一脉的,而且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他们还是宗室活化石德王元树的后裔!
元树德高望重,所生十六子,都被皇帝破格授予王爵!
宣王元豪,是元树的孙子。
光王元肃,是元树的重孙。
二人之前在江南宗室里,一个是郡王爵位,一个只是公爵。
但元子明推出宗室改革后,因为德王元树被困长安,江南宗室一盘散沙,被元子明的胡人骑兵随便这么一吓,就树倒猢狲散。
为了保全家族荣光,两人便加入了军队。
刚好遇上了四次北伐。
元豪任安西都护,跟随着霍龙征讨匈奴、突厥联军,立下军功,晋升为宣王、左武卫将军。
元肃任工部员外郎,负责后勤有功,随后因为抢救河道及时,晋升为豫章王、工部侍郎、京兆观察使。
算得上是宗室里的新贵。
不过即便如此,二人的官职级别,压根是没有资格参与这种会议的。
“陛下!”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肃,毕恭毕敬下跪,
“恭贺陛下喜得皇次子!”
元子明一愣,笑不拢嘴:
“你们才刚刚回京履新吧?这么快就知道了?”
七日前,琅琊王王导之妹、贵妃王柔诞下一子,即为大魏朝第二位皇子!
由于王导之功,元子明在对方出生时,即加位为郡王!
“我元氏家族又添一新龙,这种大事,臣等自然要时刻关注!陛下诞子,事关社稷大事,关乎大魏皇龙一脉兴旺,臣等不胜欢喜之至!”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肃,一阵溜须拍马。
两人能混到这一步,头脑精明得很。
元子明似笑非笑道:
“什么社稷之重?你看朕像那些传统的迂腐之君吗?天位,也不一定要传给自己儿子啊!”
听到这话。
本来小心翼翼的两人,瞬间虎躯一震,有些不可思议地仰起头。
这一刻,元子明从他们眼神中捕捉到了什么,微微眯眼。
叫冯宝看座后。
元子明开始打趣问道:
“兄长(元豪),贤侄(元肃),你们可知道最近京中有个笑话?”
两人对视一眼,一脸茫然:“还请陛下示下。”
元子明突然指向对面的三位宰相,揶揄笑道:
“朕一个才出生不满一年的皇儿,一个才嗷嗷落地几天的皇儿,居然就引发朝廷诸公新一轮的党争了!”
“据说,他们还分成了两个派系,一个是皇长子党,一个是皇次子党!”
闻言,对面的三大宰相,当即大惊失色。
没想到皇帝会拿这件事来开玩笑!
的确!
因为元子明迟迟没有立皇后,所以刚出生的皇长子和皇次子,就成了群臣押注的对象之一。
皇长子是德妃拓跋兰心生的,她是南鲜卑王,有兵有地盘,加上又有皇长子的身份,长幼尊卑历来都是定律。
所以得到了朝廷不少权贵的暗中支持。
但也有人不满拓跋兰心的胡人身份,相比之下,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柔,正儿八经的世家子弟,又是前任宰相、琅琊王王导之妹。
这种名门出身,让守旧派士大夫们很有归属感,便纷纷抱团取暖。
策划着如何帮助未来的皇次子,成为皇太子,问鼎天下。
而在场的三位宰相,公孙羊、裴济是皇次子党,代表老派官僚势力,司马仲本是皇长子党,代表新文官集团和武勋集团利益。
这两派的雏形,已经在朝堂上初步形成,只是还没有发展成火候。
竟然就被皇帝给认出来了!而且还当着大庭广众之下,说出来,这才让众人觉得头皮发麻、毛骨悚然。
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肃,从元子明口中听到这种,脸上也是五味杂陈。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朕根本就不在意皇位是不是朕的儿子继承!”
元子明以一种开玩笑的口吻说道,
“对朕而言,只要这个江山姓元,是不是朕的儿子,无所谓,若是一个废柴,即便是朕的血脉又如何呢?给他皇位坐,他也坐不稳啊!这天下岂不是又要乱一回呢?”
这番话,无疑激起了宣王元豪、豫章王元肃的野心。
这不就是在暗示他们,也有资格争抢皇位吗?
“陛下,臣以为圣上年富力强,现在讨论皇储人选还为时过早!”
宣王元豪马上出来呛群臣。
豫章王元肃也附和道:“百官私底下结党营私,以所谓皇长子党和皇次子党划分阵营,这是要分裂我大魏朝啊!陛下,此风断断不可涨啊!”
元子明泰然自若道:
“兄长和贤侄所言极是!这次召你们来,是询问你们有关江南豪商趁火打劫,兼并百姓土地之事,群臣都建议朕向商人下手,你们以为如何?”
宣王元豪有些狐疑,但年轻气盛的豫章王元肃,就赶紧道:
“并非所有商人都是这般鸡鸣狗盗之辈!陛下,臣以为,可以设江南商务司,隶属户部管辖,钦定江南商贸大臣,节制和规范江南商业发展!如此一来,既可以防微杜渐,又不会坏了陛下的国策。”
宣王元豪一愣,有些恼怒地看着侄子,这家伙胆子不小啊,敢抢自己的话!
他再怎么说也是他的叔父!一点辈分都不讲,现在宗室的小辈是越来越狂妄了!
为了在陛下面前争宠,他也是豁出去了,说道:
“陛下!臣请为江南商务大臣,前往江南处理土地兼并之事!”
豫章王元肃傻眼,心想这老东西都亲王了,还这么喜欢跟小辈抢功劳?
他也不假思索道:“臣也愿往!陛下为之难,臣等为之易!请陛下给臣三个月的时间,定然平定江南商务!”
宣王元豪大声道:“臣只需要两个月!”
豫章王元肃脸一黑,改口道:
“那臣全力以赴,一个月即可!”
“本王二十天!”宣王元豪耷拉着脸,冷冷瞪着豫章王元肃。
“臣十天!!”对方不为所动,语出惊人道。
群臣看得都面面相觑,从长安到江南十天都够呛了,还十天解决呢!
元子明啼笑皆非道:
“这样,朕给你们三个月的时间。朕打算在江南设南直隶,同时设度支、盐铁、商贸三司,元豪,你是长辈,就担任南直隶巡抚大臣。元肃,你虽然是小辈,但也能力出众,任南直隶布政使兼总理商贸大臣。”
“三个月的时间,如果你们能平定江南,朕就让你们回长安,委以重任!”
元子明字字珠玑道。
两人喜出望外,纷纷拱手谢恩。
一个由元子明亲自扶持的新宗室集团,也许已经在无形中开始形成了。
而谈完江南买地案后,元子明又谈及了最近民间甚嚣尘上,说天灾是天谴的事。
“靠报纸,可以靖浮言,但难保后世不会多想,所以朕一直有个想法,想要编写一本囊括古今中外所有领域,集历代学者圣人大成的典籍!”
“名为,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