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日记167
霜冷长河,冷月高悬,金陵城的街巷在夜色中沉寂,唯有一处深宅大院里,透出星星点点的烛火。这便是甄士隐的府邸,曾是繁华热闹,如今却因一场大火,只剩断壁残垣,往昔的富贵荣华如过眼云烟,消散无痕。
甄家的丫鬟雪雁,此刻正站在自家破败的小院里,望着那一轮孤月,满心的哀愁与怅惘。她自小随小姐在贾家侍奉,这次应师傅破脚道人指引来金陵试炼,没想到在城中看到甄家的旧址,更亲历了甄家独女香菱的悲惨命运。香菱,那个原本天真烂漫的女孩,自幼被拐,从此与家人离散,命运的巨轮无情地将她卷入无尽的苦难深渊。
“雪雁,你在这里做什么?”一道低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雪雁回头,见是那贾雨村。贾雨村本是一介穷儒,得甄士隐资助才得以进京赶考,谋得一官半职。只是这官场如泥沼,他也在其中渐渐迷失自我,变得世故圆滑,追名逐利。
“贾老爷,雪雁不过是出来透透气,这院子虽破败,却也能瞧见这月色。”雪雁轻声说道,声音里带着几分落寞。
贾雨村抬头看了看那轮明月,长叹一声:“唉,这世间之事,真是变幻莫测。想当年,我在甄老爷家书房苦读,承蒙他慷慨相助,才有了今日。可如今,甄家却落得这般田地,令人唏嘘。”
雪雁微微颔首,眼中闪过一丝泪光:“是啊,贾老爷。就说我家小姐香菱,本是甄家的掌上明珠,有命无运,竟被那拐子拐去,从此受苦。可怜她自幼与爹娘分离,如今又不知身在何处,生死未卜,真是累极爹娘了。”
贾雨村听闻香菱,神色一怔,他自然记得那个眉心有颗米粒大小胭脂痣的女孩。“香菱……我曾在那薛蟠处见过她一面,那时她已被改名为秋菱,模样出落得愈发标致,只是神情间满是愁苦。”
“秋菱?”雪雁喃喃重复,“那薛蟠本是个恶霸,我家小姐落入他手,能有什么好日子过。听说他的正房夏金桂,更是个善妒刻薄之人,变着法儿地折磨小姐。”
贾雨村皱了皱眉,脸上露出一丝不忍:“这世道,好人总是多磨难。香菱本是个有灵气的孩子,若生在平常人家,或许能平安顺遂地过一生。可命运弄人,偏偏让她遭受这般苦难。”
雪雁想起香菱小时候的模样,那时的她天真无邪,笑声如银铃般清脆。“贾老爷,您说这世间真有命运之说吗?为何小姐这般善良,却要承受这些痛苦?”
贾雨村负手而立,沉吟片刻:“命运之事,玄之又玄。古人云‘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想来这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香菱的遭遇,也是她命中的劫数。”
雪雁心中满是不甘:“可若一切都是注定,那我们活着还有什么意义?难道只能任由命运摆布?”
贾雨村看着雪雁,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话虽如此,但人也并非全然无能为力。就如我当初,若没有甄老爷的资助,没有自己的努力,又怎能考取功名?只是有些时候,个人的力量太过渺小,在命运的洪流面前,也只能徒叹奈何。”
雪雁沉默不语,她想起自己在甄家的日子,那些曾经的欢笑与温暖,如今都已化作泡影。“我只恨自己无能为力,不能帮小姐脱离苦海。”
贾雨村轻轻拍了拍雪雁的肩膀:“雪雁,你也不必太过自责。这世间的苦难,又岂是你我能左右的。香菱的命运,或许早已在她被拐的那一刻就已注定。”
“注定?”雪雁抬起头,眼中满是倔强,“我不信!我相信只要心中有希望,就一定能改变命运。小姐那么好,她不该承受这些。”
贾雨村看着雪雁坚定的眼神,心中微微一动。这个丫鬟,虽然出身卑微,却有着一颗坚韧的心。“希望……有时候,希望也是一种煎熬。香菱在那薛家,不知遭受了多少折磨,她的希望又在哪里?”
雪雁想起香菱的遭遇,心中一阵刺痛:“贾老爷,您如今在官场,位高权重,难道就不能救救小姐吗?”
贾雨村的脸色微微一变,他避开雪雁的目光:“雪雁,你不懂官场的复杂。那薛蟠家大业大,又与贾府等权贵之家沾亲带故,我又能如何?”
雪雁眼中的光芒渐渐黯淡:“原来,在这权势面前,一切都如此苍白无力。贾老爷,您当初受了我家老爷的大恩,如今却眼睁睁看着他的女儿受苦,您的良心能安吗?”
贾雨村的脸上闪过一丝愧疚:“雪雁,你莫要如此说。我并非不想帮,只是……只是实在有心无力。”
雪雁冷笑一声:“有心无力?我看您是怕得罪了薛家,影响了自己的前程吧。”
贾雨村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雪雁,你休得放肆!我贾雨村虽不是什么大善人,但也并非忘恩负义之徒。只是这官场如战场,稍有不慎,便会粉身碎骨。”
雪雁看着贾雨村,心中满是失望:“贾老爷,您变了。当初那个在甄老爷家书房苦读,心怀壮志的书生,如今已被这官场的名利蒙蔽了双眼。”
贾雨村的心中一阵刺痛,雪雁的话如同一把利刃,直直地刺中了他内心最深处的愧疚。他想起自己当初的抱负,想起甄士隐对他的期望,如今却为了仕途,变得如此懦弱和自私。
“雪雁,你说得对。我的确变了。在这官场中,我渐渐迷失了自我,忘了自己的初心。”贾雨村的声音中带着一丝苦涩。
雪雁看着贾雨村,心中的怨恨渐渐消散,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悲哀:“贾老爷,如今说这些也无用了。只希望小姐能有个好的归宿,哪怕只是能平安度日。”
贾雨村望着那轮明月,心中默默祈祷:“香菱,希望你能熬过这一劫。若有机会,我定会尽我所能,帮你脱离苦海。”
两人沉默良久,寒夜的冷风呼啸而过,吹得残烛的火苗不停摇曳。雪雁抱紧双臂,“贾老爷,夜深了,您早些回去吧。”
贾雨村点点头:“雪雁,你也保重。若有香菱的消息,定要告知我。”说罢,他转身离去,身影在夜色中渐渐消失。
雪雁望着贾雨村离去的方向,心中五味杂陈。她知道,这世间的苦难还在继续,而香菱的命运,依旧是个未知数。但她心中始终怀着一丝希望,希望有一天,香菱能摆脱这悲惨的命运,重获自由和幸福。
回到屋内,雪雁坐在床边,望着窗外的明月,思绪飘回到了过去。她想起香菱小时候,总是拉着她的手,在花园里追逐嬉戏。那时候的天空总是那么蓝,日子总是那么无忧无虑。可如今,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小姐,你到底在哪里?你过得还好吗?”雪雁轻声呢喃,泪水顺着脸颊滑落。她知道,无论未来的路多么艰难,她都不会放弃寻找香菱,哪怕只有一丝希望,她也要为香菱争取一个美好的未来。
窗外,寒风吹过,树枝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仿佛是在为香菱的悲惨命运而叹息。而在这寂静的夜晚,雪雁和贾雨村的对话,也如同一颗石子,投入了命运的长河,激起了层层涟漪,只是这涟漪,能否改变香菱那早已注定的命运,无人知晓……
暮秋的午后,层林尽染,枫叶如丹,官道旁的古寺在一片静谧中被落日余晖笼罩。古寺的红墙斑驳,墙缝里挤出几株不知名的野草,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寺门半掩,传来隐隐约约的诵经声。
雪雁从远处走来,她是林黛玉的贴身丫鬟,自幼跟随黛玉,见惯了贾府的繁华与兴衰。此次随黛玉回扬州省亲,途中因车马劳顿,便在这古寺暂作歇息。
雪雁踏入寺门,只见庭院中银杏树叶金黄一片,落叶堆积,宛如铺了一层厚厚的金毯。她正四处打量,忽然听到一阵悠扬的钟声,循声而去,在一间禅房外,看到一位身着灰色僧袍的和尚,正缓缓敲着钟。这和尚面容清癯,头发蓬乱,头上生着癞疮,正是那赖头和尚。
“小施主,可是迷路了?”赖头和尚放下手中的钟槌,开口问道。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却又透着一种奇异的力量。
雪雁微微一愣,连忙行礼:“大师,小女子并非迷路,只是随我家姑娘路过此地,进来歇歇脚。方才听到钟声,一时好奇,便寻了过来。”
赖头和尚微微颔首,目光落在雪雁脸上:“小施主,看你神色间似有忧愁,可是心中有烦恼之事?”
雪雁苦笑一声:“大师,不瞒您说,我自幼跟随我家姑娘,见了太多世间的悲欢离合。就说我家姑娘,自幼体弱多病,寄人篱下,虽有满腹才情,却总是命运坎坷,让人看了心疼。我实在不明白,这命运究竟是如何安排的,为何好人总是多磨难?”
赖头和尚双手合十,念了一声“阿弥陀佛”,缓缓说道:“小施主,命运之理,玄之又玄。世间万物,皆有其数,其运。这数,是天数,是冥冥之中的定数;这运,是运势,有起有伏,有顺有逆。”
雪雁眼中满是疑惑:“大师,您说的这些太过玄妙,雪雁实在难以理解。就拿我家姑娘来说,她心地善良,才情出众,为何不能有个好的归宿?难道这一切都是注定的吗?”
赖头和尚望向远方,目光深邃:“小施主,这世间之事,皆有因果。你家姑娘的命运,也并非偶然。她前世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仙草,受神瑛侍者甘露灌溉之恩,今生便要以泪还他。这便是她的因果,她的命运。”
雪雁心中一惊:“大师,您说的可是神话传说?这世间真有前世今生之事?”
赖头和尚微微一笑:“信则有,不信则无。这前世今生,不过是命运的一种轮回。人在世间,犹如一叶扁舟,在命运的长河中漂泊。有时候,看似是自己在掌控方向,实则是被命运的洪流推着走。”
雪雁低头沉思片刻,又问道:“大师,您说这命运有定数,那我们岂不是只能听天由命,什么都做不了?”
赖头和尚摇了摇头:“非也非也。命运虽有定数,但也有变数。人在这世间,还是要积德行善,修心养性。就像这寺中的树木,有的茁壮成长,有的却早早枯萎。虽有阳光雨露的滋养,但自身的根基和努力也至关重要。”
雪雁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大师,您说的这些,雪雁还需要慢慢领悟。只是这命运的变数,又该如何把握呢?”
赖头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串佛珠,轻轻转动:“小施主,这变数,就在于人心。一念成佛,一念成魔。你的每一个念头,每一个选择,都会影响命运的走向。有时候,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就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雪雁想起自己在贾府的日子,那些琐碎的日常,那些与姐妹们相处的点点滴滴。她虽然只是一个丫鬟,但也尽力去帮助身边的人。“大师,雪雁明白了。无论命运如何安排,我们都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
赖头和尚微笑着点头:“正是如此。小施主,你能领悟这一点,便是与佛有缘。”
雪雁又想起了黛玉的病,忍不住问道:“大师,我家姑娘自幼体弱多病,可有什么办法能让她好起来?”
赖头和尚叹了口气:“你家姑娘的病,是心病,也是命数。药石只能医身,却不能医心。唯有解开她心中的结,才能真正康复。”
雪雁心中黯然,她知道黛玉心中的结,便是对宝玉的深情。可这一段感情,在贾府复杂的环境中,又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大师,那我家姑娘与宝玉的缘分,又该如何呢?”
赖头和尚沉默片刻,缓缓说道:“这缘分,也是命运的一部分。他们二人,前世有未了的情债,今生相遇,便是来偿还的。只是这缘分,有聚有散,有始有终。小施主,你不必过于执着,一切顺其自然就好。”
雪雁望着古寺的飞檐,心中感慨万千。这古寺虽小,却仿佛藏着无尽的智慧。“大师,您说的这些,雪雁今日听来,犹如醍醐灌顶。只是这命运的道理,实在太深奥,雪雁还需要时间去消化。”
赖头和尚微微颔首:“小施主,这命运之理,并非一朝一夕能领悟。你在这世间行走,多经历些人和事,自然会慢慢明白。”
雪雁想起了赖头和尚之前说的“三十年一世三劫九十年春光为寓言之说”,忍不住问道:“大师,您之前说的三十年一世三劫九十年春光,又是什么意思呢?”
赖头和尚目光望向远方的山峦,缓缓说道:“这三十年一世,是说人的一生中,大约以三十年为一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会经历不同的劫数。这劫数,或是天灾,或是人祸,或是内心的煎熬。而这三劫,便是人生的三道坎。若能顺利度过,便能迎来下一个阶段的春光。”
雪雁心中默默计算着,自己的人生也已经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虽然身为丫鬟,也经历了不少的坎坷。“大师,那这九十年春光,又该如何理解呢?”
赖头和尚微微一笑:“这九十年春光,并非指真正的九十年。它是一种寓意,是说人生的美好时光,如同春光一般短暂而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个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雪雁心中豁然开朗:“大师,雪雁明白了。人生短暂,我们要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
赖头和尚欣慰地笑了:“小施主,你能领悟到这一点,便是福分。这世间的道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难。希望你能将今日所悟,铭记于心。”
雪雁再次行礼:“多谢大师教诲,雪雁定当铭记。”
此时,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古寺的钟声再次响起,悠长而空灵。雪雁告别了赖头和尚,缓缓走出禅房。她的心中,虽然还有许多疑惑,但也多了一份宁静和坦然。她知道,这命运的谜题,或许要用一生去解答,但只要保持一颗善良的心,珍惜每一个当下,无论未来的路如何,都能坦然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