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铁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金陵城皇宫,玄武殿。

朝阳初升,殿内已经响起激烈的争辩声。

\"陛下,绝不能重用降清逃回的官员!这些人已经失去了节操,如何能让他们再掌朝廷重任?\"兵部尚书杨嗣昌拍案而起。

\"大明江山,原本就是与民同在。既然这些大臣悔过自新,何不给他们一个机会?\"吏部侍郎冯铨据理力争。

朱聿键端坐龙椅,神色凝重。这个困扰他多时的问题,不仅关系到朝廷用人,更牵涉到整个南明政权的正统性和向心力。

李修然站在一旁,观察着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他知道,这不仅是一场普通的朝议,更是新旧势力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陛下,\"等争论稍歇,李修然才缓步上前,\"容我说一个东晋时期的故事。\"

\"东晋建立之初,也面临类似的困境。北方士族南迁,与江南本地势力之间多有摩擦。司马睿采取了'通达权变'的政策,既重用本地官员,又不排斥北来人才。正是这种包容的态度,才造就了东晋的繁荣。\"

殿内安静下来,众人若有所思。

\"况且,\"李修然继续道,\"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加强南明政权的凝聚力。我们需要的不是清算,而是团结。\"

朱聿键眼睛一亮:\"爱卿此言极是。来人,拟旨:设立评议院,专门负责考核官员,不问出身,只看才干。\"

当夜,李修然被宫中小黄门请入御书房。

烛光摇曳中,朱聿键放下手中奏章:\"先生,朕心中仍有疑虑。这些降而复归的大臣,真的可以信任吗?\"

\"陛下,\"李修然沏了一杯清茶,\"关键不在于他们是否可信,而在于如何建立一个新的制度。让制度来约束人,比单纯依靠道德要可靠得多。\"

他展开一份早已准备好的章程:\"这是臣拟定的《南明官制改革大纲》,建议设立以下机制...\"

翌日,朝廷公布了一系列新政:

- 设立评议院,考核官员

- 建立海外使团,拓展外交

- 改革科举制度,广纳人才

- 成立商务司,统筹经济

\"这些制度的核心,\"李修然向朱聿键解释,\"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每个官员都有发挥才能的空间,同时又受到制度的约束。\"

然而,改革推行并不顺利。一些崇祯朝老臣对新政心存疑虑。

在礼部尚书史可法的府邸,几位老臣正在密谈。

\"新政虽好,但变革太快,恐怕有失稳重。\"一位老臣忧心忡忡。

\"况且,这些制度多有仿效西洋之处,恐怕...\"另一位欲言又止。

李修然适时拜访,带来了一坛佳酿。

\"诸位大人,\"他举杯道,\"变革之道,如饮美酒,急则伤身,缓则无味,关键在于把握分寸。新政虽有创新,但根基仍在华夏传统。\"

一位老臣问:\"先生既通晓古今,不知对《大学》中'格物致知'一说如何理解?\"

李修然不假思索:\"正是今日新政之要义。格物者,究天下之理;致知者,明施政之道。我们推行新政,不就是在实践这个道理吗?\"

众老臣眼前一亮。李修然继续道:\"中华之道,贵在与时俱进。今日之变革,正是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份道统。\"

随着时间推移,新政的效果逐渐显现。

- 评议院评定的第一批官员名单,得到朝野一致好评

- 海外使团带回大量贸易合约

- 改革后的科举,选拔出一批实干人才

- 商务司的政策,让南京重现繁荣

一天,朱聿键在御花园散步时感叹:\"新旧之争,原本就是假议题。真正的治国之道,在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李修然欣慰地说:\"陛下能有此见识,南明中兴可期。\"

这一年的除夕夜,李修然在日记中写道:

\"今日南京街头张灯结彩,百姓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看来,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新的制度正在发挥作用,新旧势力的融合比预期顺利得多。这或许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示:真正的改革,不在于推倒重来,而在于在继承中创新,在变革中保持平衡。\"

南京贡院外,人头攒动。今年的科举考试与往年大不相同。

\"听说了吗?新政改革后,考题不再是八股文,而是策论和实务。\"一位考生低声议论。

\"可不是,\"旁边人接话,\"而且增设了算学、医术、农政、水利等科目。\"

考官席上,李修然正在与主考官讨论。

\"大人可能不习惯这种新式考题,\"他解释道,\"但国家需要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而不是只会咬文嚼字的书生。\"

主考官沈某捻须沉思:\"先生说得有理。只是...这样的改革,会不会太激进了?\"

\"变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李修然答道,\"况且我们保留了经义一科,正是为了在革新中保持传统。\"

南京秦淮河畔,新建的商务司衙门内正在进行一场激烈的辩论。

\"开放海禁,增加对外贸易,这是在动摇国本!\"一位保守派官员愤然道。

商务司主事陈存仁不慌不忙:\"诸位可知道,自从开放海禁以来,仅南京一地的税收就增加了三成。这些钱可都是用来养兵备战的。\"

李修然适时走近:\"诸位,让我讲个故事。\"他说起了郑和下西洋的辉煌,以及明朝中期因闭关锁国而错失的机遇。

\"商贾之道,原是我华夏所长。如今重开海禁,不过是恢复祖宗旧制罢了。\"

评议院内,一起特殊案件引起轩然大波。

\"陈大人,\"评议使严厉质问,\"你曾在崇祯朝任职,后降清,现又归顺朝廷。如何解释这些行为?\"

被质询的陈大人面色苍白:\"下官...只是被形势所迫...\"

李修然站出来:\"与其追究过去,不如看看他归顺后的表现。据商务司报告,陈大人主持的盐政改革,为朝廷增收白银十万两。\"

朱聿键闻讯亲临:\"重要的不是人犯了多少错,而是能改正多少错。这才是评议院设立的初衷。\"

夕阳西下,金陵码头。一艘远洋商船正缓缓靠岸。

\"荷兰使团到了,\"李修然对朱聿键汇报,\"他们带来了最新的造船技术和火器制造方法。\"

\"这些西洋技艺,当真有用?\"朱聿键问。

\"陛下请看,\"李修然指向江面,\"那艘新式战船就是按照改良图纸打造的。航速提高三成,火力更是翻倍。\"

午夜,御书房。朱聿键正在审阅一份特殊的人事安排。

\"这份名单,\"他指着文件说,\"新任命的六位阁臣中,有三位是降而复归的大臣。会不会引起非议?\"

李修然解释:\"正因为他们有过教训,所以更懂得珍惜机会。况且,这些人都经过评议院严格考核。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真才实学。\"

\"比如这位吴大人,\"他继续道,\"虽然曾经投降,但他在河工方面的才能举世无双。现在长江水患频发,正需要这样的人才。\"

一个月后,南京城内。

\"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立国之本。\"李修然带着朱聿键微服私访。

街边的粥铺里,一位老者正在讲述:\"自从新政以来,赋税轻了,工坊多了,连我这把老骨头都找到了活计。\"

\"陛下看,\"李修然指着热闹的街市,\"这才是真正的国力所在。\"

朱聿键点头:\"朕明白了。所谓新政,归根结底是为了百姓。\"

秋日,李修然在夫子庙讲学。台下既有传统儒生,也有新入仕的实务人才。

\"何谓道?\"他问道,\"道不是固守不变的教条,而是随时而变的真理。我们今日的改革,正是践行'与时俱进'的古训。\"

一位老学究提问:\"先生所言极是。但如何在变革中不失其本?\"

李修然笑答:\"就像这条秦淮河,千年流淌,水性永恒,但每时每刻的河水都在更新。这就是变与不变的真谛。\"

一年后,朱聿键在御笔亲书的诏书中写道:

\"新政推行以来,朝野同心,内外交泰。此非朕之功,实乃众志所归。今后,当继续秉承革新之志,行变通之道,创盛世之基。\"

李修然看着这份诏书,想起了那些激烈的争辩、艰难的抉择,以及最终的柳暗花明。他在日记中写道:

\"历史总是在螺旋中前进。南明的中兴之路,或许就是要在守与变、新与旧之间找到平衡。这不仅是一场改革,更是一场文明的自我更新。\"

南京皇宫,一座偏僻的花园凉亭内。

月光如水,照在三个人的身上。

\"今夜请二位陛下来,是想讲一个旧事,\"李修然沏了一壶茶,\"关于正统年间的那场夺门之变。\"

崇祯帝和朱聿键相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不安。

景泰帝夺取政权后,囚禁了被鞑靼人释放的英宗。表面上看,他是为了稳定朝局。但实际上...\"

李修然缓缓讲述着那段历史:

- 英宗被软禁在南宫

- 朝臣分成两派相互倾轧

- 景泰帝在位期间战战兢兢

- 英宗复辟后的疯狂报复

\"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他问道,\"整个大明元气大伤,文官集团分崩离析,为后来的党争埋下祸根。\"

\"这...\"朱聿键握紧了茶杯。作为新君,他最担心的就是这种局面。

崇祯帝则陷入沉思。他想起自己这些日子的患得患失,不由得冷汗直流。

\"其实,\"李修然继续道,\"比夺门之变更可怕的是土木堡之变后的朝局。景泰帝和英宗,原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却因为权力而反目。\"

\"李先生为何要讲这些?\"崇祯帝突然问道。

\"因为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李修然直视两人,\"现在的局势,何尝不是一面镜子?\"

朱聿键霍然起身:\"先生是担心...\"

\"是的,\"李修然叹道,\"我担心历史重演。虽然现在看似平静,但暗流汹涌。朝中已经有人在挑拨两位的关系了。\"

李修然从怀中取出几份密折:\"这些奏折,或暗示崇祯陛下重握大权,或建议朱聿键殿下防范旧主。如果任由这种倾轧发展下去...\"

两位帝王同时变色。

\"最可怕的是,\"李修然补充道,\"一旦君臣关系出现裂痕,敌人就会趁虚而入。当年景泰帝和英宗的争斗,最终受益的是谁?是蒙古人!\"

\"那依先生之见,应当如何?\"朱聿键诚恳地问。

李修然转向崇祯帝:\"陛下,您经历过亡国之痛,最明白权力斗争的代价。而今天下初定,正需要君臣同心。\"

又对朱聿键说:\"殿下年轻有为,但也要记住:稳定压倒一切。没有和谐的君臣关系,任何改革都是空中楼阁。\"

夜深了,月光更亮。

两位帝王似乎都经历了一场心灵洗礼。

\"朕明白了,\"崇祯帝率先开口,\"为了大明,为了天下苍生,君臣之间岂能重蹈覆辙?\"

朱聿键恭敬地说:\"叔父所言极是。侄儿一直视您为师,求教还来不及,又怎会生出二心?\"

李修然趁热打铁:\"既然两位都有此觉悟,不如我们立下一个制度,以防后患。\"

他提出了\"双重朝议\"制度:

- 太上皇和天子共同参与重大决策

- 设立特别机构协调两宫关系

- 严惩挑拨离间之徒

- 定期举行君臣家宴,增进感情

这次深夜密谈,成为南明历史的一个转折点。

此后,崇祯帝和朱聿键的关系日益亲密。朝野上下看到两位君主同心协力,也都放下了疑虑。

李修然在日记中写道:

\"历史给我们最宝贵的,不是成功的经验,而是失败的教训。今夜的谈话,让两位帝王都看到了权力斗争的可怕后果。这或许就是历史最大的价值。\"

多年后,史官们回顾这段历史,都认为南明能够中兴,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次密谈带来的君臣和谐。

正如李修然后来所说:\"真正的历史智慧,不在于重复成功,而在于避免失败。南明的两位帝王能够跳出历史的怪圈,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磨铁读书推荐阅读:大唐:权谋凭着不是反派活着三路异世之帝王路系统再拉也得用着隋末穿越明朝,从最穷国舅开始种田历史种田:我家公子超凶猛世子贤婿,快请上位!异世权谋:重生智者三国:苟在曹营的二郎神棍超凡三国之开局天下第一从小乞丐杀到一统天下大明好舅子:拯救皇帝崇祯嫡妻难惹九龙夺嫡:废材成皇穿越水浒之大王要低调三国:开局杀穿曹营,看呆刘皇叔开局十万两米壮汉,我含泪登基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三国:腐烂行尸,走肉国度!我,大明长生者,历经十六帝穿越之农家小憨娃大志向我刷短视频通古代,老祖宗全麻了大唐天下穿越高衙内后,林冲刚被害陛下快跑吧,三皇子进京了带着沙雕系统在古代开启工业革命我毒士圣体,女帝劝我冷静重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大清之祸害补天前传三国:从对大耳贼挥舞锄头开始穿越市井之妃要当家大秦:我杀敌就能变强大明:开局断绝朱允炆帝王路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抗战从挖走张大彪开局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大明:官居天子废除昏君踪影:马踏诸国铸无上凶名圣人齐出,华夏人杰进修班开课了魏臣大炎帝国,吾济苍生大乾暴君万界之我是演员大人,得加钱大秦之召唤群雄三国:从佃农开始横推天下!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
磨铁读书搜藏榜:相府毒千金三国第一奸贼鬼明开局怒喷扶苏,这个皇帝我来当!特种兵之神级技能男配个个是戏精庶女攻略我在大唐行医的那些年陛下,臣只想吃软饭史上最强太子!大庆风云录大明中兴全凭杀杀杀抢抢抢我真不想当圣人啊!关于我穿越大明当皇帝这件事不好!魏征又带他儿子上朝了!靑海传词条返还,一统天下从收徒朱元璋开始金牌帝婿三国:最强争霸系统妃皇腾达,傲世毒妃不好惹饥荒开局:惨死的都是有粮的我给崇祯当老师绝色红颜,高门贵妻我的帝国弗利兰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重生之再造华夏再生缘:我的温柔暴君(全本+出版)高武三国:从被华雄秒杀开始卫青传奇人生大唐太子李承乾,李世民求我登基三国崛起并州与秦始皇做哥们儿南宋弃子请叫我威廉三世三国之极品纨绔三国之从益州争霸开始大明:模拟曝光,朱元璋让我造反夺舍崇祯:成就华夏帝国穿越成无敌的明朝皇帝红楼:曹操转生,开局杀贾珍错进洞房:娘子快到碗里来全日谈说唐演义画河山诸葛亮魂穿崇祯【完结】特工穿越:宠爱粉嫩美男金融帝国之宋归女帝的内阁首辅绛色大宋重生水浒之纵横天下江山名士
磨铁读书最新小说:大明长歌之太后传奇从纨绔到拥兵千万!战场杀神从马前卒开始我家有个电饭锅御赐监察使爆兵百万占北疆,皇帝跪求我登基!天启新篇粉丝建言重塑大明穿越之我在明朝开药房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女王陛下,其实我是北境霸主大秦:我说我不当宰相,扶苏非要封我为王!白话三侠五义我一个庶子,权倾天下很合理吧?穿越三国之黄巾天下重生清末之傲视列强!如何拯救德意志三国:布衣赵武征途记立渊传沉默的战神穿越之铁血捕快水浒:我武大郎,反了!大唐镇国公系统!我有召唤军火异能我都皇叔了,叫刘备声大哥怎么了三国之现代魂起飞,从1973年开始晋世传奇之雄霸天下鹰扬拜占庭又名重生之马其顿王朝大明英宗朱祁镇穿越后我还是戴黄盔穿黄袍时空乱叙汉吏红楼:最强锦衣卫,我只手遮天!极品五世子脱了官衣,你跟我一个山贼讲道理?我孔圣唯一子孙,你问我懂论语吗重生美好三国:人屠现世,请诸位赴死无双镇北王废柴趣妻红楼:王爷又双叒叕娶妻了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朱雄英现代留学十年,回归大明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手握百万铁骑,你说朕是反贼?开局救下刘邦,竟成为历史权臣?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什么?我一个科研人员成皇子了?穿越亮剑之抗日签到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