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子云猛地抓起桌上的茶杯,狠狠摔碎在胡亥面前,溅出的热水让胡亥疼痛难忍地喊了出来。
“胡亥,我待你不薄,为何要这么做?”
赢子云愤怒地质问,“你要吗?”
胡亥面色惨白,嘴唇颤抖,明显已经被吓得魂飞魄散。
“皇兄……”
他几次欲言又止,难以启齿。
赢子云望着他这副样子,气得直跺脚:“你告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我……”
胡亥低下头,支支吾吾地说不出来。
“说话啊!”
赢子云大吼,“你为什么 ** ?!”
“我……我……”
胡亥结巴半天,最终还是说不出个所以然,“我真的不明白……真的不明白……”
赢子云不再作声,静静地注视着胡亥。
他已经很清楚,无论胡亥现在说什么,都不会改变未来等待他的结局。
胡亥依旧显得十分恐慌。
“皇兄,我真的做错了!”
他不停地辩解道。
赢子云冷笑着摇了摇头。
这一切已经无关紧要了。
“好了,”
赢子云冷冷地说,“你走吧,这里不再需要你了。”
胡亥如同蒙受了大赦一般,急忙说道:“谢陛下恩典!”
嬴子云微微摆手示意他可以离去。
胡亥立刻如释重负,连忙转身跑了出去。
等他走出咸阳宫,他的表情顿时变得阴森,全然没有刚才的惶恐之色。
“赵高,你果然没骗我!”
他自言自语道。
赢子云不可能不了解胡亥是怎样的人,但他却放虎归山。
没有人知道他的用意,甚至连李斯也有些摸不着头脑。
如果想一劳永逸地结束这无谓的争斗,那就必须杀了胡亥。
然而,只要胡亥是皇子,他就始终有竞争力,会有人支持他争夺大位。
李斯不敢深究,他也无法揣测赢子云的真实想法。
这种心思让人感到莫名的恐惧。
文武百官们看到这一幕也是忧心忡忡。
虽然城内百姓们对嬴子云的归来欢呼雀跃,官员们却担心这座城再发生变故。
一个国家同时出现两个皇帝,从未有过的事。
一个是父亲嬴政,另一个是极为出众的儿子赢子云,而今父亲宠爱的次子也要争夺皇位。
没人明白赢子云究竟有何打算,也无法理解嬴政此刻内心有多复杂。
他们所能见到的一切只是表面,隐藏在幕后的永远看不到。
一些朝臣早已经和胡亥暗中勾结,但见到章台宫前嬴政亲自迎接赢子云后,他们明白了大局已定。
此时李斯在一旁淡淡地说:“恐怕朝廷中的官员们都在想着,您下一步要怎么做!”
赢子云轻轻摇头,显然他的目标远不止这些。
“胡亥应该有更合适的去处,而父皇的其他皇子们也应该有好的安排。”
他说的好归宿当然不是死。
若真要 ** 自己的兄弟们,只需一声令下。
然而他想要建立千秋万代的基业,绝不能容许任何失误。
李斯听到这里不禁目光闪烁,似乎有所悟。
他绝非愚钝之人,相反,在历史上他能够成为,自有其非凡的才干。
听到赢子云的话后,他立刻明白对方的意图。
“陛下英明,臣明白了!”
李斯恭敬地回答。
“李丞相,朕能信赖你吗?”
赢子云问道。
李斯静默片刻,终于抬起头来:“陛下,臣愿为陛下赴汤蹈火,绝无二话。”
“好!朕希望李丞相记住你今日所说。”
赢子云说道。
“臣谨记圣谕。”
李斯低头道。
李斯心知肚明,自那一刻起,自己的命运便紧紧追随嬴子云的步伐,不管他选择的是对是错,好坏如何,自己都必须紧随其后。
“嗯!”
赢子云点点头,随即离去。
李斯久久伫立,最终轻叹一声,这声叹息中蕴含着无数复杂的情感。
或许他人无法理解,但李斯看得真切:这场争夺从一开始就不存在丝毫胜负之别。
嬴子云胜利了,而且赢得彻底而漂亮。
他成功将最强劲的敌人胡亥送走,赢得堂堂正正。
然而在这场胜利背后,却牺牲了他的长久安稳。
之前李斯曾效忠于胡亥,可如今,他已成为赢子云的忠实拥趸,成为一枚至关重要的棋子。
“陛下啊,您真能掌控秦国的大局吗?”
李斯低声道,然后缓缓离去。
另一边,嬴政坐在书房内,脸色变幻不定。
他在思考儿子的心志是否真的如传闻中的那般深远莫测。
“这样的局面我能掌握得住吗?”
这个问题不断萦绕在他的脑海里,难以消散。
唯有拭目以待,眼下也只能先信任他罢了。
此时,胡亥返回皇宫,满腔怒火,将案几上的所有东西摔得粉碎,随后气急败坏地退回寝宫。
“废物,你们全都是一群废物!”
胡亥大声咆哮,侍卫们颤抖着伏在地上,噤若寒蝉。
胡亥几乎失去了理智,谁招惹了他就倒霉,况且在这件事上他根本无力反驳。
胡亥粗重地喘息着,除了愤怒,更多的是担忧。
他会担心自己是否会落得个被嬴子云杀害的命运,成为权力游戏下的傀儡。
“呵呵呵……”
胡亥突然发出一阵狂笑,笑声中充满了凄凉和绝望。
“为什么是嬴子云?为什么会是他?”
胡亥低声自问,此刻他对嬴子云恨之入骨。
胡亥心中暗恨:“赢子云,你今日的仁慈终将成为你的噩梦!”
然而,他并未察觉到身旁的侍卫已经悄然离去。
朝廷中,赢子云坐在龙椅之上,大臣们正在热烈讨论如何平定叛乱。
此处的“贼”
并非指胡亥,而是山东诸路的反秦势力,诸如沛县的刘邦、江东的项羽,还有赵国和燕国的地方势力。
至于北疆边境,则早已被大将蒙恬稳稳掌控,无一漏网。
赢子云睁开眼睛,扫视群臣,询问道:“各位卿家认为此次平乱该当如何应对?”
李信率先表态:“陛下,微臣建议速战速决。”
随后,淳于越提议先派遣使节前往山东招安反叛者。
李斯也附议说:“陛下,我军兵强马壮,只需派出使者劝降,应能奏效。”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同意这种温和的方式。
一位臣子接着说道:“这些反叛者缺乏忠义之心,只要许以重利,便可能归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