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子到了这个程度,老奸巨猾的内阁阁老和重臣们,自然要先向太监国太子请罪,以求让自己的罪责轻一点。
毕竟有罪是有罪,但已经向太子殿下请过罪了,你总不能老是拿这个来说事吧。
太子周诚光看着跪倒一片的大臣们,显然也有点不知所措,这时跪在人群后面的张伟赶紧向太子使了个眼色。
太子接到张伟的眼色后,缓了一会儿才说:\"诸位爱卿,都请起吧。卿等都是国家重臣,事务繁忙呃,霍家和李家所行之事皆在东南方偏远的南海一域,一时察觉不到也实属正常。
此事与卿等无涉,卿等就不用再请罪了。
现在都来说说,怎么办吧?”
所有人都没想到李家的事情这么大,一时还没有人拿定主意,所以太子的问题竟竟然没有人接话。
太子周诚光用求救的眼神看上张伟,但张伟一下子也没有想好该怎么办,于是他把眼光瞄向内阁首相王楠。
太子会意的点名王楠道:”王先生,你是内阁首相,你先来说。”
王楠沉吟了一会,然后开口道:\"这次霍家李家还有广东福建一带的文官武将,合伙做出如此伤天害理,残害百姓的简直是天理难容。
依臣所见,本案所涉文武官员皆应由督察院查办,按其具体罪行依照国法定罪。
此案造成的危害特别之大,所涉官员皆应加重处理。
霍家是是这件事的具体执行者,也是直接的作恶者。
霍家的家主和主犯应该按最大夏律中最重的凌迟罪行处置。
其他参与者,霍家其他所有的成年男性都应按律问斩,所有女犯和未成年家属发配到东北极寒地区服苦刑。
江国公李家包庇霍家的罪行,接律应该获得跟霍家同样的处罚。
但李家毕竟是开国九公之一,也是先太后的家人。
接律又应该按“亲亲之法\"减免或减轻相应的处罚,具体如何判罚,请殿下圣裁。\"
此案中,除了李家之外,其他涉案人员的结果都很明确,肯定是逃不了一死。
但是牵涉到开国江国公李家的罪行,那大夏律本身就出现了相互矛盾之处。
说起来大夏律还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它的制定者就没想到有一天能用它来管理大夏的顶级豪门权贵。
最后首相王楠说的也很明确,李家的罪行很明确。
但是怎么罚只能由最高的皇权做出判决。
副相李明道接话道:“李家毕竟是陛下的亲族,其罪行不宜详细公诸于众。
依臣所见,不如以失职的罪名将现任的江国公李固及其子侄夺爵免职。
其中罪行重的赐死,罪轻的贬为庶人,然后从初代江国公的后裔中另选一人继承江国公之位。”
李明道的做法,算是大夏朝对待有爵位的功臣犯罪的一贯套路了。
既保持了一定的惩罚力度,又不至于将功臣一脉彻底灭绝。
吏部左侍郎马民也接话道:“太子殿下,李副相所言,言之有理。
李家的罪行确实不宜大肆宣扬,以免有损朝廷和皇家的清誉。
所以臣支持李副相对张国功李家处理的意见,对李家只惩首恶,协从免罪。”
这马民讲的是同意李明道的意见,实际上他给出的处罚意见比李明道要轻的多了。
马民讲完之后,又有数位重臣表达了差不多和马民类似的意见。
文臣们说完之后,又有好一些勋贵武将出面求情,他们讲述了李家开国之时劳苦功高,大夏太祖周浩特许了李家的免死金牌。
这些武将的说法,李家的子弟就都不应该杀,最多只能将他们夺绝免职。
想不到李家犯下如此大罪,都还有这多位重臣为他们家说话。
上层权贵之间真的是盘根错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呀。
看朝臣们对李家的维护颇多。太子周诚光一下子也没想好怎么处置。
当然,在场的陈朝廷重臣忠臣中,内心中支持对李家处以重刑的肯定还是占大多数的。
毕竟此时的大夏朝根基和人心还没有彻底崩坏,对基本的善恶概念还是有的。
只是在大夏的官场生态中,这种要致人于死地的情况,有城府的重臣们肯定要有绝对把握才会出手。
当然,上报此事的督察院左都御史严夏,毫无疑问,责无旁贷的站在要求对李家处以重刑行列的最前面。
除了严夏之外,副相郭义正,礼部尚书谷少海等人也是支持严惩李家的。
张伟想了一想,自己如今身为晋二品的朝廷重臣,是无法模糊自己的立场的。
于是他也加入到了支持对李家依法严惩的朝臣行列。
在场的数十名重臣中,大概有两成支持对李家只做大惩小诫,只追究几个具体的操作之人,对江国公府高高举起,轻轻放下即可。
另外有两三成以上的朝廷重臣主张以叛国和残民的重罪,严惩江国公李家。
剩下的人一直迟迟没有表态,很明显,他们的意思肯定要看监国太子的表态再说。
太子周诚光看到如此多的重臣持相反的意见,他一时还是有点犯难。
他在自己监国的位置上,来回挪了走几圈,又看了看太和殿空着的皇位,最后还是没有下定决心。
正在此时。
大舜帝养病的某个偏殿中,正在以侍疾名义被囚禁在皇宫内的江国公李固,收到了家里传来的纸条。
他以大顺帝上次亲口让他再次侍疾的名义,跑到大顺帝的养病之所,趁大顺帝的贴身的侍卫一时反应不过来,李固就冲到大顺帝面前。
李固先是以祖上和姑姑的功劳向大顺帝请求,能够赦免自己家的所犯罪行。
大顺帝先是推脱,说现在自己在深宫荣养,不理政事,让他去找建国太子。
李固不依不饶的说太子的话不管用,让大顺帝亲自开口赦免他。
他愿意交出家产的一半来谢罪。
已被李固这样冲撞,他心情本来就非常不爽。
李固还如此冥顽不灵的和自己顶撞,大顺帝的脸色变得非常难看。